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芦苇基地
黑龙江省芦苇资源十分丰富,有苇糖面积439万亩,其中,长苇面积297万亩,居全国首 位。苇塘系自然生成,集中连片,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乌裕尔河九道沟子流域以及东部地 区的七星河流域低平地、河漫滩,南部地区的引嫩工程一带。苇区土质肥沃,水源充足,交 通方便,有利于规划管理和开发建设,具有建成大型芦...
第三节 禾草资源
黑龙江有大量的造纸工业可以开发利用的禾草资源。如麦秸、小叶樟、亚麻二粗等。 (1)麦秸。1983年,全省小麦播种面积3 144万亩,产麦秸472万吨,其中黑龙江省农场总 局每年小麦播种面积达1 300~1 500万亩,提供麦秸195~225万吨。农场系统有11个造纸厂, 年产纸1.45万...
第六篇 印刷工业
中国印刷工业历史悠久。从北宋庆历年间雕版匠人毕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以后,中国印 刷业跨入了世界领先地位。 黑龙江印刷工业发展缓慢。1884年宁安县出现了印刷作坊,1903年齐齐哈尔、牡丹江分 别设立了印刷局,采用石印和铅印印制印刷品,技术装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下,印刷的品种 和质量远远满足不...
第一节 工厂建设
第一章 行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黑龙江地区的印刷企业多为私营企业,或由资本家投资创办、 或由手工业劳动者合资兴办。企业规模不大,设备简陋,大部分为手工操作。 公元1884~1900年(清光绪十年至十六年间),宁安县有商号“庆祥号”印刷作坊。商号 主人从吉林买回印刷版,在宁安开始木...
第二节 重点企业
全民所有制的国有印刷企业,是黑龙江印刷工业的主体,因有地方财政支持,经济实力 雄厚,生产建设发展快,印刷技术水平较高。集体所有制印刷企业,靠上级主管部门扶持和 企业自身积累进行扩大再生产,多数企业仍沿袭人工拣字、铅字排版的生产方法,生产设备 更新换代较慢。 一、佳木斯印刷总厂 佳...
第一节 技术装备
第二章 生产技术 1949~1985年,一轻工业系统印刷工业,用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资金1.7亿多元,其中 用于增添和改造机械设备4 839万元。到1985年末,一轻系统印刷企业拥有主要生产设备1 861 台(套)。主要印刷机械设备有:制版机、印刷机、四开平台印刷机、四开铅印机、四开自动 平台印...
第二节 工艺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印刷业采用的木板印刷、石板印刷和手摇、脚踏铅印机等已被 全部淘汰。当今的印刷厂,有铅印、彩印、凸版印刷、胶版印刷、凹版印刷等,并将激光技 术、微机技术应用到印刷生产上。黑龙江印刷生产工艺技术开始向现代化印刷企业方向发展。 平版印刷(铅版活字印刷),从人工化铅铸字,到...
第一节 印刷品
第三章 印刷生产 印刷工业的产品是印刷品。黑龙江省印刷工业的主要产品有:凸版铅印印刷品、胶版凹 版彩色印刷品、塑料薄膜印刷品、不干胶印刷品、商标包装印刷品以及印铁、印布等。 印刷品的产量,以千印、万印或令(纸张计量单位)计算。通常以印张为计算单位,一印 张为印刷全开纸一张,一般为32页。...
第二节 企业效益
黑龙江印刷工业的生产经营,国有企业普遍推行厂长负责制,实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 制;集体企业中40%的企业试行承包经营。 1985年,一轻工业系统印刷企业共生产各种印刷品582 563万印,完成工业总产值10 663 万元,利税积累1 537万元,其中利润93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 16...
第七篇 制笔工业
制笔工业,包括铅笔、自来水笔、圆珠笔近代书写工具的制造工业,通称“三笔”工业。 “三笔”起源于欧美。铅笔的出现,迄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世界上最早生产铅笔的工 厂,1801年建于德国。自来水笔的生产,从1888年美国派克笔厂诞生也有百余年。圆珠笔则 是1944年由匈牙利人发明的,美国派...
第一章 铅 笔
铅笔,是主要书写工具之一。用石墨、粘土制成铅芯,套木杆制成。 黑龙江铅笔制造业较上海、重庆、广州等地起步较晚。1947年在哈尔滨开始兴办,1948 年扩展到牡丹江。 黑龙江最早生产铅笔的公营企业注:公营企业,指解放战争时期由国家投资兴办的企业, 统称公有制企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第一节 工厂创办
1949年5月,上海私营中国标准铅笔公司经理吴羹梅先生应李维汉之邀,参加由中共中央 统战部组织的“民主东北参观团”来东北参观。吴羹梅先生在参观期间,得知哈尔滨有不少 手工铅笔工厂,亲眼看到有些工厂制造的铅笔做工很精细,装潢也好,感到很惊奇。同时, 了解到东北林区有丰富的椴木资源,还有广阔的销售市...
第二节 企业规模
1950年投产初期,职工224人,年产铅笔1 000万支。 投产后,曾先后两次进行较大规模的扩建和技术改造。1958年,将哈尔滨市道外区南马 路32号原厂地和厂房转让给哈尔滨电线厂(今哈尔滨电缆厂)。电线厂付给63万元,当年哈尔 滨市轻化工业局投资51万元,其计114万元,移地在南岗区学...
第三节 工艺设备
50年代前期,全公司有制笔专用设备62台,且陈旧落后;芯料用石磨粉碎,胶芯、合板、 油漆等工序大部用手工操作,工效较低。1956年以来,对原有设备逐步进行了改造,先后自 制了压头机、绞头机、油漆围笔机、油漆上光机、印花打印机,变手工操作为机械生产。1959 年,第一次扩建,购进了一批设备,到19...
第四节 铅笔生产
哈尔滨中国标准铅笔公司自1950年1月投产,到1959年的10年间,生产逐年稳步上升。铅 笔产量,由投产初期的0.14亿支,增长到1.09亿支,增加6.26倍,税利由3.5万元增加到109 万元,增加30倍。 60年代初和“文化大革命”期间,铅笔生产出现两个马鞍形。 第一个马鞍形...
«
1
2
...
3420
3421
3422
3423
3424
3425
342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