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建筑企业
建场初期,国营农场的基建队,只承担工程任务,不进行盈亏核算,包括完成砂石备料 、烧砖、木材加工和房建、道路等全部工程。1963年起,大部分农场把烧砖、道路分离出去 ,水利工程成立专业水利队,一部分把制材分离出去,基建队保留木工车间。到80年代,一 部分农场又把水利、房建合一,成立建筑公司。 ...
第四节 重点建筑工程
一、八五○农场 八五○农场场部原名“卫星城”,又名“红星村”。1964年,朱德、董必武等中央领导 同志视察时,董老在所赠诗篇里又誉名“红心村”。1958年前,这里还是荒无人烟鸟兽栖息 的柞树林带,周围是塔头遍野的沼泽地。1959年,根据当时农垦部长王震的指示,决定将八 五○农场五分场(现...
第五节 经营情况
第七章 服务业
国营农场的服务业,是从一套理发工具,义务理发;在集体宿舍大炕上隔出几个铺位作 招待铺;大食堂间隔小间作招待间开始的。当时职工少,家属人口更少,无独立的自成体系 的服务业。 1958年人员大增,各商店开设起服务行业,有缝纫、理发、照相、修鞋、钟表修理,以 及糕点、豆腐、酱菜、粉条等作坊,还...
第四篇 农垦科研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的科研工作,随着农场的创建、扩大、发展而逐步形成规模。农垦科 研机构具有企业办科研的性质。理论联系实际,密切结合生产,是农垦科研的突出特点。科 研工作一开始就紧密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小区试验与大面积生产活动相结合,通过反复实 践、总结、选优,推广应用,创造成果,提高生产和经济效益...
第一节 进 程
第一章 农场试验站(区) 农场试验站(区)是农垦科研的基层单位。1948年夏,国营机械农场的生产建设刚刚起 步,通北机械农场就设了试验室。1949年春,查哈阳机械农场设水田试验场,结合生产进行 试验研究。1949年末,东北公营农场管理处(后改为东北机械农场管理局)召开第一次作物 会议,肯定了上述两...
第二节 重点农场试验区(站)
39年来,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农场试验站及其主要科研活动如下。 一、通北机械农场试验区(站) 1948年通北机械农场(现赵光农场)的机构设置是“两股一室”,即总务股、业务股和 试验室。试验室由农业技师丁振乡负责。主要任务是生产技术调查研究和机械化生产经验总 结。1949年的机构设置...
第一节 进 程
第二章 科研所 50年代末,黑龙江省的国营农场,已形成了以农垦部直属、省农垦厅、省公安厅劳改局 三大领导系统为中心的三大群体,大规模的开荒建场、扩场工作告一段落,进入了发展生产 ,提高产量,开展多种经营,增进经济效益的新阶段。农垦科研工作,从解决开荒生产中的 应急难点,逐渐深入到为发展生产的农艺、...
第二节 管理局科研所
一、红兴隆国营农场管理局科学研究所 1959年9月10日,合江农垦局根据农垦部副部长肖克“要办一个象样的、综合性的农垦科 学研究所”的指示,组建“合江农垦局农垦科学研究所”。所长由合江农垦局副局长田活农 兼任。所址暂设佳木斯,与合江农垦局科委合署办公,技术人员分散到农场试验站有关单位 工...
第三节 总局直属科研所
一、国营农场经济研究所 1979年4月建立,位于哈尔滨香坊区,有科研人员17人:经济管理研究室5人、技术经济 研究室5人、资料室3人、办公室4人。其任务是:研究农垦经济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农场经 济管理、经济体制改革、技术经济效益、农业现代化、农垦经济政策和决策、农场发展战略 等。当前主...
第三章 农垦科学院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的科研系统,建立了“一局一所、一场一站”的格局后,当时总局没 有建立科研中心,还没有一个具体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因而力量分散,课题零乱而且重复, 许多重大的研究课题难以进行。1978年4月20日,国 务院工作组科技组在垦区进行考察后,做出考察报告,明确建议:“……急待落实10项科学...
第一节 科研机构
农垦科学院有直属处级科研单位10个。1980年12月成立科技情报研究所,1982年3月成立 分析测试中心和农业工程研究所,1979年10月1日接受拥有两万亩耕地的佳南农场为院实验农 场,1981年6月接管莲江口原宝泉岭管理局科研所水田部分,改建为院水稻研究所,1982年4 月接管香坊哈尔滨管理局...
第二节 仪器设备
1985年全院有价值千元以上主要科研仪器设备317台(套)。仪器设备总价值488万元, 其中价值万元以上的现代化精密仪器43台。 一、作物所 有大型控制温、湿、光、CO(2)自调设备的植物生长箱、便携式叶面积测量仪(活体测 量、分辩率1mm(2)、最高速度1m/s)和测定大气中太...
第三节 科研课题
1981年开始承担国家课题有:三江平原综合治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开发研究、谷物干 燥和能源研究、水稻育种和高产栽培。省课题有:农、林、牧生产结构研究、大豆万亩高产 攻关。总局课题有机械化耕作栽培,食用菌及农业电子应用。这些课题,限于当时的条件, 除少数由院派出人员进行组织协调,大部分是在基点进行...
第四节 成果效益
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先进技术的示范,直接为农场创造了经济效益,据1981—1985年 调查统计,直接经济效益达2亿元。主要是开展“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在农场总局 各部门的配合下,1982—1985年大豆高产攻关活动累计推广面积2169万亩,每亩增产大豆6. 05公斤,总增产效益1.73亿...
«
1
2
...
3156
3157
3158
3159
3160
3161
316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