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章 机构
第二章 机构 尖山农场位于黑河地区南部和嫩江地区北部的相接处。大部在黑河地区的嫩江县境内,有两个生产队的部分土地和次生林地归嫩江地区的讷河县管辖。西邻跃进农场,东部与嫩江农场和七星泡农场接壤,东南部为红丰部队农场,南部与红五月农场、荣军农场相连,西部靠荣军农场和九三农管局。场区南北宽27.5...
第一节 场部
第一节 场部 地处东经125°25′40″,北纬48°52′20″,面积为2平方公里。居民1211户,总人口4 487人。 自建场至1989年末,一直是农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心。农场的党政机关设在这里,粮油加工厂、农机修造厂、制材厂、乳品厂、浓缩果汁厂、物资库、燃化站、电力站、通讯站...
第二节 基层单位
第二节 基层单位 本场为场、队两级行政体制,生产队和相当于队级的场直单位,均为本场的基层单位,直接隶属于本场。 全场的23个农业生产队,分为岗上(原铁锋农场)、岗下两片。岗上10个生产队,岗下13个生产队。其中一队和机械化中心站在场部地区。以每个生产队为单位形成—个居民区,耕作区,经营规模...
第一节 人口
第三章 行政区划第一节 人口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尖山农场为九三荣军农场的第三作业区,属嫩江县三区新胜村,总人口328人,总户数48户。 1958年,九三荣军农场的第三作业区改为九三农场,约有一千多人口,分居在场部和所属的6个生产队。 1959年10月以后,有从山东集体移民...
第二节 民族
第二节 民族 尖山农场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其次有满族、回族、蒙族、鲜族、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 1953年,汉族320人,满族6人,朝鲜族1人,蒙古族1人。 1964年,汉族3883人,满族11人,朝鲜族4人,回族3人,蒙古族2人. 1969年,汉族7 362人,满族39人,朝鲜族9人...
第三节 人口普查
第三节 人口普查 第一次人口普查 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九三农场第三作业区附属嫩江县三区新胜村,总户数48户,总人口328 人,民族:汉族320 人,满族6 人,朝鲜族1 人,蒙古族1 人。 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6 月16日至8 月5 日,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是为了给...
第四章 农场历史
第四章 农场历史 国营农场是全民所有制的企业,是社会主义农业的最高组织形式,在经营管理、生产技术上起着不同程度的示范作用。
第一节 创建时期
第一节 创建时期 垦区最初的创业者,是一批来自解放战争前线的革命残废军人和知识青年,一共不到300人,分别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八一五、鹤山和荣军三个农场。 1949年,创业者们刚来时,这里是一片渺无人烟的大草原。头顶蓝天,脚踏草甸,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仅有的只是日本侵略者溃败时留下的一片撂荒地...
第二节 困难时期
第二节 困难时期 1960~1961年,一方面由于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其中主要由于瞎指挥风,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秩序,造成了成本高(亩成本1960年 12.22元,1961年11.98元),产量低(平均亩产1960年130.4斤,1961年85斤),损失浪费严重,商品率...
第三节 恢复和巩固时期
第三节 恢复和巩固时期 1963~1964年在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的指导下,进一步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和国营农场“一业为主,农牧并举,多种经营”的办场方针,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各项生产的的整顿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农、机、畜、林业的...
第四节 “文革”和兵团时期
第四节 “文革”和兵团时期 1966年,尖山农场耕地面积150 885亩,当年开荒435亩,播种面积148 530亩。上交粮豆24 57.4万斤,其中小麦单产270.5斤,大豆单产180.2斤。商品率为70%。 全场总户数872户,总人口4 446人,职工2181人。生产队9个。 当年造...
第五节 恢复国营农场体制以后
第五节 恢复国营农场体制以后 1976年末撤销兵团,恢复国营农场体制。 耕地面积289 070亩,开荒2 573亩,播种面积280 714亩。粮豆单产206斤,其中小麦281斤,大豆127斤。上交国家粮豆27 379万斤.经营盈利192.6万元,净亏损2191元。 场内总人口18 050...
第六节 三中全会后的国营农场
第六节 三中全会后的国营农场 1979年末,尖山农场十四队归划九三农管局工业公司管理,为奶牛二队。 1980年,尖山农场耕地面积281 030亩,开荒1 095亩,播种面积271 806亩。 当年农业生产虽然遭受了春涝低温,伏旱秋涝,风、虫、冰雹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但仍然获得了较好的收...
第一章 建国初期
三、简史篇第一章 建国初期 建国初期,按照国家计划,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量,为国家增产商品粮食及工业原料和畜产品,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要,为国家多积累资金,大批的复员军人和青年学生,远离故土,开发了从小兴安岭西南直至嫩江江边的广阔荒原,建立了九三垦区。 1949年3月~10月,九三垦区...
第一节 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证(开拓团)
第一节 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证(开拓团) 满州时期,九一八事变后,日寇掀起了进行移民侵略的狂潮。 武装移民即所谓武装集团开拓团,也叫屯团屯。是从日本退役军人中经严格挑选和训练的,可做为关东军兵站据点或直接充当兵源。 从1936年起,日寇即组织了18岁到20岁的日本男女青年,大量的到嫩江县进行...
«
1
2
...
15344
15345
15346
15347
15348
15349
1535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