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建置沿革
第四篇 畜牧业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建置沿革 1955年,畜牧归生产科领导,下设畜牧队。1956年成立农机室,由王绍忠任畜牧技术员。同年8月组建兽医所,所长许青,下设两个分所。1957年,畜牧队更名畜牧场。1958年,农机室改为场长办公室,曹启林任畜牧技术员。1959年,恢复生产科编制...
第二节 畜牧发展概况
第二节 畜牧发展概况 建场初期,农业生产主要是人畜力作业,役马是农业生产各项作业及运输的主要役力。全场5个分场10个生产队中,除1个机械化生产队外,其余生产队全部靠畜力作业。1955年春由组建单位并人役马131匹,1956年末役马存栏数 1 470匹。由于农业生产以人畜力作业为主,当时畜牧业...
第一节 建场初期的饲养管理
第二章 饲养管理第一节 建场初期的饲养管理 建场初期,畜牧业的饲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粗放阶段。尤其在饲养工作上: 一、大牲畜饲草连年供应不上。虽每年种植谷子面积多达300亩,最少几十亩,平均在百亩以上,该作物产量低,费工。但关键为解决大牲畜饲草而耕种。但由于耕作粗放,产量低,满足不了需...
第二节 管理制度
第二节 管理制度 1955年,建立饲养员和使役员交接班制度,马车工人实行使役员、役马、车“三固定”制度。 1958年,建立实施饲养、使役、繁育三结合的责任制度。 1962年,实施“四包一奖’’制度(包饲养、包繁殖、包使役、包生产定额;超额奖、欠额罚)。实施后效果显著,曾获松花江专署的表彰...
第一节 马
第三章 繁殖与改良第一节 马 海伦农场马的繁殖改良是从1957年开始的。当年由安达畜牧场引进阿尔登与奥洛夫杂交一代种公马进行改良繁殖;1961年又从安达畜牧场引进阿尔登二代种公马三匹进行改良本地马;1964年,从襄河种马场引进阿尔登和黑龙江挽马四匹进行杂交改良;1978年,从红色草原牧...
第二节 黄牛
第二节 黄牛 黄牛的改良是从1958年开始,用黑白花种公牛和西门达尔乳肉兼用种公牛改良本地黄牛。1965年从花园农场引进朝鲜牛改良本地黄牛;1979年开始使用利母赞肉用型冷冻精配种;1981年用西门达尔冷冻精液改良本地黄牛。
第三节 猪
第三节 猪 建场初期猪的繁殖,多自然交配,近亲繁育,品种退化,产仔少,成活率低。 1956年冬开始进行繁殖改良,首先用约克夏和巴克夏种公猪与本地猪及杂交猪进行杂交繁育。1958年先后又引进新全猪、宁安黑猪、哈白进行杂交改良。后又陆续引进苏白、长白、梅山、东北大民猪进行多元杂交繁殖。1983年...
第四节 畜牧科研
第四节 畜牧科研 1977年根据全国科学大会精神,场党委召开了畜牧科技工作会议,总结了农场畜牧生产技术落后,饲养粗放,长期处于发展无规划,生产无指标,管理无定额,卫生防疫制度不健全状态,造成各类牲畜生的少,死的多,经营亏损等教训,提出了要使畜牧业发展,必须搞科学管理。会后畜牧科立即组织了有领...
第五节 畜牧科研重点课题的成果检验
第五节 畜牧科研重点课题的成果检验 1978年初,畜牧科研组对繁育改良确定的重点项目是:“猪的高产多活攻关”、“猪的经济杂交组合”、“生猪快速育肥实验”、“绵羊百羊超百羔”、“仔猪营养代谢病防治”、“仔猪白痢病防治”、“幼猪副伤寒嗜繁体研制和效果观察”等。场将各科研课题分别落实到一、二、七、...
第四章 疫病防治
第四章 疫病防治 在疫病防治工作上,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1959年安排畜禽检疫工作的同时,场领导要求各分场都要培养l—2名防疫员,做好春秋防检疫工作。具体要求马鼻疽检疫全年检三回,每回检三次。春季检疫结束按四群分开。即:放群、阳性群、似群、健康群;秋季检出之马,立即按各群送之。...
第一节 病毒性疫病防治
第一节 病毒性疫病防治 马传贫:1974—1976年,第九生产队发生马传贫疫病,后蔓延到5个生产队,3年间共发病47匹,占发病的2.37%。1977—1979年,连续3年注射马传贫疫苗。又于1980—1985年,连续6年检疫,检出疫马56匹,占发病的 4.68%,死亡和处置38匹,占发病死亡...
第二节 细菌性疫病防治
第二节 细菌性疫病防治 马鼻疽:1957年,开始检疫鼻疽马,对开放及阳性马实行集中在第二分场隔离管理。1959年,检疫并扑杀鼻疽马110匹,占当年马病死亡率的75.8%。从 1961年—1985年,共检出阳性鼻疽马142匹,采取集中隔离等措施,均集中在场区东部边界的二分场管理。采取能使役的,...
第三节 寄生虫病的防治
第三节 寄生虫病的防治 羊疥癣:农场自1958年开始养牛,为预防羊疥癣,从1959年起即实行药浴,但多年来时有发生。1970—1978年的8年时间,采取在技术指导下实行统一药浴的防治措施,效果良好。但在二、八、九、十二等四个生产队的养羊点仍出现少量的羊疥癣发生,但通过药浴,发病率占药浴的1....
第四节 科技攻关实验
第四节 科技攻关实验 自1977年组建畜牧科研组后,对猪营养代谢病的防治作为课题进行攻关试验。把常发生的磷钙缺乏症、仔猪低血糖病、白肌病、VA缺乏症,下达第二、七、九生产队进行防治方面的研究实验。各队在冬夏两季母猪产仔期,从饲料组合上查出病因,经研究从饲料品种上重新进行了科学组合,收效显著,...
第一节 建场初期的兽医队伍
第五章 兽医队伍第一节 建场初期的兽医队伍 建场初期的1955年,只有一处兽医所,5名中兽医,后由佳木斯农校、北安农校畜牧专业毕业生5名分配来场。1956年随着畜牧业发展成立了畜牧队,下设5个兽医所,畜牧兽医8名。其中具有高级中专水平的2名,中兽医6名。
«
1
2
...
15408
15409
15410
15411
15412
15413
1541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