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章下序
第五编 文化第一章 技科章下序 建场初期,农场在生产科下设农业试验区,进行农业科研工作。1959年,农场成立了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主要负责下达农机具改装、革新及农牧业生产的试验研究项目。兵团时期,团成立科学实验小组,负责全团科学实验业务指导和科技情报交流。各连队成立由干部、技术员、老职工和青...
第一节 科研组织
第一节 科研组织 一、科研站 1953年农场设立试验区,在朝阳原后果园西侧拨土地200亩,草房3间,配农业技术人员6人。1959年试验区迁到一分场三队(现四队),成立良种站。同年5月,又迁到一分场一队(现五队),设试验区及水稻试验区,有土地1,500亩,农业技术员5人。1961年,良种站迁到场...
第二节 科技成果
第二节 科技成果 自1978年至1982年获得农场奖励的科研项目共105项,其中农业方面51项,农机方面22项,畜牧方面10项,工交方面两项,通电方面一项,卫生方面16项,气象方面两项,商业方面一项,有些项目具有较高水平。1978年1月管局科学大会评为优秀科技成果的共4项。许进福、白太山、冯希岭...
第三节 科技队伍
第三节 科技队伍 1977年以前,农场没有评定技术职称。1979年3月,农场成立了科技人员考核领导小组。1980年,成立了科技干部技术职称考核评定委员会。负责进行科技干部职称评定工作。技术职称的评定,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研活动的热情。1979年一1982年,全场套改、晋升和评定工程师...
第一节 幼儿教育
第二章 教育第一节 幼儿教育 自1958年起,生产队普遍设立了托儿所。1959年全场入托人数达893人Q场部地区1958年办起全托幼儿园,分大、中、小班,入园幼儿120人左右,有保教员、保育员、炊事员20余人。1960年因经费不足,幼儿园全托改为日托。 1964年,朝阳小学及一、三、四分场小...
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
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 一、发展概况 1955年以前,场内没有学校,少数适龄儿童视父母工作地点及所上年级,分别到杨木、后拉拉街、凌云、红旗等地学校就学。 1956年,在朝阳建立了第一所完全小学,校长由工会主席王宪文兼任,教学业务隶属于密山县文教局。一至四年级为两组复式班,五、六年级是单式班。...
第三节 中等专业学校
第三节 中等专业学校 1.密山农场农业大学 黑龙江省教育厅于1956年春在密山县裴德创建“密山农校”。1958年,该校校址改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同年7月,原密山农校5—8班学生共174人迁来密山农场,改名为“密山农场农业大学”。副场长王志学兼校长,学校隶属于黑龙江铁道兵农垦局领导。195...
第四节 职工教育
第四节 职工教育 一、发展概述 农场职工业余教育起源于1961年夏。为提高职工文化水平和掌握农业生产知识,农场党委决定在朝阳地区、四分场开办夜校,场文教科设专人负责。夜校开设农业基础课和高小文化课,自愿报名参加。后因领导不力,不久就散了。同年冬,在西朝阳。(现五队)办了一所农业中学,有学员十多...
第一节 文艺
第三章 文化艺术第一节 文艺 一、群众文艺 建场初期干部职工人数不多,平时都忙于工作。逢年过节男女青年、干部、职工和武警队战士分别编排一些曲艺、二人转等小型节目,人们齐集一堂举行联欢会,这就是一年里仅有几次的最欢乐热闹的场面。加上没有电、在场内看不到电影,所以当时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很枯燥的。1...
第二节 电影
第二节 电影 1956年,农场有一台放映机,配放映员两人,在场部和一、三、四分场巡回放映。为劳改犯人放映的影片需进行严格审查。 农场电影放映队始建于1957年,有放映员两人,经常到各队巡回放映。随着生产的发展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电影放映队不断扩大,设备不断增加。到1963年,有放映机6台...
第三节 图书
第三节 图书 一、销售 自1970年,农场商店文具部开设了图书代销点。只有少量小说、连环画、毛泽东选集等。1976年设立图书专柜,逐步发展到文学、杂志、工具书等销售分类,年销量两万余册。以后逐年增加,1982年销售图书8万余册.销售额达5万元以上。1983年和1984年,年销售量均达10万册。...
第四节 广播电视
第四节 广播电视 农场广播站创建于1958年4月,初叫“朝阳广播室”,兵团时期称“四十二团广播站”。1979年称“八五七农场广播站。场广播站紧密围绕农场的中心工作,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表扬好人好事。举办各种专题节目,活跃农场文化生活。多次被评为管局和农场的先进单位...
第一节 卫生事业发展简述
第四章 卫生第一节 卫生事业发展简述 一、网点布局 建场当年,场部设置卫生所,只有刑满就业的日本籍医生北垣忠义一人,担负干部职工的医疗工作。由于条件与设备的限制,只能处理一般小病小伤。1954年,卫生所扩大,共12人,房屋面积545平方米。技术方面以刑满就业医生为主,分设内科、外科、妇科、儿...
第二节 职工医院
第二节 职工医院 1958年,场部卫生所扩建为农场职工医院,赵月升任院长。当时大批部队转业的医务人员充实到医疗队伍,使医院的技术力量得到加强,经1963年和1968年两次扩建,至1968年底,职工医院房屋面积达912平方米,设有病床78张。1969年随着农场体制的变动,医院改称“四十二团卫生队”...
第三节 卫生防疫
第三节 卫生防疫 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1973年,团成立了防疫组,积极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开展卫生防疫工作。1980年改为防疫站,各基层单位卫生室设专人分管防疫工作,全场形成卫生防疫网。 一、爱国卫生运动 五十年代中期,农场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1973年建立起团、连爱国卫生...
«
1
2
...
7702
7703
7704
7705
7706
7707
7708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