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回族
第四节 回族 1906年有回族人杨成林自阿城首迁佳木斯镇居住。此后8年中,有20余人相继迁入。1922年伊斯兰教于佳木斯镇正式建立清真寺以后,从北京、山东、河北等省、市来此地的回族群众渐增。1928年,镇内有30户、163人。到1945年,市内回民增至900余人。 解放后,历年调转分配来的复员转...
第五节 赫哲族
第五节 赫哲族 市区赫哲族为生女真后裔,原居于黑龙江下游,于15世纪迁徙至此地。清代,赫哲人被编为满洲八旗,隶属各旗佐领,被称为伊彻满洲,未被编入八旗的家族则编入村屯,从事渔猎和农耕。据光绪十七年《三姓志》记载:“由汤旺河口而下百余里,玛那哈地方(即今糖厂处)系赫哲嘎山达阿勒珠带领百余户居住”。“...
第六节 蒙古族
第六节 蒙古族 1949年,市内有蒙古族居民3户、10人,皆从辽宁省迁入。以后,迁入者渐增,1982年增至234人。1990年6月末增至607人。其中98户家庭中有干部35人、工人130人,47户在郊区从事农副业生产,7户经营个体工商业。 居住市区的蒙古族通用汉文、汉语,日常生活习俗亦与汉族相近...
第一节 佛教
第三章 宗教第一节 佛教 清末以来,随汉族人口迁进,佛教传入。众多信徒家中供奉“如来”、“观音”、“弥勒”佛。1923年,镇内设置观音堂,成为佛教第一个集中活动场所。伪满洲国时期,佛教渐趋兴盛。1938年设佛教会4处(包括日本人办的西本愿寺),有教徒近千人,职业僧侣5名。同年,瑞朗等5名僧人化缘募...
第二节 基督教
第二节 基督教 1928年,美国牧师栾马丁派刘华堂首次来佳木斯传教。刘在10月间设立佳木斯基督教浸信会,发展教徒10余名。到1936年,教徒增至60余人。1938年,佳木斯基督教浸信会到富锦、桦川、鹤立、莲江口等地开辟教会,教徒渐增。同年,栾马丁来佳木斯,在教徒中募集捐款,购置宅地,修建教堂1处。...
第三节 天主教
第三节 天主教 1924年,德国人然神甫来佳木斯传播天主教。1926年8月,颜春友购置房屋设立佳木斯天主教分堂,隶属朝鲜元山总堂领导,传教士为德国人元化奇。同年,又有“本笃会”名誉主教、奥地利人德××来佳木斯,建立佳木斯天主教本笃传教会。1933年,神甫兴光启带数名教徒来佳木斯建立佳木斯方济名教会...
第四节 伊斯兰教
第四节 伊斯兰教 1914年,佳木斯穆斯林信徒已有20余人。同年7月,经公议,推举马玉顺为“刀师傅”,并租两间民房做为穆斯林宗教活动场所。1915年7月,应聘来佳木斯的马玉瑞正式受任第一任阿訇。1917年,乡老白连国组织教徒集资购置4间草房辟为清真寺。1921年,由来自山东的尚凤岐阿訇任教长。同年...
附:会道门
附:会道门 一贯道 1940年,山东人阎兴礼到佳木斯以一贯道“大仙”为名开荒办道,次年离去。继由朱立祥自依兰转来佳木斯传道。朱在哈尔滨道首张武成指使下,主持依兰、桦川、汤原、鹤立、勃利等地的布道活动。日本投降前,该道在佳木斯已设佛坛12处,有点传师7人,发展道徒300余人。 1945年光复后,一...
章下序
第四章 风俗章下序 市区居民多数是来自冀、鲁、辽、吉等省的移民,生活习俗与华北地区相近,与辽、吉和黑龙江省基本相同。解放以后40多年来,经过党的宣传教育,移风易俗、革故鼎新,广大群众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风尚已经和正在进一步发扬。
第一节 岁时节日
第一节 岁时节日 春 节 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是民间除旧迎新、合家团聚,一年中最欢乐喜庆的日子。年前,家家户户置办各种食品、衣物和喜庆用品,把室内、庭院和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除夕前张灯结彩,室内贴年画、门上贴春联。除夕夜通宵不眠谓“守岁”,全家团聚,或作游艺、或看电视。子时一到,即为新的一...
第二节 衣食住行
第二节 衣食住行 服 饰 解放前,普通百姓衣着简朴。男子多身穿粗布对襟短袄或偏襟长袍,家制布鞋。冬季戴双耳狗皮帽或四块瓦毡帽,穿布制棉鞋或毡鞋,农民则多穿靰鞡。妇女着偏襟袄或旗袍。均以自制为主,衣料多为棉布。伪满洲国时期,劳动人民13益穷困,许多人穿更生布衣裤,用蒲草编织的草鞋御寒。赤贫者用麻袋片...
第三节 人生礼仪
第三节 人生礼仪 婚 姻 解放前,男女婚嫁实行封建的包办买卖婚姻制度,均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不能自主。妇女受压迫尤甚。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婚姻法》,废除了封建包办买卖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主。男女青年经自由恋爱、彼此自愿结为终身伴侣者,征得双方家长同意,经政府登记即可结婚。同时破除陈...
第四节 信仰 禁忌
第四节 信仰 禁忌 解放前,人们受传统的封建迷信意识的灌输,大多迷信天上有神佛,地下有阎罗。相信人的吉凶祸福皆由天定,人死后有轮回、报应。为求吉祥,有的吃斋供佛于家,有的求神拜佛于庙。除神鬼之外,许多人还信奉“狐仙”、“黄仙”。患病时则请巫医、神汉跳神驱“魔”。城乡到处都有从事算命、卜卦、相面、跳...
第五节 陋习新风
第五节 陋习新风 旧社会的三大毒瘤——吸毒、娼妓、赌博,自本世纪初传入佳木斯,在30一40年代极为盛行。伪满政权设置鸦片专卖机构,统一收购、加工和分配鸦片。1936年,市内经当局许可的鸦片烟馆即达7户,从业人员120多人。而“黑烟馆”和旅馆业兼供鸦片者约50家。由管烟所供应的公开吸食者近3000人...
第一节 语音
第五章 方言第一节 语音 1888年建镇时,居民以汉族为主。满族与赫哲族土著居民,除少数老年人尚用本民族语言外。绝大多数人讲汉语。清末和民初,外省大批汉族人迁入,虽带来原籍的方言,但在与本地人长期的共同生活、学习、交往中,将外省的某些方言、语汇溶入本地方言,逐渐同本地语言融化。由上述因素构成的佳木...
«
1
2
...
9290
9291
9292
9293
9294
9295
929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