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兽医队伍的发展
第二节 兽医队伍的发展 1963—1968年,兽医及学员增加了2倍多,队队有兽医所,总场设兽医站,不但门诊治疗病畜和定期防疫,而且还进行了化验诊断。 1983年,具有兽医师职称的5名,助理兽医师3名,兽医技术员12名,防疫员13名,畜牧技术人员发展到43名,为农场畜牧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五篇 综合经营第一章 工业第一节 发展概况 一、建场初期 1955年建场时,首先建立了农机大修厂,同时为了冬季取暖和房屋维修用砖,基建队在场部地区西部建窑烧砖,人工扣坯,年产仅几十万块。1956—1957年,先后建了小型粮米加工、小型被服厂、酱菜厂。1958年初为解决马具皮件,因陋就简办...
第二节 综合加工业
第二节 综合加工业 农场综合加工业自1956年开始兴办,就以规模小、投资少、原材料大部就地取材,以解决生产和职工生活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1956年,在总场十三井子有一间被服作坊,4名工人,3台缝纫机。主要长年加工在押罪犯的冬夏囚衣。冬季赶制夏服,夏季赶制加工冬装,尤其做冬装时每年需2千多套,...
第三节 粮油加工业
第三节 粮油加工业 建场头两年,农场粮油由海伦县供应。1957年,总场设小型面粉加工厂,只负担场部地区的口粮供应。各分场都自行磨制口粮,而食油每年用大豆去海伦县油厂加工供应。 1962年,建成200平方米的粮食加工车间,购进3台165粉碾和5台中统碾,自力更生装制了两架箩升降机,利用2台m...
第四节 制材生产
第四节 制材生产 从1955年建场开始,建材生产队始终是基建大队领导下的一个中队,设备简陋,大部靠人工作业。1958年,基建队迁往三井地区后,在队部东侧建一幢土木结构房作车间,破粗材只有几道枪锯人工操作,1967年才安装两台圆盘锯,用m1—54座机作动力。 根据农场发展,自1970年由...
第五节 砖瓦厂
第五节 砖瓦厂 1955年,建场时期,红砖生产是在基建大队领导下的一个中队,在十三井场部地区西部建立了马蹄窑和方窑,人工扣坯,年产红砖50万块,仅供新建房屋搭灶、砌火墙用。 1958年,基建队迁往三井子,因基建规模扩大,改用土串窑烧砖,仍是人工扣坯,红砖产量在百万块左右;同时增设制瓦车间...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章 电力第一节 发展概况 1955年建场时期,大修厂装设了50千瓦发电机组,座机是澳大利亚产双排单动船用柴油机,功率100马力,于当年投人供电,除保证大修厂生产用电外,只能供场部机关科室照明用电。 1959年,农场购进一台澳大利亚双缸150马力柴油机,用以装备大修厂,并拨出50马力座机...
第二节 国网电建设
第二节 国网电建设 一、35千伏线路建设 在国网电协议签订后,农场即着手抓紧物资筹备工作,到1975年,35千伏线路器材基本全部就绪。于10月份组建施工队,抽调全场电工20名,派干部董玉庆任施工队长,杨忠孚任施工技术员,立即集中人员组织技术培训。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培训,很快熟悉了高压线路...
第三节 供电与管理
第三节 供电与管理 按北安电业局协议规定,国网电因电力紧张,满足不了农场生产、生活用电需要,农场必须保持自备电源。为此,农场在国网电输入后,自供电仍持续发展,作补充电源,以确保全场生产、生活用电,采取了相应措施是: 一、供电补充措施 1976年,三井子发电厂为保证总场地区的供电稳定,供电...
第四节 电工队伍
第四节 电工队伍 建场初期的电工,多以机务工人为主,辅以少量熟通电业技术就业工人。1957年,先后从部队转业来场部分电工,如:王凤和、赵忠仁等,但均文化程度不高。1958年开始逐年吸收培养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子弟,尤其1968年后由知识青年中选拔人员进行电工培训,不断扩大电工队伍,为农...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三章 通信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55年10月,在场部办公室领导下,设话务室。1969年7月,通信按军事化管理,归属武装部领导。1976年成立电力通信科,下设通信组。1980年,归工交科领导,设通信班。1982—1985年,通信工作归场办公室领导。
第二节 通信建设
第二节 通信建设 1955年10月5日动工,12月25日竣工、首期完成总场十三井子至海伦县四行42.5杆公里的电话线路架设工程。 1956年,场内5个分场,11个中队全部安装了电话,完成场内线路架设25杆公里。总场话务室有50门磁力交换机1台。 1976年,全场共装有电话机60部,线路总...
第三节 通信队伍
第三节 通信队伍 1955年10月,刚建话务室时话务员2人,外线工1人;1980年成立通信班后,有话务员9名,外线工7名。 通信工作是场内外工作联系的窗口,农场对通信队伍的业务素质十分重视。一是选择话务员都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女青年;二是选择线路工有做过通信工作的部队复转军人和抽调技术熟...
第一节 国营商业
第四章 商业第一节 国营商业 一、供销社 1955年7月,海伦县供销合作总社在农场十三井子(总场所在地)设立分销社一处。在大修厂前,土木结构房营业室面积不足百平方米有2名营业员,经销日用百货百余种,全年销售额几万元。 1956年,根据农场生产发展和职工生活需要,新建供销社土木结构350平方...
第二节 集体经济
第二节 集体经济 农场发展集体经济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61—1966年,其目的和出发点是:第一,随着犯人刑满后安排留场就业,大部接来家眷,工资低,人口多,生活困难,以增加收入,安排其子女和家庭赋闲劳动力。第二,农业生产职工工资标准低于各行业,组织其家属妇女,有劳动能力的人参加生产...
«
1
2
...
15409
15410
15411
15412
15413
15414
1541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