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语言文字
第五章 语言风俗宗教 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洲——通古斯语族满洲语支(南支)。满语同女真语有渊源关系 ,从发音、构词方法到语法结构都具有女真语的一些特点,是女真语的继续和发展。 据专家们论证,满语吸取了许多地方话和兄弟民族特别是汉民族语言中的词汇,经历了 由简到繁,由粗到精的发展过程。70...
第二节 风俗习惯
一、衣、食、住 满族的风俗习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1.古时满族从事狩猎、捕鱼,服装遂以兽皮、鱼皮缝制。夏为革遮体,冬为裘御寒。男 子上衣着长袍至膝下,圆领,系腰带,偏襟右开,以布条挽结为扣(俗称蒜皮疙瘩),胯下 前、后、左、右四开口,以利骑乘。外罩对...
第三节 宗教信仰
满族先民崇尚萨满教。16世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后,萨满教依然是满族的主要信仰 。其后,入主中原,广与汉族及其他民族交往,相互影响。佛教、道教、儒教随之传入满族 民间。清朝时期,黑龙江地区的满族由于受汉传佛教影响也有信仰佛教的。20世纪30年代后 ,有些满族人参加“大同佛教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第一节 迁入定居
第二篇 朝鲜族第一章 历 史 黑龙江省的朝鲜族是陆续由朝鲜半岛迁入定居的。 17世纪中叶朝鲜族已经来到宁安县东京城,到1757年朝鲜族居民大约有4000人左右。 1885年,清政府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大批朝鲜族人民,为谋求生路,迁入黑龙江地区定 居。他们中,有的从朝鲜北部咸镜道...
第二节 反日斗争
从1919年起,东北各地朝鲜族人民积极筹建反日武装队伍。1920年10月,日本侵略者勾 结军阀张作霖,组织了“庚申年大讨伐”。反日武装在敌人大举讨伐下躲避敌锋,组织转移 。10月21日,东宁县和延边4县公民联合发表声明,声讨日本帝国主义和张作霖的罪行。11月 ,集结在密山的3500余名反日武装以...
第三节 解放战争抗美援朝
一、武装剿匪 解放战争初期,黑龙江地区朝鲜族组成的武装队伍主要有由哈尔滨保安总队朝鲜独立大 队改编的朝鲜义勇军第三支队(后改编为松江军区独立八团)、三五九旅五团三营、由牡丹 江高丽警察队改编的牡丹江军区十四团三营、牡丹江军区十五团三营、牡丹江军区警卫团二 营、牡丹江军区四团四营、牡丹江保...
第四节 土改社会主义改造
1946年至1948年初,黑龙江地区朝鲜族人民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和《 土地法大纲》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前黑龙江地区朝鲜族80%是农民,而这些朝鲜族农民 80%是贫雇农,土地占有关系非常不合理。从海林县新安乡西安村、宁安县渤海乡响水村、五 常县民乐乡新乐村朝鲜族农民土地所有情况...
第一节 民族乡 民族村
第二章 民族平等 1952年至1953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和原东北人民政府“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实施方案”精神,黑龙江省和松江省朝鲜族聚居地区,相继建立了5个县辖 朝鲜族自治区和101个朝鲜族自治村。 5个朝鲜族自治区:汤原县汤旺朝鲜族自治区、东宁县三岔口朝鲜族自...
第二节 民族平等团结
一、人民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黑龙江朝鲜族人民参加了国家大事和地方事务的管理,享受 到了民族平等权利。在历届各级人民代表中都有与朝鲜族人口比例相适应的代表。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海林县副县长尹弘善为松江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朝鲜族中学 校长李明春为原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委...
第一节 水稻生产
第三章 经 济 一、水田开拓 《清代黑龙江省流域经济发展》中记载:1867年,一些朝鲜族农民,从俄国沿海一带移 入黑龙江支流法别拉河、大公河流域以及乌云、孙吴、瑷珲等地,先以狩猎为生,后试种水 稻(未成功)。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的朝鲜兵,至宁安三灵、上官地一帝开荒种...
第二节 多种经营
一、种植业 朝鲜族农民用小部分旱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 粮食作物有大豆、玉米。主要满足生活需要,如用黄豆做酱、生豆芽或吃青苞米等。 经济作物有药材、果类、以及黄烟、甜菜等。药材有人参、黄芪、党参、平贝、当归等 。黑豆果是这几年新发展的北方地区特有的多年生果类植...
第三节 城乡工业
50年代后期,城镇朝鲜族居民创办了集体所有制企业。1958年牡丹江市西安区共和办事 处,办了电焊厂、印刷厂、电机修配厂、有色冶金厂、小五金厂。职工200余人,年纯利14万 元。哈尔滨朝鲜族居民办起了黑龙机械铆焊厂,经营铆焊、汽车维修、电器修理。1982年转 产钢窗。现有职工196人,固定资产16...
第四节 商业服务业
一、商业 朝鲜族较集中的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阿城、五常、尚志、海林、宁安等市县均有 朝鲜民族国营百货商店。哈尔滨市朝鲜民族用品商店前身为朝鲜族百货商店,原经营面积13 0平方米,职工20—30人,年销售额仅40—50万元。1979年,为繁荣民族经济,于道里经纬二 道街新建民族用品商店...
第一节 教 育
第四章 文 化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在哈尔滨以大道馆国民高等学校为基础,在哈尔滨水道街 81号建立了黑龙江地区第一所哈尔滨朝鲜族中学,时有教员10名,学生达500余名。在牡丹江 成立了高丽中学和高丽女子中学,后合并改称松江省立第三朝鲜族中学。 1947年3月,尚志河东学校,...
第二节 文艺科技
一、文艺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全省朝鲜族居住地区建立了各种文艺团体,文艺创 作、文艺演出活跃。牡丹江成立了朝鲜人民主同盟文工团,哈尔滨成立了朝鲜义勇军第三支 队宣传队,鸡西成立了鸡林文工团,宁安成立了海林文工团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牡丹江和哈尔滨还编辑出版了《解放...
«
1
2
...
3355
3356
3357
3358
3359
3360
336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