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经营管理
第二节 经营管理 垦区发展集体、个体经济既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又适应生产;生活需要。 发展集体、个体经济开始,在一部分干部、职工群众中一度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认为“农场中搞集体是倒退。”也有一部分职工耽心子女参加集体企业没前途,生活没保障。一部分青年也认为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不光荣,低人一等。也有...
第三节 集体、个体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垦区的经济结构
第三节 集体、个体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垦区的经济结构 一、发展商品经济,活跃市场,方便了职工生活。1981年是集体、个体经济开始起步发展时期,当年9月末统计仅局直就有集体、个体服务网点五十四处之多,服务人员达l 20人,日成交额达一千五百多元。农贸市场,商品品种多,价格公平,经营活跃,方便了生...
第四节 家属生产
第四节 家属生产 建场初期,劳动力不足,生产作业标准化较差,在夏锄、麦收、大秋作业中,职工家属一方面尽义务参加劳动,支援生产;一方面作为临时照顾,每劳动一天给1元工资,后改1.25元。家属在参加生产劳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如除草、晒麦、收大豆、玉米,大约完成生产队作业任务的20%。黑龙江省国...
第二十一章 交通运输
第二十一章 交通运输 自1977年以来,以场为单位先后对驾驶员进行了培训。1981年7月,管局举办养路队长、班长学习班;1982年,举办监理学习班、1983年1月,举办驾驶员整顿学习班。管局共有汽车驾驶员1,697人;胶轮车驾驶员2,345人、摩托车驾驶员171人,已形成拥有4,384人的司...
第一节 商业发展概况
第二十二章 商业第一节 商业发展概况 九三垦区的商业,早在建场同时,按照有生产就有流通,有商品经济存在就必然有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逐步发展起来的。 1949年,由嫩江县在农场办了职工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并于1958年在双山由国营商业公司和县联社分设了三级批发部。1969年由生产建设兵...
第二节 商业流通工作
第二节 商业流通工作 国营农场办商业,搞流通,必须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生产、引导生产、保障供应,繁荣经济中的作用。 一、促进与引导垦区商品生产的发展。十几年来,在促进农、副、工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工作是: 1、参与生产规划,签订合同,提出产品销路,需要数量,规格质量;价格等要求,使单位放...
第三节 商业的经营管理
第三节 商业的经营管理 农场办商业上级部门规定是以商养商,总局规定对零售商业的利润由原来的四、二、四改为目前的一、一、八分成,即留给场80%,总局和管局各缴l0%,批发企业的利润四、六分成,即留给管局40%,上缴总局60%。实际从1975年以来,应缴总局的利润三百二十五万九千元都被管局占用,...
第四节 商业队伍建设
第四节 商业队伍建设 商业的职工队伍建设,总的可分三个阶段。一是建国以来的供销合作社时期;二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兵团办的服务社时期:三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场经营商业时期。 供销合作社时期的商业,性质是集体所有制。那时属于职工、家属入股投资,盈利除上缴所得税,提留公积、公益金...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十三章 粮食与外贸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49至1951年成立了经理科,管理粮食工作。1952年成立供应科,负责粮食加工,供应,“三留”(种子、口粮、饲料)粮食管理,上交粮工作。1953年成立经理室,室内设供应股主管粮食工作。1958年九三荣军农场改为九三人民公社,下设供应站管理粮食。1...
第二节 粮油管理
第二节 粮油管理 历年来粮食管理十分严格,多产不多吃,出现了事故追究责任,三年自然灾害时吃代食品,每人每月18斤粮,至到1962年局长张庆海下令,才恢复定量标准。根据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80)农总(粮)字第176号文件精神,结合管理局实际情况,制订了《国营农场粮食管理制度》。这个文件是执行...
第三节 硒麦场机械化
第三节 硒麦场机械化 晒麦场是粮食的集散地。小麦和大豆等粮食收获后,必须先集中在晒麦场晾晒、出风、清杂、检斤,然后按先种子、后口粮(包括饲料,一般用次等粮或等外粮),再商品粮的安排,先储存,后上交国家的办法,进行粮食处理。 五十年代晒麦场主要设备和建设情况是:配有扬场机1—2台、KM一...
第四节 留粮与供应
第四节 留粮与供应 农场留粮贯彻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兼顾的原则。以上级批准的国民经济计划为依据,按规定的统一留粮标准,制定“三留”计划。留粮要实事求是,反对少报多留,宽打窄用。“三留”粮分库保管,出入库都要检斤过秤记帐。严禁估堆,严密手续制度。坚持计划用粮,节约用粮的原则。用前有申请,用后有...
第五节 队伍建设
第五节 队伍建设 随着粮食事业的不断发展,职工队伍发生了变化,到1983年至职工总数比1949年增长五十点六倍。到“文化大革命”前本系统职工401人。1983年职工总数增到1185人。“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合理的规章制度被废除,只搞革命,不抓生产,致使新、老职工不学业务知识,造成干啥不懂啥的...
第六节 外贸
第六节 外贸 1959年7月15日,省委批转省委农工部《关于全省国营农场工作会议的报告》中决定农场合乎出口要求的产品直接与外贸部门签订合同。但由于粮豆产量控制在上级主管部门掌握,长期没有出口任务。只出口蜂蜜1,400斤,到1965年又出口鹿茸191两。 1968年兵团按国家下达出口任务...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十四章 物资管理第一节 管理机构 1949年建场时,物资工作成为首要的急需任务。场长亲自抓,大家动手管,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1952年鹤山与“八一五”两场合并后,九三农场于3月10日,下达九三人字第一号命令:奉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公营农场管理局命令,场设供应科,负责场物资工作。伊拉哈荣军...
«
1
2
...
15391
15392
15393
15394
15395
15396
1539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