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农机管理
第二章 农业机械第四节 农机管理 建场初期,开荒建点,耕作比较粗放。机务管理水平不高。随着土地熟化,生产队规模基本定型,在机械管理方面也十分重视。1964年东北农垦总局对机务工作提出“五个标准化”(即田间作业标准化,技术保养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技术档案标准化和修理标准化)后,农场的田间作业...
-
第五节 农机具技术革新
第二章 农业机械第五节 农机具技术革新 一、拖拉机改装 1959年,为适应低湿地开荒需要,C—80链轨拖拉机进行了用木链板加宽链轨的防陷改装; 1970年,麦收大涝,在东方红54/75拖拉机,装木鞋防陷; 1975年,改装锯沫式机油过滤器,新车或修后车使用效果良好; 1976年,...
-
第六节 重大事故
第二章 农业机械第六节 重大事故 一、人身事故 根据1961年至1985年农场资料统计,由于机务人员作业违章,发生重大人身事故82起,其中:死亡3起,重伤16起,轻伤9起。主要原因,违章操作。 事例: 1961年4月,1队东方红—54拖拉机压死驾驶员吕绍明。 1970年5月,某连...
-
第一节 概述
第三章 林业第一节 概述 林区位置和面积。饶河农场林区位于饶河县境内乌苏里江西部,大板河东北部,挠力河南部地区。全林区总面积52388.8公顷。施业区东西长约27公里,南北宽约24公里。场部座落在施业区中心偏西南。 地势特点:施业区东有乌苏里江,南有大班河,西有蛤蟆河,北有挠力河。西通...
-
第二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机构沿革 1965年东北农垦局与林业总局分家,农场没有设专人负责林业工作。 1972年农业、林业统一由生产股管理。生产股内设林业助理员1人。从1972年起廿二团对林业有所重视。 1973年廿二团成立三个林业站(十二连林业站、五连林业站、十六连林业站。) 1974年在饶河1连成立...
-
第三节 林业发展概况
第三节 林业发展概况 农场的森林大多数为次生林,主要分布在西通山和场部与19队中间。打石山周围树种单一,林木分布不均,林相不整齐,分布在山脊上的林木以矮柞林为主。矮柞林成老令过熟,严重内腐,成丛状萌生干形弯曲,处被压状态;混生林在山的背阴部较多,朝阳部较少。这类林分(指阴坡)林龄相似,直径相...
-
第四节 造林绿化
第四节 造林绿化 一、造林 饶河农场成立1964年到1985年22年共造人工林34172.24亩,保存26567.71亩。1964年,在西通仓库造第一片人工林,面积16亩,到现在保存2.72亩,其树种为落叶松。 1964~1980年的17年中农场共造林2851.55亩(保留2303.9...
-
第五节 林场与采伐
第五节 林场与采伐 一、林场 青山林场: 青山林场建立于1980年,主要经营造林抚育。1980年主伐原木2183立方米,收入10,705.21元,支出82,069.33元,年亏损71,364.12元。 1981年造林2460亩,主伐原木2572立方米,年收入122,599元,支出111...
-
第六节 果园
第六节 果园 1965年农场在工3队建立果园40余亩。果树品种有黄太平、桔红、李子、大秋等。建园年生长较好,由于1973年全省性大冻害,造成苹果类果树全部冻死,只余下少部分李子树。1975年农场在科研连(今原种场)建立果园(有黄太平、桔红、李子、黑风、大秋,1263、开九等树种)400余亩...
-
第七节 林权
第七节 林权 1965年两局(农场总局与林业总局)分家。农恳部林业部于1965年8月9日下发了关于完达山林区交接问题的联名通知。《(65)垦计省字第88号;(65)林计宗昭字第52号》,确定了林权交接的原则:“林权问题:经黑龙江省人委批准的农垦农场经营范围内的荒山荒地、宜林地、次生林、散生林...
-
第八节 森林保护
第八节 森林保护 一、林政 1、宣传“森林法” 为了保护和发展林业生产,农场深入开展普及森林法的宣传教育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结合本单位的典型事例,广泛深入地向群众进行学习“森林法”,执行“森林法”的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使每个公民认清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懂...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四章 畜牧、兽医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57年至1963年八五九总场时期,分场设畜牧办公室,生产队设畜牧组和兽医卫生员。 1964年饶河农场成立后,农场生产科设畜牧技术员,全场有农牧生产队六个,养鹿场一个,一个多种经营队(畜牧队)。设两个兽医站(饶河、五队)。 1969年组建兵团后,廿...
-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饶河农场畜牧业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建场初期(1957~1963年) 五十年代末期,由于刚开荒建点,生产队养猪甚少,肉食供应不足,六十年代初,公养猪开始发展,属自给性生产,各生产队自养自食。此期,由于机械运力不足,牛、马等大牲畜发展较快,每个生产队牛、马台车达...
-
第三节 畜禽品种改良与发展
第三节 畜禽品种改良与发展 一、猪的育种 1957~1968年属于杂交乱配阶段,农场没有良种猪,亦没有实行杂交组合。 1969~1977年兵团时期,猪的育种方针是:“公猪良种化,母猪本地化,肥猪杂交化。”在此阶段农场有计划地引进了长白和苏白两个品种,并逐年进行风土驯化,使良种猪逐步适应...
-
第四节 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
第四节 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 一、饲养管理 1、猪: 六十年代,农场猪的饲养管理很落后,吃的是整粒粮食,调剂方法是大锅煮,住的是木刻笼猪舍。 1971~1982年随着养猪业被重视,逐步进行了科学养猪,饲养上逐步做到按不同发育阶段给予不同饲料,并规定猪日粮中豆饼不少于20%,南京石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