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农机管理
第三节 农机管理 建场初期,由于机务人员少,农机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比较低。1972年,随着农机具的逐渐增多,农机队伍也不断壮大,管理工作也随之加强。1975年初,种畜场制定了第一个“机务管理制度”,其内容有: 一、正确合理使用机械 (一)机械作业必须合乎农业生产要求,达...
第四节 维修与革新
第四节 维修与革新 一、维修 建场初期,由于农机数量较少,仅在联合加工厂设一个农机维修车间,配:2名修理工,负责全场拖拉机的简单修理和小型配件。拖拉机的中、大型维修均要出场。 1962—1972年10年间,随着全场农业机械的不断增多,该维修车间虽然配备一定的技术力量和修理设备,但是仍然满...
第五节 队伍建设
第五节 队伍建设 1960—1965年间,种畜场的机务人员较少,业务水平也很低,因此先后派 10 多人参加外地的机务短期培训班,使这部分人技术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还未能达到熟练使用机械的程度。当时田间作业质量差,耗油量大,机械保养达不到要求标准,机械部件磨损严重,导致机械故障多,严重影...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四章 林业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60年,农业股设专职林业技术员,负责全场林业技术指导和规划设计及档案管理等工作。 1965年,根据林业发展的需要,种畜场建立中心苗圃,配备专业技术员,负责全场的营林和育苗工作。 1974年,把中心苗圃改为林业管理站,组建党支部,配林业副站长,林业技...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和平种畜场拥有40万亩草原,不仅可以放牧、采草,还可以合理植树造林。建场前种畜场是“光腚屯,光杆路,风起沙飞扬,农田无防护”。建场后逐渐开始人工小面积压杆造林,更大规模的造林是1975年开始的。 1975年,种畜场大搞场区绿化,开始摸索试验并推广机械造林的经验。进行新...
第三节 植树造林
第三节 植树造林 一、营造“四旁”绿化林 建场前,种畜场“四旁”绿化几乎是零。建场后,场领导重视绿化工作,本着绿化场区,美化生活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原则进行“四旁”绿化。 根据干旱多风的气候特点,造林多在春秋两季进行。营造“四旁”绿化林多在春季3~4月份,土壤解冻70毫米或深...
第四节 林场与苗圃
第四节 林场与苗圃 一、林场 林场的前身是第十生产队,位于场部偏东北,距场部10公里,东与兴隆泉公社毗邻。建队前这里是一片黄沙,多是不毛之地。该队于1973年建队,当年开生荒地1.5万亩。当年造林426亩,其余耕种农作物。由于该队80%是跑风地,建队后连年遭受自然灾害,特别是风沙的侵袭...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五章 工业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60年,和平牧场建场,当时未设工业管理机构,工业生产由场机关直接领导。 1962年,成立农业股,设1人管理工业。 1964年,工业归生产办公室领导。 1972年,成立工交科,负责工业管理。 1985年,取消工交科,成立工业科。至此,种畜场的工业...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1960年建场以来,牧场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牧场初建时期的小型加工项目都是土法上马,手工操作,设备陈旧、简陋,经济效益非常低;但对牧场初期的生产和生活,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1973年以来,逐步改造已不适应的老设备,增加新的工业项目,建立了农机修...
第三节 主要工业企业
第三节 主要工业企业 一、联合加工厂 1960年联合加工厂同牧场一起诞生。1968年拥有厂房1 000平方米,职工70多人,是一个小型综合性企业,有发电、板金、红炉、制米、榨油、车钳、电焊、制皮、制酒、酱油、醋、冰糕、冰棒,共14个生产项目。制米业是该厂的主要生产项目,当时只有两台滚筒式制...
第四节 优质产品
第四节 优质产品 和平种畜场乳品厂,设计能力日处理鲜奶40吨,生产能力为日处理鲜奶 20吨,采用国内的先进设备和国内外先进技术,是黑龙江垦区18个大中型乳品骨干企业之一。 “飞鸽牌”系列产品有:全脂加糖奶粉、强化锌甜奶粉、婴儿奶粉、豆乳粉和多维儿童智力奶片。其中:“飞鸽牌”全脂加糖奶粉,...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六章 交通运输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63—1971年,种畜场的交通运输工作由物资供应站管理。 1972年,种畜场成立工交科,负责交通运输的业务管理。 1975~1979年,种畜场汽车队建立党支部,实行独立核算。 1985年,种畜场取消工交科,交通运输业务划归生产科,由一名副科...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1960—1962年间,种畜场的交通运输主要靠4台“热特”和畜力大车,担负着全场物资运输任务。1963年国家拨给2台“解放”牌汽车,1台苏制“嘎斯5.1”汽车。1964~1973年间购进“布切齐”3台、“依发”1台、“切贝尔”2台、“油槽”1台、龙江客车1台,负责全场客、货...
第三节 货运
第三节 货运 1960—1967年是运输业保持稳定发展的阶段。1968—1972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运输业曾一度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经营管理不善,损失浪费严重,运输无定额,油料消耗无指标,跑私车现象屡见不鲜,造成严重的亏损。 1981—1982年基本上恢复了正常秩序,调整...
第四节 客运
第四节 客运 和平种畜场距大庆市和安达县各100公里,距兴无火车站35公里,距新华屯火车站17.4公里。1972年以前,没有客运汽车经由种畜场,因此,宾客往来,公出办事、探亲访友交通非常不便利。为解决这一困难,种畜场于1973年购进一台龙江客车。该车定员32人,由汽车队统一管理,实行单车核算...
«
1
2
...
15443
15444
15445
15446
15447
15448
1544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