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调进机务人员
第二节 调进机务人员 农场组建初期,大量的开荒任务,需要调进一些机务技术人员。 1953年,肇源农场从查哈阳农场调入5台纳齐拖拉机,随车调进5名驾驶员。还有13名中学毕业生,为机务学员,这18名机务工人,组成了机耕队,队长齐永海。 1955年,省农场总局号召老场支援新场,先后从曙...
第三节 大中专毕业生
第三节 大中专毕业生 1954年开始,绥化垦区才陆续进来大中专毕业生,有的是分配来的,有的是工作需要调来的。 1951年,肇源农场从北安农机校、鹤立农机校分配来少数中专毕业生。 1955年,从王岗农机校、鹤立农机校、赵光农机校分配来一批中专毕业生。省农垦厅又从北京农机学院进修班分...
第四节 培训青年机各工人
第四节 培训青年机各工人 青年机务工人,是各时期机务队伍的主体。绥化垦区在发展的各历史阶段,都进行了对青年机务工人的培训工作。 1953年,肇源农场培训了第一批青年机务工人。当时机务队伍的专业水平很低,甚至连犁的调整方法也不掌握。对五铧犁的偏牵引问题解决不了,机车拉不动就将五铧犁改成三...
第五节 机务人员训练
第五节 机务人员训练 绥化垦区最早进行机务人员训练是从1957年开始的。部分农场举办常年训练班,配备专职教员;对所有机务人员进行定期轮训。绥棱农场自1957年开始,每年冬季对全场机务人员进行轮训30天到60天。训练内容主要是系统学习机务技术理论。 1958年,肇源农场成立技工校,每年利...
第三章 机械化作业
第三章 机械化作业 绥化垦区农机事业的发展,从机械装备上是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从农机队伍上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机械化作业上,同样是从低到高,从粗到精的发展过程。
第一节 开荒与整地
第一节 开荒与整地 农场组建初期,主要任务就是开荒、整地。而没有机械,只有靠人力、畜力拉弯钩犁,使弯钩锄。其工作效率很低,一张犁一天开不上一垧地;质量也差,堑不直,耕幅不一,深度不够,扣垡不严,地上大坷垃小块的,还经常出现立垡漏茬现象。 1951年,接收少量的马拉农具,开荒、整地的进度...
第二节 播种
第二节 播种 农场组建初期,基本是人工播种,肇源农场的辕粑,红光农场的撒播,绥棱农场人拉十行播种机。 50年代中期,全局开始以机械播种为主。播种的主要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梁。1955年,省农垦局召开会议,对机械播种提出了比较易行的质量标准:播种作业要求要到头、到边,地头整...
第三节 田间管理
第三节 田间管理 建场初期的田间管理项目简单,一是锄草,二是趟地,全部依靠人工、畜力。工具也只有传统的锄头和犁杖。在土地较少的情况下,还可以维持生产。逐年开荒,土地增多,人工田间管理就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了,造成田间杂草丛生、草苗齐长,有时草高于苗,将禾苗欺死,严重影响粮食产量。 19...
第四节 收获
第四节 收获 绥化垦区使用收割机械是从1950年开始,当年肇源农场接收4台苏式摇臂收割机。1951年,红光农场又接收了苏式脱谷机1台,马拉摇臂收割机4台。1953年肇源农场购置了从苏联进口的“C一4”、“C一6”联合收割机3台。这些机械的技术状态都很差,效率低,故障多,主要收割任务仍是由人工...
第五节 场院
第五节 场院 建场初期,每年麦收及大田收获期间,场院工作都要抽调大批的人力和畜力,往往还是忙不过来。人们在场院里付出的劳动强度,等于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付出劳动强度的几倍。当时场院里没有任何机械,除了摊场和堆场可以用畜力代替,其他一切工序全部都是人力。 50年代中期,各农牧场相继开始购置扬...
第四章 农机管理
第四章 农机管理 绥化垦区的农机管理走过了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曲折路程。在管理体制上,从不健全到健全;在管理制度上,从摸索管理到比较成熟的管理;在标准化作业上,从无章可循到有明确规则;在库房建设上,从因陋就简到砖瓦化结构;在农机修理上,从小烘炉到修造厂;在农机保养上,从简单清理注油到系统维护...
第一节 管理体制
第一节 管理体制 1953年,肇源农场成立了机耕队,这是绥化垦区最早的机务组织。 1955年,肇源农场成立了农机室,后改称作业科。同年,铁力农场成立了4个机耕队,共有63名新学员,连干部3人,排干部7人。其中女职工3人。 1957年,绥棱农场成立农业机务室。11月,成立3个机耕队...
第二节 管理制度
第二节 管理制度 1955年,省农垦厅对农机管理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绥化垦区各农场,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机务管理机构,建立了农机技术档案,分别记载各类农机具的工作量、耗油量、技术状态、使用情况、重大故障及发生原因等,并把这些记载作为改进农机管理、确定修理间距和对驾驶人员进行考...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自1955年肇源农场制定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机务规章》问世以后,到1972年海伦农场颁发《机务管理暂行规定》,这期间对农机管理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标准化问题,但在对农机实施的各种各样的管理规则和要求,都为实行农机标准化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1973年,嘉荫农场从抓田间...
第四节 场库建设
第四节 场库建设 绥化垦区各农场组建初期,对于农机具场库建设无暇顾及,农机修理保养条件极差。肇源农场自1948年建场,一直到1954年,仅在场部有1处利用旧仓库改造成的简易修理所。该所房屋举架低,光线暗,冬季检修时室内煤烟、油气混杂,条件十分艰苦。红光农场自1948年组建,到1962年仅有一...
«
1
2
...
15542
15543
15544
15545
15546
15547
15548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