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六节 园艺
第六节 园艺一、蔬菜 50—60年代,蔬菜很少,职工吃菜是一大难题,从根本上讲,对蔬菜栽培技术掌握不好,粗菜种的还可以,如大头菜、大萝卜菜,但萝卜多数地块生蛆,粗菜产量不高,质量较差。到60年代末蔬菜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种植细菜逐年增多。如:茄子、大辣椒、西红柿、芹菜等。70年代以后,又扩大种植...
第七节 气象
第七节 气象1957年6月建立气象站。根据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建站初期阶段(1957—1958) 1957年春原笔架山农场的两名气象员调入龙镇农场,筹备建站工作,站址选在总场场部东边(当时试验区和苗圃的田间)。5月下旬建起观测场,各种简陋仪器安装完毕,6月1日开始每日进行3次定时观测...
第八节 管理
第八节 管理龙镇农场农业生产的行政管理,均由生产科负责。全场19个农业生产队的农作物种、管、收等各个环节的技术传授,检查指导以及品种改良、新技术推广、农作物种植比例、地号,设计安排都由生产科负责,并在场党委、总农艺师、主抓农业副场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农场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不断推广农业新技术,做...
第一节 农机装备
第二章 农机第一节 农机装备一、拖拉机 1956年由北安劳改分局开荒大队调入龙镇劳改支队链轨拖拉机5台S—80和2台DT— 413,胶轮拖拉机1台GS—35和3台凡尔迈特,这是龙镇支队拥有的第一批拖拉机。1958年购入芬兰生产的胶轮拖拉机5台,1959年购入匈牙利生产的链轨拖拉机4台。 19...
第二节 农机队伍
第二节 农机队伍一、基本情况 1956年,北安劳改分局开荒大队56名拖拉机驾驶员调到龙镇劳改支队,这是龙镇劳改支队第一批农机驾驶员。1959年四场一社合并后,全场共有农机人员200多人。1963年,引龙河农场和襄河农场从龙镇农场分出,这时全场农机人员约有120人。 随着全场土地面积的增加和农场...
第三节 技术革新
第三节 技术革新一、自行设计和制造龙门刨床 1969年修配厂技术员刘德春设计并组织制造了龙镇农场一台龙门刨床,该刨床可进行金属的刨削和磨削加工,刨床的最大行程2.8米,最大加工宽度1米。 二、试制气流烘干机 1973年全场粮食晒场主要靠人工晾晒来降低粮食水份,用工量大,人员劳动强度高,生产率...
第四节 田间作业
第四节 田间作业一、人机结合、畜机结合的半机械化时期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龙镇劳改支队是以开荒为主,全场的耕地面积在逐渐扩大。当时还没有大批引进配套的农业机械。农业生产除机械作业外,也曾出现过人机结合、畜机结合的半机械化作业。常见的有马拉耙,2匹马拉1台耙,耙的工作幅宽约2米,班次100—1...
第五节 农机维修
第五节 农机维修一、概况 (一)修造厂 1956年,北安监狱在龙镇劳改支队设农机修理所,这个农机修理所设备特别简陋,只能进行电焊、金属锻造和板金加工,另还有一些拖拉机拆装工具。到1958年这个农机修理所移交给龙镇支队,命名为龙镇劳改支队(农场)农机修造厂,当年建造了1座厂房,增加了一些设备,如...
第六节 农机管理
第六节 农机管理一、管理机构 1955—1973年,总场由农业,农机和畜牧3个部分组成生产办公室。生产办公室内设专人负责全场农机工作。1974年—1979年,成立了农机科,农机科负责全场农机工作。1980年—1962年,取消了农机科,成立了场农机公司,由农机公司负责全场农机工作,1983年以后,...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三章 畜牧第一节 机构沿革龙镇农场始建于1955年7月,隶属省公安厅劳改局,支队没有畜牧科,有关畜牧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工作统一归生产科管理。场兽医室只有两名老中医(候俊丰、张庆贵)和1名学员。 1956年分配来大学生王路田和中专生郭跃荣。王路田在兽医室任兽医,郭跃荣在畜牧场任畜牧技术员。195...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建场初期,在三公里(现1队)组建了畜牧场,牲畜品种较多,繁殖母马110匹,繁殖母牛 60头,奶牛7头,母猪200头,禽类3,400多只,根据当时的生产情况,主要以饲养役马、役牛为主。1956年养鹿业在农场兴起,1957年开始养羊。1973年在17队建立了畜牧队,除养殖马、牛、羊、鸡...
第三节 饲养繁育
第三节 饲养繁育 马 马以使役为主,主要用于服务农业生产。建场初期,机械力量较少,大都用马开垦荒地运输农用物资。因此,50年代,马是农场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经常往返于北安和龙镇之间,运输农用物资。马的品种主要有黑龙江挽马、阿尔登,1961年购买300匹蒙古马...
第四节 饲料生产
第四节 饲料生产农场精粗饲料的来源,基本上是自产自足。建场以来,没有购买过任何饲料,大都是农场产什么吃什么。精料品种主要有玉米、草籽、豆饼、麦夫子等。各生产队都购买了小型粉碎机,将上述精料粉碎混合饲喂牲畜。每匹马年需精料为2吨、牛为1吨、母猪0.5吨、羊300斤。粗饲料主要以野生牧草、豆皮子、玉米...
第五节 疫病防治
第五节 疫病防治1955年到1980年,农场范围内曾发生的畜禽疫病有37种。其中病毒性传染病有10种:即猪瘟、猪流感、猪传染性胃肠炎、口蹄疫、鸡新城疫、牛瘟、马传贫、马传染性支气管炎、马传染性脑脊髓炎、羊传染性肺炎。细菌性疫病有18种:即猪肺疫、猪丹毒、猪李氏杆菌病、猪化脓性淋巴结炎、猪坏死杆菌病...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四章 林业第一节 管理机构龙镇农场的林业机构,从1955年到1979年,隶属于生产科,由生产科长兼抓林业,生产科下设专人负责林业工作。1957—1962李天池,1963年石文轩,1964年詹春林等先后负责林业工作。1975年成立林业队,队长潘会雨。1980年龙镇农场成立林业科和东山林场,由刘广...
«
1
2
...
7934
7935
7936
7937
7938
7939
794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