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 私营工业 我县私营工业始于明朝,清时均为豪势富户和富裕手工业者独资经营,招聘劳计和徒工成立铺口,以皮革、制毡、制酒、米面加工、铁木制作为最多。民国年间,铁匠炉、木匠铺、皮铺、毡铺、磨坊、烧锅等遍及各主要乡镇,开始出现合伙的经营形式。 1931年旗内共有铁匠炉、木匠铺、皮铺...
第二章 轻工、手工业
第二章 轻工、手工业 清代手工业生产,主要有铁木制作、皮革、制毡、编织、制酒等。勒勒车、柜箱、锄刀、火叉、马蹬、毡帽、毡袜、烧酒、靰鞡等为当时主要产品。清朝末年随着汉人的大量进入,手工业生产有较大发展。民国年间,木匠铺、铁匠炉、皮铺、毡铺、果香铺、银匠铺、成衣铺、烧锅、油坊、磨坊、豆腐坊、砖窑等...
第三章 食品工业
第三章 食品工业 1945年前后,食品工业仅有油、酒、米面加工和果香铺之类的私营小作坊。1953年开始有酱、醋、糕点生产。1956年肇源县宏远罐头厂建成投产,以地产原料为主,产品畅销。1958年兴建一些中小型工厂,其中乳品厂规模最大,网点分布全县各地,以平锅生产为主,后来采用喷雾干燥工艺,当时领...
第四章 机械工业
第四章 机械工业 我县机械工业中大部分厂家是在手工业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8年以后逐步形成制造能力,1970年开始有电子工业。全县有厂家38个。1983年总产值487万元,净产值186万元,其中乡镇工业23家,净产值50万元。全民所有制企业1983年产品销售利润36万元,税金18万元。 ...
第五章 化学工业
第五章 化学工业 清朝,人们利用本地的特产盐、碱、硝,以简单的熬制方法制食用和洗涤品,利用硝进行皮革生产,利用卤水制豆腐,利用碱和猪胰脏制肥皂等。清光绪年间我县已经是盐碱和卤水的重要产区。五十年代以前二站火硝运销外地。1958年县委曾提出过充分利用“盐碱卤钾硝”等特有的资源来发展地方化学工业。当...
第六章 建材工业
第六章 建材工业 1949年以前,建材工业仅有马、董、杜、张四家私营砖窑。1954年肇源县企业公司利用马、董两家废弃窑址招工生产红砖,1956年在肇源镇北门外刘喜大岗子(代龙岗)建第一座串窑。1969年通过大会战改建第一座38门大轮窑,并增添制砖机等设备。 1968年肇源县水泥制品厂建成投产后...
第七章 造纸、纺织及其他工业
第七章 造纸、纺织及其他工业 造纸 1958年在肇源镇码头兴建一座纸浆厂,为我县造纸工业伊始。产品仅纸浆一种,供应外地造纸厂。1963年关闭。1968年在原纸浆厂的厂房投资建造纸厂,以地产麦秸、小叶章等为主要原料,大量的苛性钠等辅助原料从外地购进。产品为包装纸。自建厂以来,一直为亏损企业。19...
第一节 发电
第八章 电力第一节 发电 伪满时期,县城有一部日本产小型直流发电机,配一台10马力内燃机。由苏联工人依万操纵。1940年至1945年由日本青年训练所经营,每天发电一两个小时。只能供旗公署、医院、实验学校、东亚公司等照明用。1944年除供照明外,还用电加工一部分粮米。 1946年有七家碾磨坊用...
第二节 供电
第二节 供电 我县1970年4月1日开始由富拉尔基热电厂供电。1971年改由省西部电力网大庆供电区供电,是年供电由绥化电业局转由大庆电业局领导,并扩大了供电范围,由城镇发展到乡、村。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的增多,促进了全县工农业生产,由手工操作...
第九章 乡镇工业
第九章 乡镇工业 我县的乡镇工业是在手工业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国初期手工业工人总数不过五六百人,其中铁炉、木铺和砖窑共有 128人(1913年统计),以铁木皮行业为主,经营方式均为前店后厂自产自销。日伪时期,由于日本侵略者大肆掠夺,很多铺坊无法维持生计转为商业性经营或者倒闭。1946年在清算...
第一节 设备管理
第十章 企业管理和职工队伍第一节 设备管理 1956年“一化三改”以后,我县的工业企业由小到大不断发展,设备拥有量不断增加,已经由刀子、剪子、锤子等初级生产工具发展到种类繁多的现代化加工设备。大型龙门刨床、万能铣床、精密车床等通用设...
第二节 技术和质量管理
第二节 技术和质量管理 技术管理 建国以来,各厂家一直沿传“师徒制度”,技术水平较高和经验丰富的师傅向青年工人传授技术,使青年工人掌握和熟练本职技术业务,因而普遍对技术水平高的视之为荣。“一化三改”以后,各厂家由一名副厂长管理技术,车...
第三节 劳动管理
第三节 劳动管理 建国前后各厂家均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自行招聘、除名、解雇和民主制定本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各厂以计件工资制为主,俗称“抱件子”,劳动效率较高。由于工人经常自行打开八小时的工作界线,县工会常到各厂直接干预,以保证工人必...
第四节 经营管理
第四节 经营管理 1948年至1955年间,全县涌现出大量的以入股投资形式的生产合作社(组)。均为自愿组合,自负盈亏,计件工资,按劳取酬。产品以地方原料为主自供、自产、自销,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1956年由群众大会选择本厂的“社员理...
第五节 职工队伍
第五节 职工队伍 一、职工人数 1949年全县职工队伍只有24人。随着工业企业的发展,1957年职工人数为 944人。1958年大跃进中兴办了许多工厂,职工人数猛增到 3 262人。1961年开始进行全面整顿,关闭了盲目兴建的工厂,...
«
1
2
...
11622
11623
11624
11625
11626
11627
11628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