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一、建筑设计 农场初建时期,房屋建设,没有什么正规要求,盖的房屋只要夏天能挡风防雨,冬天可保暖就行,不讲究式样和内部的开间布置,建房用料均系就地取材。职工最初住的是地窨子、窝棚或马架子,而后是土坯墙或拉合辫墙的草房,条件十分简陋。 1959年,出现半“土”半“洋”建筑(即群众常说...
第三节 重点建筑
第三节 重点建筑一、面粉加工楼 面粉加工楼于1974年由团后勤处营房股设计,同年施工,1976年交付使用。 楼房为混合结构,建筑面积1,527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360元,楼高23米,分五层:一层动力,二层磨粉,三层刷麸,拣石,四层洗麦机筛箩,五层风机除尘。 二、通讯楼 通讯楼1983年由...
第一节 电力
第八章 电力、通讯第一节 电力一、机构沿革 建场初期,无高压电,通讯设施也很简陋,无专职管理机构。1963年,有了高压输电线路,电力、通讯都有所发展,场成立电业所统管电力通讯工作。所长丁仁堂。1969年由团司令部设通讯排,后勤处设电工排分别管理通讯、电力工作。1976年农场重设电业所,所长张海生兼...
第二节 通讯
第二节 通讯1958年,随着分场的建立。从名山镇引入电话机线路,长约23公里,实际为分场邮局仅有的一部电话机专线。 1959年秋,安装了两台五门磁石式军用交换机和6部电话机供机关使用。有话务员两名。修理工一名,负责内外线维修。 1963年,成立通讯班,设总机机修员,线路维修员、话务员共七人。安装...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九章 交通运输第一节 机构沿革1958年,两个分场各有胶轮车两台(德特28),汽车两台(解放、吉斯五),无专门管理机构。 1963年3月16日成立汽车队,由李兴元任行政副队长、金关水任机务副队长,冀顺尧任副支书。7月下旬,范方年任车队队长。9月,王政功任支书。12月,李兴元代理队长。 1963...
第二节 公路建设与公路养护
第二节 公路建设与公路养护一、公路建设 分场初期,无正规公路,场内运输主要靠牛、马车和拖拉机、爬犁,甚至用人措肩挑。进场物资大多数用汽车运到鹤萝公路79公里处,然后转装小木船,沿莲花泡水线运至临水线的生产队,再用牛车或马车运至分场部。场内人员外出开会、办事多靠步行。 1963年,组成修路大队(5...
第三节 车辆管理
第三节 车辆管理一、汽车管理 建场初期,因无汽车运输管理经验,车辆的利用和油料消耗存在着较大的损失和浪费。车队成立后,加强了车辆管理工作。“文革”时期,由于两大派斗争,车辆管理陷入无政府主义状态,兵团时期,车辆按战备要求进行管理。恢复农场后,汽车运输管理开始走上正轨。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主要制...
第四节 公路运输
第四节 公路运输一、货运 随着生产的发展,农场每年都要从萝北以远的宝泉岭、鹤岗、佳木斯等地运进大量物资和运出上万吨粮食。平均运距150公里。1985年,日运输量可达500吨。全年进出场运输物资量15万吨,货运周转量1,100万吨公里。 车队自1963年成立,至1985年共盈利594万元,总行...
第五节 汽车修理
第五节 汽车修理分场时期,汽车都送萝北县大修厂修理。1963年成立车队时,仅有4个修理工,既无厂房设备,又无修理经验,只能进行一般保养。夏秋季露天作业,用苫布遮阳光、挡风雨。冬春季用桦树条搭棚子挡风雪,条件十分艰苦。 1965年秋天,新建车库13个,汽车开始进库保养,但也只有7个修理工能达到中修技...
第六节 水路运输
第六节 水路运输由于农场的外进物资数量大、运程远,在发展公路运输的同时,积极开发松花江航运,发展水路运输。1970年在松花江畔建起了厂临时江运码头。可接受“佳航”江运原煤1万至1.5万吨,燃油3千至4千吨。1972年,在嘉荫县购置一只机船和自造木壳驳船两只,每只载重100吨。1980年在佳木斯造船厂...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十章 计划、财务管理第一节 机构沿革分场时期,生产规模较小,设计财室。1963年设计财科,金守文、孙明嵩先后任科长。1969年团设计划股和供应股分管计划财务工作。1977年农场恢复计财科,邵久义、潘维佩、张国栋先后任科长。
第二节 会统队伍
第二节 会统队伍1958年至1962年,两个分场计财室共有8名会统人员。1963年至1966年,全场会统队伍发展到43人。其中部队转业官兵20人,哈市王岗财会学校分配来场1人,二九一农场调入1人,萝北县调入2人,宝泉岭农机校财会班分配来场5人,八一农大分配来场2人,支边青年12人。这些人员基本上胜任...
第三节 计划管理
第三节 计划管理一、计划编制与实施 计划管理包括编制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建场初期,生产建设任务由萝北县计财局下达给农场,由农场安排确定计划指标,实际是执行计划。1963年至1966年,农场按总局计划管理办法,加强计划管理,开始编制计划。每年七、八月份着手收集资料,依据当年计划统计完成情况,进...
第四节 财务管理
第四节 财务管理一、管理办法 建场初期,农场是以开荒为主,积极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总产量为奋斗目标。在经营管理中,不注重经济核算。虽然粮豆总产量不断增长,但经济效益较低,财务管理单一。1962年,贯彻了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全国会计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报告(草案)”后,开始认识到核算在管理中的重要性,逐...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十—章 劳动管理第一节 机构沿革1958年至1962年,分场设一名劳动工资助理,负责劳资工作,1963年4月,由计财科统辖劳资工作,有两名专职劳资助理。1964年9月,成立劳动工资科,科长王清舫。1969年3月,成立十一团,劳资工作由军务股主管,股长张万。1977年3月,恢复农场体制,仍设劳动工资...
«
1
2
...
6869
6870
6871
6872
6873
6874
687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