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年节
第三节 年节 场内人民除了公历年节,如“五一”、“十一”、“新年”之外,对于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的度过,更富有情趣。 春节:是传统节日之首。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欢天喜地,做好准备工作。年猪、鸡、鸭该杀的早就冻贮起来,只待春节食用。春节前,人们大量购买年货,品种繁多,如烟酒糖茶、水果、点心、还有小孩...
第四节 交往习惯
第四节 交往习惯 邻里之间,如果是同辈,对年长者,称“哥”或“姐”,对长辈多称“叔”或“姨”。同志之间除称同志外,也有如此称呼的。再年长者,称“爷”或“奶”。但都在称谓前冠个姓,如“张哥”、“李姐”、“于姨”、“刘弟”、“王爷爷”、“周奶奶”等等。年龄大的对年龄小的,直称姓或名,如“老王”、“小...
第一节 衣
第五章 人民生活第一节 衣 随着社会的前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穿戴,打扮也在不断地变化。 从1955年建场到1965年文化大革命前,这十年中,当地服装主要样式,多数是便服,只有一部分干部着中山服。颜色多是黑、灰、兰、布料以棉布为主。如斜纹布,花达尼等。裤子多是锥形裤。穿的鞋子...
第二节 食
第二节 食 解放初期,广大人民群众吃的是小米、包米糨子、包米面、高粱米、白面或大米。除非年节能吃点细粮,有的人家年节细粮,有的人家年节细粮都吃不上。平时,如果家中有个病人,做点面片或者做点面条就比较不错了。现在粗粮已成罕见之物,偶尔外地人运来些玉米碴子,用面粉兑换,一斤面粉换一斤碴子,碴子很快被...
第三节 住
第三节 住 建场前,当地群众住的全是土木结构的草房。木头做框架,土坯垒墙,草披屋顶。造价低廉,但不耐久,年年需要维修,几年还要大修。窗户框做工简便,无有玻璃,用窗户纸糊外边。纸用豆油均匀浸湿、晒干,可延长纸的寿命,增强透光性。这种房夏天阴暗潮湿,冬天透风不保温,基于这一点,家家都搭南炕,冬天用木...
第四节 行
第四节 行 建场前,龙门交通不方便,远离铁路干线七十余里。古道虽有,但山路崎岖,行走艰难。交通工具落后,多数人家出门办事靠两条腿,一天只能走几十里路。所以,这里的人很少出门远行,常年闭守山村,躬耕田原。一旦有急事必须外出时,一路上风餐露宿,苦不可言。 1955年建场时,使用了胶轮马车。用它搞运...
一青年勇救溺水少女
第六章 社会新风一青年勇救溺水少女 龙门农场一队青年工人孙海仁、李树平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抢救落水少年,受到职工们的热烈赞扬。 1984年7月27日下午七时,孙海仁和李树平从场部回一队,路过一队水库时,忽听有人喊:“救命啊!救命啊”!他俩闻声飞奔过去,见一少女在深水中挣扎,随时都有被水吞没的危险...
杨学武智擒逃犯
杨学武智擒逃犯 龙门农场二队待业青年杨学武,机智勇敢抓逃犯,受到全场职工群众的热烈赞扬。 五月二日中午十一时许,杨学武正在龙门农场二队东沟子放牛。这时,一个身穿灰色衣服的人走到他跟前,自称是赶路的,现在很饿,实在走不动了,让小杨回家给取两个馒头。小杨仔细看了一眼这个人,不觉一惊,心想:这个人穿的...
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
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 他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虽然没有很多闪光的豪言壮语,也无一件惊人的壮举,但是,却赢得了人们的热情的赞誉,他就是龙门六队医生张朋才。 一、带头绝育 1983年春,龙门农场党委号召全场两个孩子以上的育龄夫妇实行绝育手术。那时张朋才在十队工作,他积极响应党委号召,动员爱人做手术。...
金钱面前不动心的人
金钱面前不动心的人 在龙门农场,广泛传颂着共产党员薛士荣拣到1000元人民币,归还失主的感人事迹。人们称他是金钱面前不动心的人。 事情是这样的: 1985年12月22日下午,在黑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学院学习的龙门农场中学教导主任薛士荣去和兴百货商店买东西。当他登上商店通往二楼楼梯的拐弯处,地上一...
家庭
第七章 家庭家庭 以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是社会基本细胞,家庭本身是一个多种职能的单位。随着社会的前进,家庭也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家庭的形式、性质、职能、关系等方面的变化。 一、形式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人口的变化,二是辈数的变化。 据调查,1960年全场总人口991人...
第一节 银行营业所
第八章 驻场机构第一节 银行营业所 德都县龙门营业所建于1971年4月份。 1971年4月至1982年隶属德都县。 主任:李景春 1983年至1984年7月隶属德都县 主任:刘井海 1984年以来隶属德都县 主任:张志 1971年兴建以来,随着国民经济不断的发展,业务量不断扩大,...
第二节 邮电营业所
第二节 邮电营业所 1955年,农场刚刚成立,没有邮政机构。场内的信件、报刊要到龙镇邮电支局去办理。 1956年,因第二批犯人进场,人口增多,邮政业务相应增加,德都县邮电局派职员张祥来场办理邮政业务,为场内各单位流动服务。 1958年12月,龙门农场与苏家店合并,随之撤离邮政机构。 196...
马德宝
第八编 人物第一章 传略马德宝 马德宝,男,1934年3月生于沈阳市东陵区祝家屯下楼子村一个中农家庭。1953年,高中毕业后,马德宝被分配到沈阳市第一监狱第四处工作。同年被送到沈阳市公安干校学习。1954年3月结业后分配到沈阳市第一监狱七处任管教员。1955年,为充实农场公安骨干力量,马德宝又...
张金林
张金林 张金林,男,汉族。1931年生子吉林省洮南县德顺村。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战士、通讯员。1952年8月转业到农场工作,历任拖拉机驾驶员、机务队长、生产队长等职。 张金林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在旧社会,9岁时就给地主放猪,10岁开始给地主放牛,13岁帮地主赶毛驴车,不给工钱只给...
«
1
2
...
7953
7954
7955
7956
7957
7958
795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