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八节 植物保护
第八节 植物保护 随着农场生产的发展,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化学农药新品种的增加,植保工作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本场1963年开始对麦类作物进行航化灭草试验,1964年大面积推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已变成本场农业增产的常规技术措施。由于本场已全部实现林网化、为防止林木受害和降低作业成本,由飞机...
第九节 农业学大寨
第九节 农业学大寨 1973~1975年的兵团时期,本团曾连续三年派出团机关和连队干部组成的参观团,赴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和河南的林县、河北的沙石峪学习治山、治水、修梯田夺高产经验。 为了紧跟形势,团党委提出修梯田三万亩口号,并于1976年选择当时的十一连1个坡度较大的地号 920亩,进行...
第十节 农业现代化
第十节 农业现代化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把着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农业的现代化做为四化中的一化,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本场为了加速农业的现代化,重视科学的投入,自1978~1989年先后投资800余万元,购进链轨拖拉机22台,轮式拖拉机67台,其中大马力胶轮拖...
第十一节 农业自然灾害
第十一节 农业自然灾害 一、虫灾 粘虫 1966年6 月下旬,本场麦田发生粘虫,只3 天时间,播种的82 035亩小麦田均发现有粘虫。来势凶猛,五队5 号地每平方米虫口密度达500 头,最高点达789 头,全场有25 500亩小麦叶被吃光或麦穗被咬断。场及时成立了灭虫指挥部,各连队成...
第十二节 农业科研
第十二节 农业科研 一、科研工作的发展概况 1962年夏,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由农业技术员庞永富(大专毕业生)在场直菜园筹建种子队,科研站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63年春,菜园并入场部直属苗圃(林业队前身)正式组建了种子队。当时有耕地2100亩,东方红54拖拉机1...
第十三节 农业气象
第十三节 农业气象 一、气象站的建立与沿革 本场气象站是在1969年原四十九团生产股建立的气象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建立气象哨的宗旨是在春播和麦收两大农忙季节作短期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同时测定出降水量,为农业生产服务。 气象哨的仪器设备比较简单,只有百叶箱,风向风力计和...
第二章 粮食
第二章 粮食 粮豆是本场的主要产品。自建立农场始,一直是两级管理,农场统一调拨。三留粮 (种子、口粮、饲料)由农场按照上级规定标准,根据全场播种面积、贮备条件、人口数下达留粮指标,由生产队分散保管。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56~1962年,没有粮食管理专门机构,只在会计室或经理室设专人管理粮食。 1963年,场设供销室,负责全场的供、销工作。也负责粮食的管理及粮油供应部。 1969年组建兵团后,由商业股负责全场的粮油管理、加工和外贸工作,各连队设有粮食化验员。 1977年,恢复农场...
第二节 原粮管理
第二节 原粮管理 1958年,农场正处于变迁与发展时期,冬、九三农场和尖山农场合并为九三农场。核算组设1人专管粮食。各队由经营管理队长管理粮食。当时粮豆产量不高。生产队没有固定的贮粮设施。从1963年开始,农场经过恢复和整顿,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到1964年,粮豆单产已达213斤,总产为2 8...
第三节 粮食上交与三留
第三节 粮食上交与三留 国营农场为全民企业。生产的产品——粮食,除三留外,全部上交国家。 1958年在生产跃进中,出现了瞎指挥和浮夸风,超越客观实际,过高的估计产量,1959年出现了超交粮现象。1960年不得不把每人每天的口粮标准压缩到六两,以代食品(用菜根,玉米皮子、豆皮子等制的淀粉...
第四节 成品粮管理
第四节 成品粮管理 成品粮油实行统一调拨。场设粮店,负责场直地区粮油供应。生产队由管理员负责成品粮的调拨。然后供应各户。十年浩劫中,由于无政府主义影响,成品粮管理一度混乱。由于个别单位对口粮标准掌握不严,曾出现过低工种吃高工种标准;工种变;标准不变;甚至出现活人吃死人粮之现象。也有的单位任意...
第五节 经济体制改革后的粮食管理
第五节 经济体制改革后的粮食管理 1985年经济体制改革后,由粮贸服务公司直接对家庭农场服务。收取千分之六的服务费,作为公司的经营收入。 粮食上交实行合同定购制按土地等级、面积及作物类别分摊到各家庭农场,定购任务以合同形式,以队为单位签到各家庭农场。并实行超交奖励。完不成任务罚款的办法。 ...
第一节 机构沿革和农机发展概况
第三章 农机第一节 机构沿革和农机发展概况 一、机构沿革 1949~1952年,今一、二、五队为八一五农场第三作业区。农场农机工作直接由作业区主任张鑫尧负责,并指挥田间作业。作业区下设作业队,作业队长由懂业务的老驾驶员担任。作业队长直接领导包车组长。1952年,鹤山、八一五农场合并后,集...
第二节 农机修造
第二节 农机修造 1951~1953年当时的第三作业区只有技术员王富文和修理工徐炳山两人。没有厂房、设备,采取随车流动修理,农闲时回总场修理厂。 1953年成立了修理所,又调入8人,由陈付田担任负责人。总场调给一台工具车和一盘烘炉。1957年陈付田、王富文调到总场,徐炳山接任所长。新增设备...
第三节 农机管理、维修保养、技术培训
第三节 农机管理、维修保养、技术培训 一、农机管理 建场至1953年,由于农机人员技术水平低,没有管理农机具的经验,只知出车干活,还不懂管理。 1954~1955年,学习了友谊农场机务管理经验,于1954年在机务管理上首先建立了农机具管理责任制,设立了农具场,建立了农机具台帐,做到每台机...
«
1
2
...
15347
15348
15349
15350
15351
15352
1535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