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管 理
建场初期,农场生产的粮豆,除自用外,所余部分自行销售,没有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随着农垦事业发展和上级各个时期对粮食工作的要求,逐步建立起各项规章制度。 1953年,农业部、粮食部联合下达了《国营农场粮食产品由粮食部门统一收购》的指示 ,严格禁止自行出售粮食产品。粮食管理工作执行国家的统...
第二节 三 留
粮食三留,包括口粮、种子和饲料。建场初期,口粮一般按每人原料250公斤留存,种子 按需要,饲料没有标准,大部用次粮解决。1958年大批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当年口粮由国 库供应,1959年自留粮供应。 1963年东北农垦总局成立,正度过三年自然灾害,留粮标准适当放宽,口粮每人平均25 0—...
第三节 供 应
国营农场虽系吃自产粮,既不同于农村,与城镇又有区别。农场自有粮食部门,也参照 城镇的供应办法,有加工厂,粮食供应部,以人定量,实行工种定量,职工有粮证,供应部 有卡片。畜牧饲料也实行凭证供应。生产队不设供应部,但由集体食堂代售,定期售粮、油 ,场给一定手续费。 口粮定量供应从1955年开...
第四节 上 交
国营农场上交粮,按国家统购统销政策要求,分为两部分,一是向国家粮库交售的商品 粮;二是直发口岸出口的大豆。 1953年起,每年根据农场粮豆预产和三留计划,核定当年征购粮任务。粮食年度的划分 ,是3月31日至下年4月1日止。 1959年,牡丹江农垦局实行“产、销、余”算大帐,由上到...
第四章 外 贸
国营农场在创建初期,只有一小部分经济作物(苏子、大麻子、蓖麻子),同外贸部门 建立了购销关系。1959年初,国家为了增加农畜产品的出口量,向国营农场提出,凡能生产 合乎出口产品要求的农场,全部作为出口产品基地。当年,牡丹江、合江农垦局与国家外贸 部门签订了《出口商品供应协议》和有关具体供货合同。...
第一节 出口商品
一、品种 1959年垦区农畜产品出口纳入国家计划。在年度计划的安排上,中央确定为四大品种: 大豆、冻猪肉、禽肉(白条鸡)、鲜蛋。在这四个品种中,大豆出口一直未间断,猪、禽肉 、鲜蛋由于3年自然灾害,国内市场供应紧张,为缓和内、外销之间矛盾,这3个品种于1963 年停止出口。 ...
第二节 贸易方式
国营农场出口商品经营的总渠道,是通过国家外贸部门输往国际市场。具体的经营渠道 有三条:一是生产单位将产品直接交国家外贸部门指定的到站和收货人:二是委托商业部门 负责收购,转交外贸部门;三是由外贸部门自营收购后再发运。 一、发货 1984年以前垦区外贸部门组织货源,安排计划,沟通渠...
第三节 外汇留成
1979年开始,国家实行出口商品外汇留成办法,使出口企业创汇后享受外汇分成,有了 外汇收入。国家规定出口商品中除粮食、食油、原油、成品油、煤炭、水泥、原木、锯材、 生铁、锌等10种重要统配商品和灵活贸易的出口商品外,一律实行全额4.4%的留成。 中央商品和地方商品均以1979年实际收购出...
第五章 运输业
国营农场多数地处边陲,交通闭塞,为保证生产,最早的基建任务是修路筑桥。经过39 年的不懈努力,到1985年公路网已经形成,队队通汽车,公路达8128公里,平均每万亩耕地 拥有公路2.8公里。垦区拥有载重汽车7140辆,客车1298辆。同时还利用河道水网,积极开 辟水上航运,拥有货运船舶51艘,载...
第一节 公 路
一、道路 1947—1957年期间,垦区条件极其艰苦,百业待兴,各农场的公路修建,大都着眼于外 通内联,先求打通,修路多未经过勘测设计。路线多是沿日伪残留下来的所谓警备道、巡警 道,或联结大车道、人行道而定;少部分是根据土地规划确定的田间道,并按“四边”方针 (即边勘查、边定线、边施工、...
第二节 铁 路
国营农场地域广阔,农场连片成群,内陆运输运距长而运量大。有些边境农场距原有铁 路车站300—500公里以上。为了缩短运输距离,垦区在修建铁路工程,发展铁路运输方面进 行了艰巨的努力,而今最边远的农场距离火车站不超过150公里。 一、密山—东方红铁路 ...
第三节 航 运
101个国营农场中有22个位于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岸。汇水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 以上的河流有48条,河床坡降平缓,有发展水运的天然条件。农场开创时期,在公路交通极 为不便的情况下,沿江、河的农场就利用天然河道开辟水上运输。1957年,铁道兵农垦局曾 在当时航运部门尚未开辟航线的乌苏里江的...
第四节 航 空
1959年,铁道兵农垦局有两架教练飞机,系空军拨给,驻虎林县太和机场,主要用于勘 察土地并作交通运输,以后交给新疆垦区使用。 1963年,使用飞机灭虫,由沈阳民航派机作业,部分农场修建了一些土跑道和临时着陆 设施。后又发展到施肥、灭草、播种,使用范围逐步扩大,每年都有20多架飞机,从5月...
第一节 房屋建造
第六章 建筑业 国营农场创建初期,对房屋建筑,强调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节省开支。宁安、通北、 查哈阳、赵光农场初建时,都尽量利用日伪开拓团残留的旧房框、房基,进行简单的修整。 靠山近的建木楞房和房盖,平原地区建拉哈辫房或草垡片房。为保证生产、生活需要,1951 年公营农场管理局所属10个农场,修建...
第二节 给水工程
国营农场幅员辽阔,有些边缘地区, 水质不好,甚至引发地方病。有些地区, 历史曾被视为难于立足的“瘟疫”一带。因 此,解决好饮水,关系到长治久安。随着 建设事业的发展,给水工程由人工挖并 发展到机械钻井,建造自来水塔,从根本 上解除忧虑。 建场初期,边定点建队,边挖井找 水。当时人工打的木...
«
1
2
...
3155
3156
3157
3158
3159
3160
316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