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病虫灾
第五节 病虫灾 一 病害 1948年,发生小麦赤霉病,成灾面积6 860亩。 1951年。发生高粱黑穗病,发病率达100%。 1958年,发生小麦黑穗病,发病面积3 450亩,发病率2.5%;高粱丝黑穗病,发病面积7 520亩,发病率4%;玉米黑粉病,发病面积775亩,发病率9.8%;谷...
章下序
第七章 自然保护区章下序 1985年,县政府决定在县境内建立5处自然保护区。
第一节 野生动物区
第一节 野生动物区 新店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即新店林场辖区。总面积18.4万亩。 保护区东、西、北三面被乌裕尔河水域环绕,南面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区内沙丘、漫坡上散生着灌木,平地是11万亩茂密的人工林。给野生动物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区内兽类5目8科20种,有狐、貉、雉、兔等;鸟类 140余种,有雉鸡...
第二节 羊草区
第二节 羊草区 大黑山羊草自然保护区位于烟筒屯镇东部,东西宽 7公里,南北长30公里,总面积31.5万亩。区内地势平坦、开阔,属半湿润草原区。 区内有植物 246种,其中饲用80多种,药用50多种。以羊草为建群种,与五脉山黧豆、扁蓿豆、野豌豆、斜茎黄芪、星星草、芦苇等构成保护主体。年产羊草 5...
第三节 山竹区
第三节 山竹区 沙田山竹自然保护区位于白音诺勒乡、江湾乡、胡吉吐莫镇区域内,东西长 8公里,南北宽6公里,总面积2万亩。 区内有植物180多种,其中饲用80多种,药用40多种。以山竹为保护主体。 山竹,学名木岩黄芪,是稀有的野生防风、固沙植物,植株幼嫩时可作牲畜饲料,很有研究、开发价值。 ...
第四节 水禽区
第四节 水禽区 连环湖水禽自然保护区即连环湖渔场所辖水域,总面积64万亩。 区内水域广阔,湖泊众多,沼泽连片,芦苇茂密,盛产鱼虾,为水禽类栖息繁衍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区内共有鸟类 240种,其中水禽92种,如鸿雁、天鹅、丹顶鹤、灰鹤和10余种野鸭等。以丹顶鹤、天鹅、朱鹭、中华沙秋鸭、鸳鸯、虎头...
第五节 药材区
第五节 药材区 五马沙坨药材自然保护区位于敖林西伯乡和新店林场交界处,总面积10万亩。 区内有药材127种,占全县药材种类的85%,总储量 150万公斤。以“小蒿子防风”为重点,与甘草、桔梗、柴胡、黄芩、知母、龙胆草等构成保护主体。
第二节 姓氏
第三篇 民族人口第一章 民族第二节 姓氏 一 蒙古族 早期蒙古人有氏有名没姓。如成吉思汗,氏为孛尔赤斤,名铁木真。清代,清廷对蒙旗实行封禁政策,禁止蒙古人使用汉姓、汉名。“蒙旗地开放”,打破封禁,蒙古人同汉族人接触越来越多,认识到姓氏在社会上的作用及没有姓的不便,于是参照早期开放的蒙旗起姓...
第三节 民族关系
第三节 民族关系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位于杜尔伯特旗境内的 3处驿站建成,站丁(汉族)居住在固定的区域内,清廷不准其越界放牧或耕种。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清廷对杜尔伯特等蒙旗实行封禁政策:一、禁止汉人典当蒙旗土地或蒙旗向汉人出租土地;二、禁止蒙汉通婚;三、禁用汉文。不但公文、呈词、...
第一节 人口分布
第二章 人口第一节 人口分布 一 民族人口分布 “蒙旗地开放”前,除驿站有小块农田外,其余全是草原水域,蒙古族分布在全旗各处。“蒙旗地开放”,大片草原被辟为庄田,成为汉族居住区,蒙古族聚居在“生计地”一带草原上。至今,大体上仍保持这一分布状态。 1985年,蒙古族多集居于巴彦查干、胡吉吐...
第二节 人口构成
第二节 人口构成 一 民族构成 本县民族有蒙古、汉、达斡尔、朝鲜、回、满、壮、黎、白、锡伯、鄂温克、柯尔克孜共12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多数,蒙古族居第二位。 蒙古族为土著民族。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汉人移入,居住在三个驿站。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回民移入,居住小蒿子。民国17年,...
第三节 人口变动
第三节 人口变动 清、民国、伪满时期,由于生活条件恶劣,医疗卫生条件几乎空白,人的生育率低、死亡率高、寿命短促。尤其是土法接产和简陋的生产条件,常常造成婴儿大量死亡及产妇的死亡。战争对人的危害更大一些。清光绪三十年(1904),日俄战争爆发,全旗大逃亡,十室九空。日俄停战后,只有一半人回旗。“蒙...
第四节 人口控制
第四节 人口控制 一 机构 1956年,妇幼保健站负责全县计划生育工作。 1963年4月,县成立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11人(由县直各单位领导兼任)。下设计划生育办公室,有主任、专职干部各1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计划生育机构被造反派夺权,领导被揪...
第一节 物质生活
第三章 人民生活第一节 物质生活 民国、伪满时期,各族人民遭受官府、贵族、地主的欺压和剥削,奸商的克扣和诈骗,土匪的骚扰和抢掠,耗尽力气生产的粮食和育出的牛羊最终所剩无几,有吃的没穿的,或有穿的又没吃的,许多家庭迁入又迁出,迁出又迁入。当时,任何地方谋生都很艰难。伪满康德 8年(1941),日...
第二节 文化生活
第二节 文化生活 民国、伪满时期,劳动人民平时忙于谋生,无暇追求精神享受。官府根本不关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文化机构等于虚设,文化设施始终空白,人民群众只能在年节、庙会之际去旁观秧歌、二人转、跳鬼、诵经等民间文艺、宗教活动。人民群众中 95%是文盲,读书、看报只能是官绅们的事。 1947年后,...
«
1
2
...
12915
12916
12917
12918
12919
12920
1292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