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人口构成
第二节 人口构成 一 民族构成 1985年,全县人口22.3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3.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汉族人口18.6万人,占总人口的 83.7%;朝鲜、达斡尔、锡伯、鄂温克、柯尔克孜、满、回、黎、壮、白等民族人口3005人,占总人口的1.34%。 1990年,通过人口普查,增加...
第三节 人口变动
第三节 人口变动 1985年,全县47 580户,222 572人。其中男113 475人,女109 097人。 政府以严厉手段处罚超生现象,强制节育,奖励独生子女家庭以达到计划生育目的。由于正值1966~1968年人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婚龄,人口增长率持高不下。1989年,人口增长...
第四节 人口控制
第四节 人口控制 一 管理机构 1985年,县计划生育委员会下设计划生育宣传指导站。计划生育计划服务站,编制 9人,其中设主任、副主任3人。各乡镇计划生育助理29人。 2001年 8月,计划生育委员会改称计划生育局,内设综合股、统计规划股、政策法规股、宣传教育股、下设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药具...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篇 农业第一章 畜牧业第一节 管理机构 1985年,畜牧局编制7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 2人。下设畜牧总站、畜禽繁育站、草原管理站、家畜防疫站、兽医院。全系统共有科技人员120人,其中畜牧师9人,兽医师11人,助理畜牧师18人,助理兽医师42人,畜牧技术员13人,兽医技术员27人。198...
第二节 经济形式
第二节 经济形式 一 私人所有 1986年,贯彻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以牧为主”的生产方针,农村相继出现以养畜为主、种植为辅的养畜专业村屯、家庭牧场、养畜专业户、养畜大户。年末,全县有养畜专业村屯29个,家庭牧场318个,专业户2 043户。不少养畜村屯和个人被树为先进典型。县政府相继出台...
第三节 畜类生产
第三节 畜类生产 1986年,贯彻落实党中央 (1986)1号文件和省市畜牧工作会议精神,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畜牧业生产向区域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养畜专业村屯、家庭牧场、养畜大户,本县被评为全国商品牛基地先进县。1987年,畜类生产以牛羊为主,以奶牛为重点,大力发展猪禽生产...
第四节 奶牛养殖
第四节 奶牛养殖 1986年,全县奶牛生产以国营、集体、个体 3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国营牧场如对山、红旗在原有牲畜“转贷”之后,都组建国有核心奶牛群。各乡镇发展养奶牛专业村屯和专业户。有奶牛专业村屯8个,养奶牛2 403头;养奶牛专业户743户,养奶牛3 487头,交售鲜奶 1.7万吨。1987年...
第五节 猪禽养殖
第五节 猪禽养殖 一 养 猪 1986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牛羊为主,大力发展猪、禽生产,重点抓养畜专业村屯、专业户的发展。全县有养猪专业户160户,养猪891头。1987年,生猪经营放开,县食品公司停止生猪收购,国家停止向农民派购生猪任务。1989年,推广生猪直线育肥技术。1990年,鼓励...
第六节 繁育改良
第六节 繁育改良 1986年,牲畜繁育改良采取以下方法:1、冻精配种;2鲜精配种;3、人工催情;4、胚胎移植。全年冻配母牛1.5万头,准胎率87.6%。人工授精马586匹,羊7 950只。应用孕马血及激素药物催情乏情母牛750头,发情550头,准胎354头,准胎率64.3%。在靠山种畜场和一心乡...
第七节 疫病防治
第七节 疫病防治 1986年,牲畜防疫重点控制牛结核、牛羊布病和马传贫。 羊实行药浴治疥癣,药浴率90%以上。猪瘟、猪丹毒菌苗注射率均在93.7%以上。鸡瘟Ⅱ系疫苗(含滴鼻)注射率为65.2%以上。病死率大牲畜2%,猪5%,鸡8%。全年无大疫。1987年,对牲畜全面防疫,注射疫苗种类:炭疽、M5...
第八节 草原建设
第八节 草原建设 一 草原管理 1986年,草原管理继续完善承包责任制,承包形式6种:1、专业承包,承包户90户,承包面积15.65万亩;2、畜草结合承包,承包户2.57万户,承包面积110.9万亩;3、家庭牧场承包,承包户58户,承包面积3.5万亩;4、村场承包,承包面积49.95万亩;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章 种植业第一节 管理机构 1985年,农业局设人秘股、计划财务股、科教股和党委办公室,下辖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含花生研究所)、合作经济管理站、种子公司。职工261人,其中农艺师6人,农经师1人,助理农艺师7人,助理农经师6人。1987年3月,农村农源办公室(副局级单位)划归农业局。1996...
第二节 经济形式
第二节 经济形式 1985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归农户分散经营。家庭联产承包制注重家庭经营层次,忽视统一经营层次,不利于农业向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即不利于形成农产品市场、增加农业收益。1986年,推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一是发展专业联合,实现新的合作;二是集体兴办实...
第三节 作物栽培
第三节 作物栽培 1986年,推广综合高产栽培、水稻旱育稀植、地膜覆盖栽培和开展玉米育苗移栽技术。全县落实综合高产栽培面积17.7万亩,地膜覆盖栽培蔬菜、瓜类1 500亩,玉米移栽 44亩。秋后,采取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增产粮食3 570万斤,地膜覆盖蔬菜、瓜类平均亩增收 60元,实施玉米移栽田平均...
第四节 良种繁育
第四节 良种繁育 1986年,全县共繁育良种108万斤,其中配制东农46—237玉米新品种30万斤,自交系玉米种籽3万斤,同杂2号高梁种籽1.5万斤,嫩丰2号大豆15万斤,水稻10万斤。1987年,全县有良种繁育基地8处,面积 1.6万亩。共繁育良种260万斤。1991年,省下达本县良种繁育面积...
«
1
2
...
12853
12854
12855
12856
12857
12858
1285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