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青年志愿垦荒队开垦荒原
第二节 青年志愿垦荒队开垦荒原1.垦荒火炬 1955年5月,毛泽东主席发表“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指示,共青团中央为此向.全国广大青年发出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北京市石景山区西黄乡22岁的共产党员、乡长兼团支部书记杨华率先响应,他联合庞淑英等4...
第一节 英雄转战北大荒
第二章 合江农垦局时期(1958-1962年)第一节 英雄转战北大荒1958年1月24日,中央军委发出了“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万官兵纷纷提出转战北大荒的申请,于四五月间满怀“一颗红心交给党,英雄解甲重上战场”的豪情,先后挺进北大荒。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
第二节 白手起家建农场
第二节 白手起家建农场预七师农场下设四个分场,十二个军垦大队。转业官兵发扬了解放军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投入了创建农场的战斗。他们根据王震部长“边开荒、边生产、边建设、边积累、边扩大”的指示,开荒、伐木、修路、烧砖、烧石灰、盖房、打鱼、打猎、畜牧等一起上。当年开荒86,000亩,播种15,500...
第一节 青年农场成立
第三章 东总时期(1963-1968年)第一节 青年农场成立1963年1月,牡丹江农垦局与合江农垦局合并成立东北农垦总局,在萝北县设立萝北分局。同年三月,由原预七师农场四个分场改建的国营萝北农场第三、四、五分场合并为一,成立国营青年农场。 青年农场按照“八字方针”的精神对行政机构进行了精简和调...
第二节 精减压缩职工队伍
第二节 精减压缩职工队伍青年农场成立后,场党委为了减轻国家负担,提高劳动效率,扭转亏损局面,为国家多交商品粮,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精减职工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制定了《青年农场精减职工工作方案》,进行了精减的思想教育工作。机关组织了工作组深入基层宣讲文件。党委号召全场党员干部动员自己的爱人、亲属退职。...
第三节 实行“两结合”工资制
第三节 实行“两结合”工资制青年农场成立以前执行月薪和月薪日计两种工资形式。1963年5月,农场党委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根据总局指示精神对农场企业管理作了总结,并决定于六月份在全场14个农业生产队的农工中试行“两结合”工资制。 “两结合”工资是月作业工资与年终产量工资相结合的工资形式的简称,是以...
第四节 改进农田管理,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第四节 改进农田管理,加强农田基本建设青年农场成立以前,粮食亩产仅在100斤上下徘徊,1962年只有79斤。造成粮食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于“冲天干劲”强调过多而对于科学种田没有足够重视。农场党委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从战略的高度加强了科学种田和农田基本建设。 科学种田 农场首先充实了基层...
第五节 贯彻“五条”“十六条”,改善职工生活
第五节 贯彻“五条”“十六条”,改善职工生活1964年9月,中共中央批转了农垦部党组对国营农场的经营管理工作提出的五条办法,简称“五条”。1965年2月,农垦部党组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国营农场经济管理制度的规定(草案)》,简称“十六条”。“十六条”是贯彻执行“五条”的具体规定。根据这两个文件精...
第六节 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六节 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青年农场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踏实认真行之有效的。全场开展的以学习“老三篇”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毛主席著作活动,以学习雷锋、焦裕禄等模范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学先进、学英雄人物活动,以创“五好”为主要内容的比、学、赶、帮、超活动,以“四清”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对加强干部...
第七节 青年农场各项事业呈现出青年特点
第七节 青年农场各项事业呈现出青年特点由于党的方针政策对头,加之转业官兵和垦荒队员大多数都是有志青年,农场的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与场名相符的“青年”特点。在粮食亩产和经营利润上都出现了好形势。粮食平均亩产1963年122斤,1964年121斤,到1965年提高到169斤,1966年为168斤。后...
第八节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
第八节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1.文化大革命中各群众团体的形成 1966年8月18日,由萝北县委工作组指派,萝北一中部分学生来场宣传《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召开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点火大会,会上有十几个机关科室领导干部被叫到台上“亮相”。青年农场的文化大革命从此开始了。 文化大革命初期...
第一节 组建十四团
第四章 兵团时期(1968-1976年)第一节 组建十四团1968年7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其任务是:“屯垦戍边,反帝反修,保卫边疆,建设边疆。”青年农场改称为二师十四团。1969年7月25日,十四团正式成立。按部队编制,机关设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下设15个股。全团设24个农业连,一个...
第二节 兵团时期的战备
第二节 兵团时期的战备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屯垦戍边,配合边防部队和边境广大群众,共同建设强大的政治边防,确保祖国东北边陲的安全”。1969年3月发生珍宝岛事件之后,兵团义不容辞地进入了临战状态,战备成为兵团的中心任务,当时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打,树立想打仗、敢打仗、打大仗、打恶...
第三节 连队建设的发展
第三节 连队建设的发展十四团组建以后,按照部队的要求大力开展了“四好连队”运动,从“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军事训练好”、“生活管理好”四个方面狠抓了连队建设,使连队出现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局面,连队的规模与各项建设大大发展了。 十四团时期发挥机械化优势继续大力开荒,仅1969...
第四节 城市青年屯垦戍边
第四节 城市青年屯垦戍边1968至1970年,十四团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先后妥善接收安置了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四大城市青年4,291人。城市青年来团屯垦戍边受到了团、连各级组织和职工群众的热情接待。 城市青年有文化、有能力、有热情、有干劲。他们绝大部分好学上进,在党的培养教育和老职工的指导扶持...
«
1
2
...
6920
6921
6922
6923
6924
6925
692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