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编辑出版
第二节 编辑出版 一、选稿、组稿与审查定稿 1959年,《鸡西日报》社按照市委提出的办报方针选稿、组稿。在重点组织煤炭工业稿件的同时,积极组织地方工业、农业、财贸、政法、文教等方面的稿件,每个时期都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组织稿件。凡是论述全面工作的重要社论、论述某一方面工作的社论,送请市委主要领导审...
第三节 群众办报
第三节 群众办报 1958年,《鸡西日报》设群众工作部,主抓群众办报工作,编辑、记者也承担培养通讯员等群众工作任务。《鸡西日报》创刊初期,编辑部人员不足,同市科委共同成立小编辑部,主办《科学生活》专版。“大跃进”后,又将这种做法扩展到《鸡冠花》副刊、《青年》副刊及新闻稿件的组织上,组建恒山煤矿、团...
第四节 报纸改革
第四节 报纸改革 1955年,鸡西矿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张涛接任《鸡西工人报》总编辑后,组织编辑部人员学习《沈阳日报》、《抚顺日报》的经验,于1956年9月改组编辑部。原来,编采人员都集中在编辑部,人浮于事,头重脚轻,记者浮在上面,不谙下情,影响报纸质量。改组后,编辑部在鸡西矿区南北2片和报社所在地设...
第五节 开展批评
第五节 开展批评 1948年11月15日,《鸡西工人》创刊后,采取发表读者来信、消息、调查附记等形式,在报纸上开展批评。同年12月9日,《鸡西工人》二版发表题为《柳毛铅矿冬菜严重损失》的文章,批评柳毛铅矿管理不力,官僚主义作风严重,造成冬贮菜损失浪费的问题。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鸡西工人》...
第六节 经营管理
第六节 经营管理 一、财务管理 1948年11月—1956年末,报社未设专门财务管理机构。报纸方面的支出,到鸡西矿务局财务处报帐;印刷厂方面的支出,到鸡西矿务局秘书科报帐。报社和印刷厂的关系是甲乙方的关系,报纸出版印刷以合同形式定下来,每期报纸印多少份,由局财务处拨付印刷厂多少钱。报纸发行收入则...
第一节 沿革
第二章 鸡西矿工报第一节 沿革 《鸡西矿工报》是鸡西矿务局党委机关报,是《鸡西日报》的孪生姊妹。1957年3月,鸡西矿区党委机关报《鸡西工人报》与鸡西县委机关报《鸡西报》合并,仍称《鸡西工人报》,一度代行中共鸡西市委机关报职能。 1966年2月26日,经鸡西市委批准,恢复矿区党委机关报,定名为《...
第二节 编辑出版
第二节 编辑出版 一、编辑部体制 1975年,《矿工简报》复刊时编辑工作由鸡西矿务局办公室下属的战报科负责。1977年,战报科隶属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由7人增至12人。1978年,始设编辑部,下设编辑组和校对组。1983年,建立总编辑负责、副总编辑分管的领导体制,下设经济部、政文部、文艺部和群众...
第一节 沿革
第三章 广播第一节 沿革 1951年5月,鸡西县设广播室,隶属县文化馆。有50瓦扩音机1台,喇叭30只,安装在机关和主要街道上,转播松江人民广播电台节目。1953年,县广播室扩建为广播站,扩音机功率增加到300瓦,喇叭300只,安装在主要巷道和居民比较集中的地方。广播站除转播省电台节目外,还不定期...
第二节 采访与编辑
第二节 采访与编辑 1951年,鸡西县设立广播室时主要是转播上级电台的广播节目。1953年,县广播室改为广播站后,配备编辑和义务播音员各1人,采用直播的形式,不定期地播发地方新闻节目。1955年,县广播站调入编采人员2人,招收正式播音员2人。编采人员按战线分工,既是编辑,也是记者,自采自编。通讯员...
第三节 节目
第三节 节目 1951—1954年,县广播室主要以转播上级电台节目为主,有时不定期地开办少量地方新闻节目。1955年建站后,开办地方新闻和文艺节目,每天早、午、晚播音3次,9小时。其中,自办节目4小时30分钟,新闻每次20—30分钟。文艺节目主要是播放唱片,偶尔也播送一些自录的长书和当地文艺团体演...
第四节 广告
第四节 广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鸡西电台是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开办广告节目的第一家电台。1979年11月,由鸡西电台文播部播音组开始筹办,12月4日开始列入《为听众服务》节目试播,每天5分钟。开始,鸡西电台采取给不给钱都给播广告的办法,逐步引导人们认识广告的作用。1980年,广告工作人员由1人增至...
第一节 沿革
第四章 电视第一节 沿革 1971年7月,市广播站革委会遵照省广播事业局在五常县召开的自办电视转播台现场会议精神,向市革委提出建立鸡西电视转播台的书面报告。经市革委批复,投资8万元,组建筹备组。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自己动手成功地装置1部功率为1千瓦的黑白电视发射机,决定自己办节目。1973年,组建...
第二节 采访与摄制
第二节 采访与摄制 1973年开始搞自办节目时,没有专用的电视摄录相机和制作节目的设备,利用照相机搞图片新闻,用电影摄影机摄制新闻及其它节目。编采人员凭着一股热情,在实践中摸索着干。每到播放自办节目时,全台人员都忙个不停。由于摄影机摄影不能同时将伴音录下来,给电视播出带来很大麻烦。没有伴音的电影正...
第三节 节目
第三节 节目 1973年初办电视节目时,只是利用照相机,搞点图片新闻,利用电影摄影机搞些电视新闻片,编辑起来很费劲,效果也不理想。口播新闻占据多数,有时也安排市领导的电视讲话。文艺节目主要是播放电影,几乎是“老三战”(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连轴转。1985年,正式成立鸡西电视台后,新闻和文艺节...
第四节 设备与传递
第四节 设备与传递 1972年6月,鸡西电视转播台筹备组自己动手装制全市第一部1千瓦黑白电视发射机。1973年6月,在上站804台没开通、不能转播的情况下,为能让全市人民尽早看上电视,又自行装制电视中心设备。9月,试验成功,第一次在电视屏幕上打出图象,为自办电视节目做了技术准备。 1974年5月...
«
1
2
...
9089
9090
9091
9092
9093
9094
909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