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电信设施
第二节 电信设施 一、长途电话设施 伪满时期,长途电话交换机与市话合用。1966年,县内有50门磁石交换机1部,载波电话终端机2部。1970年,县内又增设了3路载波机1部。1976年设供电式长途交换机1席20门。1978年,有供电式长途交换机6席30门,单路至60路以下载波机2部。19...
第三节 电信业务
第三节 电信业务 伪满时期伪警备电话局有局长1人,话务员4人,机线员4人,公务员1人,业务范围仅限于为伪县公署机关、伪警察署(所)、森林警察队、伪村公所服务。民用电话只有一户较大的商号和一户烧锅两部电话。德都至北安的长途电话只用于伪军政机关通讯,平民百姓没有使用电话的权力。 1945年...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五章 邮电管理第一节 管理机构 1921年(民国10年),德都镇设邮务代办所,隶属克山县邮政局管辖。1935年(伪满康德2年)4月1日,德都县邮政局建立,隶属哈尔滨邮政局北安分局管辖。同年,成立县电话电报局。(后改为警备电话局),隶属日本人袭断的电话电报株式会社管辖。邮政和电信在业务上都...
第二节 业务管理
第二节 业务管理 一、规范管理 1963年,邮电部制定了全国统一的邮电局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1979~1980年邮电部先后对以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补充和修订,颁布了比较完整的邮政电信,农村电话等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邮电现行的主要规章制度有:《国内邮件处理规则》、《邮电业...
第一节 房屋建设
第十一编 城乡建设第一章 城镇建设第一节 房屋建设 解放初期,县城青山镇共有公房4800平方米,多是敌伪遗留下的房屋和土改中收缴的房产。1949~1952年,县城内建公房1210平方米,主要兴建了一些商店,工厂等公共设施。1953年~1957年,建公房1540平方米,其中大部分是企业、事...
第二节 街道建设
第二节 街道建设 1929年(民国18年)德都设治局成立时,县城青山镇(当时为德都镇)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土路(今一道街)和南北走向一条路(今青山路),路面狭窄,雨季泥泞。伪满时期在今粮食局办公楼向东至第一百货商店之间的道路两侧修筑有排水沟,沟侧用木桩、木板护沟帮,面用木板铺平,上面可行人。伪...
第三节 供水、排水
第三节 供水、排水 一、供水 德都县城镇60年代以前主要靠大口笨井和手压井供水。1968年,开始筹建自来水厂,进行县城自来水工程建设。全部工程计划投资31.8万元。其中:县自筹资金4万元,全部工程分3年完成,1971年1月,完成投资的全部工程建设正式投入,生产使用。共埋设直径200公分...
第四节 园林绿化
第四节 园林绿化 一、园林 烈士陵园 1950年,为纪念解放德都县而牺牲的3名苏联红军和德都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在德都县第一中学道北的松树林内建立烈士陵园。1959年在北五公路路北青山苗圃东侧重新建造德都县烈士陵园,建造了20米高砖砌体石英石面纪念碑一座。东北两面的碑...
第一节 用地管理
第二章 城镇管理第一节 用地管理 德都县城镇基本建设用地由城镇建设管理处负责。郊区用地由县土地办公室负责。1975年前,没有独立的城镇建设管理机构,城镇管理由建设部门并管,城镇管理比较混乱。1976年6月,城镇建设管理处成立,负责城镇建设的管理工作。 镇内基本建设用地,由建设单位或个...
第二节 房产管理
第二节 房产管理 建国初期,在民政科内设2人负责房产工作。1953年,房产管理机构从民政科分出,成立了县公有房地产管理处,有工作人员6名。管理公共房屋面积8000余平方米,用收缴的房租维修、养护房屋,同时转建了一批土草结构的住宅。房产处有附属工程队,有工人12名。1956年,对私有房屋进行了...
第三节 城市规划
第三节 城市规划 青山镇是德都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国以后,青山镇没有进行过城市规划工作,城市建设缺乏依据,在城镇建设上存在不少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使青山镇的建设适应形势的发展,根据中央文件和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县人民政府在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院的协助下...
第一节 房屋建设
第三章 乡村建设第一节 房屋建设 清朝时期,德都县境内多为达尔族居民,房屋多是泥墙草盖结构,门朝正南方,南面、西面开有窗户,外糊纸。屋内分里、外屋,外屋是厨房,安置锅灶,里屋多为南北两铺炕。住房两侧多盖有仓房和碾、磨房。民国时期开始建造砖瓦(当地青砖、青瓦》结构的房屋和庙宇寺院,数量很少。...
第二节 道路建设
第二节 道路建设 德都县开发较晚,村屯分布松散。建国前,农村没有进行过道路建设,村屯内不成街道村屯之间没有固定道路,每逢雨季,人车行走困难,农村交通十分落后。建国后,开始兴修道路,但是由于没有规划,标准不高,年年修路,无人管路,农村交通仍比较落后。1963年全县农村掀起道路建设高潮,仅9月初...
第三节 给水
第三节 给水 建国前德都县农村饮水主要是靠大口浅井中的地表水,部分村屯靠河、泡、泉水。 1952年,县内在爱国卫生运动中,开始推广使用室内井。县政府为解决克山病、大骨节病、地甲病区的水质和贫水村屯的水源,1967年,开始在农村部分村屯打机电深井,最深的206米,最浅的27米,平均61....
第四节 绿化
第四节 绿化 德都县建国前有绿化树木的村屯很少,大部分村屯是无树木的“光腚屯”。农村乡道、街道两旁没有树木。建国后,各村屯逐渐营造护屯林、护路林,农民房前屋后栽植杨、柳和果树,但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光腚屯”、“光腚路”。1973年,全县农村掀起群众性的植树造林、绿化村屯和道路的活动,在村屯周围...
«
1
2
...
13840
13841
13842
13843
13844
13845
1384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