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章下序
第十一章 农田水利章下序本场位于三江平原东北部,域内东部地势低洼。开垦前,多为沼泽草地,因此,挖沟排水是农场农田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工作项目。农场耕地的扩大以至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无一时不与农田水利建设息息相关。
第一节 水文概况
第一节 水文概况本场濒临乌苏里江,境内有别拉洪河、二道河和阿布胶河通过。西面多山,东面是低洼平原,最高处为海拔333米,最低处为海拔43米,平原坡降为千分之一,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在八至二百米之间,排水条件良好,大部地区不受洪水侵袭。 现将几条主要河流分述如下: 乌苏里江:发源于兴凯湖和锡霍特岭,全...
第二节 农田水利工程
第二节 农田水利工程一、水利建设发展过程 本场的农田水利建设是伴随着开荒和建点同时开始的。从初期的镐刨锹挖,到目前的机械化施工。二十七年来水利投资二百六十余万元,完成土方六百余万立方米,修建排干、支沟86条,长242公里,受益面积十万余亩,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三。还修建钢筋混凝土桥梁六座,涵洞...
第三节 别拉洪河改道工程
第三节 别拉洪河改道工程别拉洪河改道工程,是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统一规划并组织施工的。自1976年开始,于1982年主要工程竣工。 别拉洪河原河道从一队(民主)流入本场,经二十二队(高丽沟)南向十三队北沿十四队二十五队北至乌苏里江,流经场内55公里。改道后,从一队开始沿老河道南侧向东,在二十二队南侧...
第四节 水利队伍
第四节 水利队伍1972年以前,农场没有专业水利队伍,平时以务农业生产单位自行组织排水。农闲季节组织全场性水利施工会战。 1972年,在参加场部至建三江公路施工的修路队的基础上,组建专业水利工程连(当时称工程二连),人数七十余,拥有中小型推土机七台。1975年水利连扩大到一百二十余人,大中小型推土...
章下序
第十二章 工副业章下序概述: 本场系大型机械化农业企业。所办工业,只是为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服务的项目。 1961年以前,有面粉加工厂八个,农机修配厂(所)八个,砖瓦厂三个,制材厂一个。1962年场社分家后,农机修配厂(所)减为四个,砖瓦厂减为一个。 1964年新八五九农场成立后,工副业生产以原...
第一节 农机休造业
第一节 农机休造业一、农机修造厂: 今八五九农场修造厂,是在原五分场修理所发展起来的。1957年,设有烘炉两盘及一些简单修理工具。所里有九名机务人员,从事简单的农机修理工作。1958年,增添两台车床,一台钻床,建土木结构厂房300平方米,全所有干部、工人28人,陈庚申任所长。1959年建土坯草房修...
第二节 制砖厂
第二节 制砖厂砖厂原建于1959年。厂址在饶河县城北门外,由总场基建大队领导。厂长田桂荣,指员陈寿康。1963年体制改革,由张靖宇带领44名职工从饶河迁移到东安下营桥头建点,后因土质不好,于1964迁移到龙山洞桥头(今19队和水利大队之间)建点,当年投产。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因地理条件不适应生产发展需...
第三节 制材厂
第三节 制材厂制材厂建于1964年秋,开始只有8台规格不一的圆盘锯。1968年4月,精减非生产人员,与基建工程连合并。由于两个单位的经营项目不同,在生产指挥和行政管理上很难统一。1978年,制材厂和工程连又分开。各自独立核算。制材厂主要生产任务是供应场内的基建用材及家具车间用材,兼为职工加工原木。今...
第四节 面粉厂
第四节 面粉厂一、建置沿革: 建场初期,农场职工口粮由国家供给。从1959年秋开始自给。由于当时农场没有加工厂,粮食加工靠石磨、石碾了,供不应求。只好把原粮运往富锦县粮油加工厂加工。 1962年农场开始筹建面粉加工厂。1963年在东安下营建成面粉加工厂,当年投产。属总场领导。 1964年新八五...
第五节 综合加工厂
第五节 综合加工厂综合加工厂建于1966年,开始时面粉,豆油加工车间在东安下营;粗粮(玉米面、大楂子、小米等)加工,酱油、豆腐、皮革加工车间在农场部。1969年兵团组建后,综合加工厂更名为工业三连,隶属团后勤处领导。同年面粉车间分离成立面粉厂(当时称工业二连),豆油车间也从东安迁移到团(场)部。 ...
第六节 石灰窑
第六节 石灰窑石灰窑建于1959年,归农场基建科领导。生产石灰主要供应本场基建需要只有少量外销。石灰窑建立后,农场只派一名干部和—名会计主持生产,工人全部是雇用的常年与季节性临时工。每年15至20人。石灰的生产一直以人工劳动为主,仅有的机械是一台“东方红60型推土机”。1974年成立水泥厂。(今建三...
第七节 打井队
第七节 打井队八五九农场打井队成立于1974年,隶属农场水利大队。1980年又划归农场汽车队。1981年始,独立建队,由农场基建科直接领导,开始独立经营时,全队有干部、职工36人,设备有一台上海产“红星”—300型钻机,一台汽车钻,一台“上海”—50型胶轮拖拉机。经营项目就是单一地承担农场打机井的钻...
第八节 被服厂
第八节 被服厂被服加工厂,建于1964年12月,配职工5人,开始由职工个人自带五台普通脚踏缝纫机,主要为场内加工冬夏季服装。厂址在农场办公室东100米处,有土木结构厂房70平方米,负责人胡宗英,隶属农场办公室领导。 1966年被服厂扩大,职工增到16人,退还个人缝纫机,公家购入电动缝纫机8台,脚踏...
第九节 酒厂
第九节 酒厂今酒厂的前身,系原八五九农场面粉加工厂的制酒车间。1960年开始酿酒,有职工11人,地址在东安下营。 1969年,兵团组建后,为适应战备需要,在面粉厂搬迁的同时,制酒车间也迁入大板沟(今18队),职工发展到22人,为该队一个排的建制。1977年恢复农场时改名酒厂。仍属18队领导。有职工...
«
1
2
...
7216
7217
7218
7219
7220
7221
722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