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农机保养
第五节 农机保养 绥化垦区初建农场时,对机车保养手段极其简单,仅是加注黄油或简单地清洗过滤器。 1955年,机车保养有了一定的制度,即“一、二、三号保养制”,一、二号保养由机车组自行进行,三号保养则必须在机务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1958年至1962年,由于农场下放,对农机具只使...
第六节 农机修理
第六节 农机修理 1948年,肇源、红光农场刚刚组建,一无修理设备,二无修理技术,机械处于只使用不修理的状况之中,零件坏了就换,换不了就停车。1951年,红光农场建起了一个烘炉房,有4名修理工,只能修一般的马拉农具。1954年,肇源农场建立修理所,只有烘炉、电焊机和翻砂设备,只能修理或加工一...
第五章 农机革新
第五章 农机革新 绥化垦区的农机革新工作,从建场开始,到1985年从未间断。各农牧场为数不少的职工,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自立革新课题,或在原有机械上改装,或自行设计、制造新机械。虽然这些革新不那么高超,但它却是这里劳动者智慧结晶,每一项都在其特定的条件下,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第一节 改装
第一节 改装 1953年,红光农场改装了MC1100型脱谷机的几个齿轮,并自行设计制造了喂入台,不但能脱小麦、大豆,还能脱玉米。同年,又对“万国”拖拉机燃油系统进行了改装,由烧固体燃料改装成烧油,一昼夜翻地120亩,亩耗油1.5公斤。 60年代,红光农场王道胜等人,将GT一30牵引康拜...
第二节 制造
第二节 制造 1958年至1965年,肇源农场研制了粉碎机、锄草机、电动机、弓字锤,还为畜牧业制造了打浆机、电磨等。 1959年,绥棱农场修理厂王德民,研制成功玉米、大豆轴流式脱谷机,获省公安厅嘉奖。 1960年至1981年,铁力农场研制了简易柴油泵试验台,使用20年状态良好。并...
篇下序
第六篇 科研篇下序 绥化垦区各农牧场组建初期,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束缚,无人关心科研工作,没有科研组织机构。粗放的耕作,筛单的栽培,造成低产,经济效益不高,连续经营亏损。随着生产的发展,科研工作逐渐纳入议程,并形成规模。1956年,绥棱农场开始组建小区实验组。1964年,各农牧场设专人管理科...
第一章 生产队科研班、组
第一章 生产队科研班、组 绥化垦区农业科研工作的起点是从生产队科研班、组开始的。1957年,绥棱农场第四生产队首建农业科研小组。70年代初,是各农牧场生产队组建农业科研班、组最广泛、最兴旺时期,许多生产队都分配了大、中专毕业生,担任农业生产技术员,对农业科研班进行技术指导。城市下乡知识青年,...
第一节 绥棱农场重点科研班、组
第一节 绥棱农场重点科研班、组 1957年,绥棱农场生产科技术员邓良佐,分配到第四生产队任农业技术员。他十分热爱农业科研工作,主动向生产队要了一小块试验地,亲自动手搞起农业科研试验。后来,生产队为其配了一名助手,组成了科研组,主要从事种子引鉴、株系选择、粘虫预报、栽培、施肥等技术研究工作。取...
第二节 红光农场五队科研组
第二节 红光农场五队科研组 红光农场五队科研组,始建于1965年。科研组组长,由农校毕业的学员任该队农业生产技术员的赵玉学担任。科研组的主要任务是:搞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梁、土豆等作物的种子选择试验。共有小区试验地150亩。参加科研组的人员都经过培训。 1968年,赵玉学调出。生...
第三节 铁力农场重点科研班
第三节 铁力农场重点科研班 1971年,铁力农场在十一队举办20余人参加的农业科研培训班,为各生产队建立科研班培养骨干力量。培训班结束后,各生产队于1972年春,先后建起了科研班。 十队科研班成立于1971年末。科研班班长由下乡知识青年徐国珍担任。班内成员以下乡知识青年为主,共有10人...
第四节 嘉荫农场重点队科研班
第四节 嘉荫农场重点队科研班 1972年,嘉荫农场各生产队普遍建立了科研班。各队科研班由农业技术员主持,成员以下乡知识青年为主体,还有少数本地青年,他们都是选拔出来的初、高中毕业生。并吸收部分有丰富生产经验的老职工参加。各科研班有15亩至30亩数量不等的小区试验田。试验项目基本按场生产科布置...
第二章 农牧场实验站
第二章 农牧场实验站 绥化垦区各农牧场正式成立实验站:肇源农场于1960年,嘉荫农场于1964年,绥棱农场于1970年,海伦、铁力农场于1972年,红光、和平牧场于1974年。各场实验站的诞生及其发展,都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路程。所选择的科研课题,都紧密结合本场的生产实际,充分发挥了科研工作的巨...
第一节 肇源农场实验站
第一节 肇源农场实验站 肇源农场实验站,始建于1960年。主持全站工作的是站长殷乃超。实验站的主要任务是引进、繁育和推广优良品种。 1967年,开始搞玉米育种,同时进行栽培、植保、施肥、耕作、排灌等方面最佳作业方法的选择试验,为农场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1968年,在玉米、高梁...
第二节 嘉荫农场实验站
第二节 嘉荫农场实验站 嘉荫农场十分重视科研工作。1964年建场时,就优先安排规划设计了实验站。农业实验工作是在场农艺师顾跃民主持下进行的。建站初期以引种选种为主,同时根据生产需要进行栽培、植保等方面课题试验。每年从省内外各科研院所及兄弟场引入新品种,进行鉴定、区试、繁殖推广。先后鉴定和推广...
第三节 绥棱农场实验站
第三节 绥棱农场实验站 1956年,绥棱农场在场部附近第五生产队组建了小区实验组。技术员由吴延芬和吴运亭担任。实验地15亩。实验项目主要是选育良种。1959年,搞了应用“六六六”药粉拌大豆种,进行防治跳甲和潜根蝇虫害的试验,取得良好效果,于1960年在全场推广应用。 1966年,小区实...
«
1
2
...
15543
15544
15545
15546
15547
15548
1554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