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七章 农田水利
黑龙江垦区大部分土地分布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由于地形平坦低洼,河床狭小弯曲 ,宣泄不畅,而水资源又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年际变化大,分布不匀,涝灾、旱灾频繁。因 此,农田水利建设任务艰巨,工程量大。 39年来,从创建初期忽视农田水利建设,到逐步加强水利建设,进而80年代建立现代化 农场时探...
第一节 进 程
国营农场建设初期,大都选择高岗荒地开垦,没有兴修水利工程,只有查哈阳农场兴建 时,利用日本开拓团遗留的灌渠旧址,修复使用,种植水稻。1951年和1955年,沈阳市和北 京市公安局在密山县建立劳改农场时,修建了朝阳万亩灌区和兴凯湖灌区,主要目的是为了 发展水稻生产。1956年以后,随着三江平原开发...
第二节 治 涝
垦区大的治涝工程,是从1955年创建兴凯湖农场开始的。创建之前,兴凯湖地区是一片 沼泽地。1942年日伪在穆棱河下游,虎林县以西35公里处建立起湖北水闸,控制流量150秒立 方米。同时在闸的上游1.5公里处,人工开挖穆兴水路,并在东侧筑起穆兴东大堤25公里, 而穆棱河到分洪道处的实际洪峰流量往往...
第三节 灌 溉
建场初期的农田灌溉工程,主要是为了种植水稻。利用自然水源,实行自 (见附图) 流灌溉。而后,逐步利用地下水,实行井灌和喷灌。 1948年,查哈阳农场创建时,嫩江省建设厅动员当地工人整修日伪开拓团残留的“太平 湖”水库(亦称渠首工程),引种水稻6万亩。查哈阳灌渠为东北四大灌渠之一,位于嫩江...
第四节 防 洪
一、穆棱河工程 穆棱河下游,虎林县城以西38公里,杨岗以东22公里处的湖北闸和穆兴水路、穆兴东堤 ,1942年日伪时期所建,使大部分洪水折向南经分洪道注入小兴凯湖。据水文资料记载:穆 棱河在1929、1932、1941、1943年发生较大洪水灾害,尤以1929年为最大。1957年洪水达1...
第八章 试点与交流
垦区自1947年创建第一批机械农场起,就遵循党中央关于“培养干部,积累经验,创造 典型,示范农民”的指示,开展试点工作。当时的通北机械农场(现赵光农场)、平阳机械 农场(现查哈阳农场)和东北萨尔图种畜场(现红色草原牧场),在农、牧方面起到了探索 和示范作用。50年代,苏联政府援建的友谊农场、省建...
第一节 现代化试点
一、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 1977年国务院为加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决定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从国外引进必 要的先进设备进行试点。国家建委和原农林部把这个任务交给黑龙江垦区,最后落实给红兴 隆管理局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 二队于1955年建队,地处三江平原中部,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土...
第二节 示范农民
随着国营农场的建设不断发展与提高,对农村的示范作用也逐步显示出来。自从第一个 五年计划的建设开始以后,由于农场普遍地贯彻了中央提出的“投资少、收效快、收获大、 不与民争地”的正确方针,贯彻了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加强国营农场工作的决定》,国营 农场在提高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与周围的农民群...
第三节 支援兄弟省区
全国兄弟垦区的相互支援促进了农垦事业的发展壮大。50年代是黑龙江省农垦大发展时 期,新疆垦区曾选拔优秀领导干部和部分熟练工人支援垦区。友谊农场建场时,黄泛区农场 就支援了100多名拖拉机手。60年代,垦区建设得到稳定发展的时候,又相应地支援了全国兄 弟垦区。 1960年春夏之交,湖北、河...
第四节 国际交流
一、“文化大革命”前的对外交流 50年代,对外技术合作交流与人员互访,多限于苏联和东欧各国,并引进大批农业机械 。 1950年6月,世界青年参观团(社会主义国家)来查哈阳农场参观访问。 同年11月,苏联专家秋柯维夫到通北机械农场指导工作。1951年5月.苏联专家邱尔尼克 ...
第九章 农业生产水平
国营农场的农业生产水平,从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算起到“六五”计划止,共33年 ,粮豆产量平均年递增率为12%。1949—1985年,累计生产粮豆5124万吨,交售粮豆2430万吨 。“六五”期间大豆出口率为19.5%。 探求发展规律,除自然灾害和扩大耕地面积两个客观因素外,明显的受着方...
第一节 农业生产结构
一、农业产值结构 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经营比较单一,林、牧、副、渔业比重小。此外,在实现机械化 为中心的农业现代化方面,发展不平衡:种植业(特别是麦豆作物)初步实现了现代化,机 械化程度高达90%以上;而其它作物,特别是林、牧、副、渔业机械化程度还不高,这就大大 影响了农业水平的稳步提高...
第二节 粮豆生产水平
粮豆生产,一开始就是国营农场的主业。提高粮豆生产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经营管理 ,而且关系到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经验。建场初期,丰产也不能丰收,收获季节遇上阴雨, 大片粮食无法收回。粮豆生产水平低下,亩产均在50公斤上下徘徊。进入60年代后,国产机 械大批装备农场,耕作技术水平也达到成熟阶段。田间管...
第三节 畜牧业、渔业生产水平
畜牧业和渔业,是国营农场农业生产内部结构的重要部分,由于受政策影响和粮豆生产 水平的制约,畜牧业和渔业发展起伏很大。除少数专业牧场外,一般农场都把畜牧渔业列为 “副业”,立足于自给性生产。所以,生产水平一直不高,经济效益差,多数农场的畜牧业 连年亏损,曾出现畜牧业发展了,亏损也随之增大的状况。直...
第四节 商品率
第四节 商品率 正文: 国营农场的农畜产品生产,主要是上交和销售粮食和大豆。1952年前没有上交任务指标 ,产品自行在市场销售。1953年起统一上交国家粮库。1963年后,粮食产量增长较快,地方 粮库建设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部分农场出现“交粮难”的问题,从这一时期开始,每年 在向国家交...
«
1
2
...
3153
3154
3155
3156
3157
3158
315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