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林业
第二节 林业 萨尔图区,林业资源贫乏,没有天然的营林地,更没有现存的自然森林。 解放前,本区大部分土地长着碱草,低洼和高岗地带长着蒙古柳和苇子,树木极少。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本区的土地和利用进行了合理的规化。一方面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另一方面大搞植树造林,落实林业各项政策,人工造林填...
第三节 畜牧业
第三节 畜牧业 解放前,日伪时期,日本人在本地设开拓团,建有农场、马场、羊场等十几处,并备有畜牧机械。当时本地成为外国人饲养奶牛和绵羊的改良中心。据统计在萨尔图一带垦牧的日、俄、鲜人就有5千余人。 解放后,本区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牧业生产。一九四七年建立畜牧场,有奶牛96头,绵羊749只,马127匹...
第四节 副业
第四节 副业 本区副业生产,在解放初期就很兴旺,由于本区属盐碱区域,草原辽阔,盛产含养份较高的碱草,人们利用这里的天然资源,在每年的七至九月份进行打羊草(碱草)、打苇子,还利用春秋两季熬碱、熬硝及捕鱼等副业生产,副业生产种类繁多,在生产方式上则属个体农民,由区(安达县第三区)政府有组织地进行生产...
第五节 经济体制改革及效益
第五节 经济体制改革及效益 一九八四年一月,萨尔图区撤消了农林科,成立大庆市萨尔图区农工商公司。公司不仅要搞农、林、牧、副业,还要搞工商企业。为了搞活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公司下设家属管理站、苗圃、农牧场、养鸡场、兽医站、农具厂、四季青商店等 7个基层单位。为了进一步体现以工副业养农业,提高经济效益...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章 工交第一节 机构沿革 解放前,萨尔图没有工业、交通机构。 建国后,一九五二年,萨尔图有铁业、木业两个生产合作社,各设正副主任两名,由安达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生产科直接领导。一九五六年安达县成立手工业联合社,本区手工业各社由县手工业联社领导。一九五八年场社合...
第二节 工业生产
第二节 工业生产 萨尔图区生产方式及演变情况:建国前后的生产方式,全是个体手工操作;合作社时期改为集体手工操作。现在地方国营工业已全部机械化,大集体工业和街道工业以及校办工厂,全是半机械化,大多数个体工业仍是手工操作。 目前萨尔图区区属工厂各种机械设备共 2百余台。主要设备有车床、刨床、铣床、钻...
第三节 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前的主要企业
第三节 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前的主要企业 一九八五年一月以前,萨尔图区区属主要企业情况如下: 一、印刷厂 一九六○年秋开始筹建印刷厂,技术工人五名,有印刷机1台,元盘印刷机1台,手搬裁纸刀1台,手摇铸字机1台。一九六一年试产成功,对外营业。当时印刷厂只属萨尔图区制材厂的一个附属车间,印刷各种表格,...
第四节 地方国营工业
第四节 地方国营工业 一九五九年红色草原人民公社工业科,下辖食品厂、制酒厂、制材厂、喇嘛甸联合加工厂、化工厂等 5个国营企业单位。同年成立发电厂。一九六○年安达市萨尔图区政府成立,对工业很重视,为适应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及人民生活的需要,又与红色草原牧场联合建起了一砖厂、二砖厂、三砖厂、建设机械厂、...
第五节 集体工业
第五节 集体工业 集体所有制企业是本区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伴随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发展壮大起来。解放初期,一九四六年有木器、铁业、毛皮、被服、修表、刻字等个体劳动者16户,从业人员27人。一九五二年个体小手工业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自愿参加生产合作社,同年二月组建木业生产合作社,现第一付食品商店西...
第六节 社队(街道)工业
第六节 社队(街道)工业 一九五六年合作化初期,三发乡将22个个体劳动者组织起来成立团结社,分为铁木、皮革、被服3个核算点。主要产品有服装、车马用具、锄、镰等 12种产品,兼做修理钟表、刻字等项目。一九五八年场社合一,社队企业增加10个:上游牛场、奋勇牛场、东风牛场、工农团结牛场、春雷牛场、星火牛...
第七节 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及效益
第七节 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及效益 一、改革 一九八五年一月,工交系统进行体制改革,成立萨尔图区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九月改名为萨尔图区地方企业公司。公司机关设有四办:党办、经理办、管理办、开发办。下管:福利公司、电业服务公司、汽车运输公司、综合服务公司、印刷厂、木器厂、机械厂、机动车修配厂、钟刻社、...
第八节 萨尔图区交通概况
第八节 萨尔图区交通概况 萨尔图区境内,在石油开发前,只有一条铁路(滨洲线),没有公路,只见茫茫的草原和接连不断的碱泡子。夏、秋两季人们总是要蹬着泥水走路。石油开发后,开始修公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萨尔图区的公路交通大有改观。目前萨尔图区已成为大庆市的交通中心。全区公路干线共 9条,长147公...
第九节 交通运输
第九节 交通运输 本地解放后,交通运输主要靠雇用个体农民的车马拉运,一九五六年初,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来到的时候,广大运输工人同农民、工商业者一样,积极走社会主义集体道路,办起了萨尔图区运输社,共有社员41人,33台车(其中胶轮车 5台,其余为花轱辘车),66匹马,共集资金24,600元,承揽本地货物...
第十节 交通管理
第十节 交通管理 本区建国初期没有交通管理机构,安全措施空白。一九五六年后三区政府相继转发安达县印发的交通须知,通过会议广泛宣传交通规则,落实安全措施。一九六一年,安全管理工作有所加强,区交通科下设两名安全员,持有监理证,协助交通部门维护交通秩序,并制定安全措施九条,以防万一。 一九六六年至一九...
第三章 商业
第三章 商业 本区解放前地处荒凉,人烟稀少,商业不发达,仅有10个私营商号,规模极小。解放后商业有了一些发展,以供销商业和饮食服务为主。但由于受本地人口少,物产单一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商业发展也是缓慢的。一九六○年大庆油田开发后,数万名石油工人云集萨尔图、大同等地,人口剧增...
«
1
2
...
9429
9430
9431
9432
9433
9434
943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