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章下序
第二十二章 税务章下序1962年前农场税收由饶河县税务局派人跑收。1963年体制调整,农场设乡政权,税收转由乡政府代管。1969年建税务所,配税收专管员两名,办公室设在计财科,所长由计财科副科长栾永魁兼任。属于饶河县税务局的派出机械,受县和农场双重领导。 1973年税务所改为税务分局,配备三人,副...
第一节 税政
第一节 税政为发展生产,稳定人民生活,国家规定新建厂矿企业,新开垦荒地,试产试种三年免收税金,农业欠收不收土地税。企业内部属生产性的机械制造,配件修理加工,生活上的粮油加工等都不予征税。对生产,生活外的机械加工、配件修理,销售性的粮油加工等按国家规定标准逐月征税。(详见附表) ...
第二节 集市贸易
第二节 集市贸易农场集市交易在1979年以前一直受到限制,职工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以保证自给自足自产自销,所以没有集市交易。 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发表后,放宽对农村的经济政策,扶持农民家庭副业,允许农副产品进入集市贸易,以活跃农村经济。 1981年富...
第一节 物资计划管理
第二十三章 物资第一节 物资计划管理1957年至1962年物资计划管理是粗线条的,计划只报数字不计金额,是见物不见钱的计划管理。 物资计划供应,85—90%由农垦局负责购进供应,允许农场自购10—15%。当时在“五边建设”方针指导下,急于求成,需要就领就购,需要就是计划。始至1963年,计划管理流...
第二节 物资管理
第二节 物资管理物资包括:化肥、农药、油料,材料,原煤、工业原料、生产资料、低值工具用具、机务配件等,这也是物资管理的范围。 一、油料管理 1964年主管油料的孙超,首次制定油料管理制度,从油料的计划一管理,领发、废旧回收、保管、防火、加油、装卸、运输、容器、工具使用、节约等等,都制定了一整套管...
第三节 物资供应、采购、运输
第三节 物资供应、采购、运输一、供应 大宗物资供应:如煤、主油、化肥。1958年至1967年,每年夏秋、靠水路从佳木斯总局(1957年从密山供应站陆运至农场)运进煤、主副油、少量过石、分别卸在东安、西通,饶河三个点,由东安再转运至四、五、六分场,由西通转运三、八分场,饶河直供一、二分场。 196...
第四节 修旧利废
第四节 修旧利废处于“文革”后期,为解决生产上急用的工具。1972年物资库成立了修旧利废小组,并建立一个工作车间,设白铁和粘补两种工艺,这个小组由四个人组成;有段吉贵、董以发、李广富、仪广志,他们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到1974年,他们利用收回的废品,制作了洗桶机、扒胎机,砂轮机、压力机、压桶机、压楞机...
第五节 仓库管理
第五节 仓库管理物资仓库是在农场流动资产集中保管的重地。从1966年起农场建立了管理制度。从此规定;凡进货必须两人以上进行验收、核对装箱单、检查产品合格后、验收无误,及时填写验收单,建卡入帐,如发现数量、质量、规格不符,要及时向上级汇报,未经验收的产品,不准发放。 对保管员的要求,凡是同一名称、规...
第一节 计划管理
第二十四章 计划财务第一节 计划管理建场伊始,计划管理受到“浮夸风”和“左”的影响,计划脱离实际,失去实际意义。 1961年黑龙江省计划委员会《关于改进1962年农业计划的几点意见》规定凡是国营农业企业,要纳入国家计划。从此,农场生产计划和农副产品交售计划,在东北农垦总局计划指标下达后,结合本场情...
第二节 统计工作
第二节 统计工作1958年至1963年八五九总场设计划科管计划和统计工作。基层生产队由核算员兼统计,负责原始记录汇编、数字统计上报分场。 1964年新八五九农场成立,计划科专设统计助理员一人——张柏春负责全场统计工作,各基层单位相应设统计员一人。“文革”期间,统计工作曾一度中断。 1969年4月...
第三节 财务管理
第三节 财务管理农场在漫长的二十二年(1957—1979)统收统支的形势下,财务管理的监督和反映,都受到限制和不确切。1980年农场实行财务大包干后,财务管理才被重视,特别对资金的管理,越发起到指导和约束作用。(详见附表1) 一、固定资产管理。管理的方法,范围以及投资来源,分述如下: 投资来源:...
第四节 成本核算
第四节 成本核算1962年4月,农场印发《生产核算办法(草案)》主要成本核算在生产队进行,分场及总场只进行汇总计算。“文革”期间曾一度中断,1977年又恢复成本核算,以迄于今。(详见附表3) 一、单车核算:1977年又实行单车核算。1980年农场对单车核算提出“六定一奖”办法,使单车核算日趋完善。...
第五节 经济指标分析和投资回收
第五节 经济指标分析和投资回收从各项经济指标看农场的经济效果,以历史上两个丰年1967年和1983年相比。(见表5—6—7) 一、劳动生产率指标:1967年每个职工平均盈利626.66元,每个职工平均收入1,082.12元,而1983年每个职工平均盈利1,685.92元,增长1.69倍,平均收入达...
第六节 经济效益
第六节 经济效益从历年经营盈亏看,建场27年(1957—1983)盈亏相抵,尚亏1,514.9万元。但农场是政企合一的企业,承受社会性政策性支出和每年上交国家利润、税金和折旧基金,使反映农场真正的经营盈亏不客观不确切。(1964—1984) 二十年农场资金收支状况 ...
第七节 会计队伍
第七节 会计队伍1957年至1968年,基层单位设核算员,人员组成:有短期培训的,有少数是会计专业学校毕业或未毕业的,多数是从复员兵中选用的。1969年二十三团成立,才设会计和出纳,归干部股管理。由于大批青年到农场,会计出纳多用知识青年。 1978年知识青年大批返城,1979年到1980年,计财科...
«
1
2
...
7219
7220
7221
7222
7223
7224
722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