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伪满时期
第二节 伪满时期 伪满大同二年(1933年)四月一日奉令改为警察局。内置警务、保安、司法 3股,公安队改为警察队。各分局改为警察署,分局长改为署长,其余未变。同年九月二十日又奉令合并全县警备队及警察队改编为警察大队部。下署4个中队,并...
第三节 人民公安
第三节 人民公安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县公安局成立,下设肇州分局、丰乐分局、大同分局。1946年1月由于公安局长张继贤伙同蓬世隆叛变,公安局解体。又于1946年2月重建肇州县公安局,从此人民公安机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为巩固...
第一节 伪满时期
第二章 检察第一节 伪满时期 伪满康德五年(1938年)九月建立检察厅。检察厅由伪司法部直属。其人员由该部任命。初建肇州区检察厅时,由肇东区检察厅检察官梁树林兼任检察官。后由罗振方、孙达光、杨景庆任检察厅厅长。书记官先后由张德昌、刘福兴...
第二节 人民检察
第二节 人民检察 人民检察机构于1950年设立,名为肇州县人民检察署。配合公安部门搞了镇反和“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 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运动,没能独立行使检察...
第一节 清代
第三章 审判第一节 清代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肇州直隶厅,设抚民同知一员,巡检司兼司狱一员,负责审理刑民案件。
第二节 民国时期
第二节 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肇州直隶厅改为县。县公署设司法科负责社会治安、刑事民事审判和监所管理。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巡检署,巡检兼典狱吏。
第三节 伪满时期
第三节 伪满时期 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县公署设警务局,警务局下设司法股,配有承审员、书记员和雇员,承审员任免归高等法院。受县长指令承办诉讼,谓之县兼理司法。伪满康德五年(1938年)九月,肇州县设区法院,( 以前是肇州县公署兼理司法...
第四节 人民法院
第四节 人民法院 一、法 庭 县于1951年在大同、丰乐两地设有巡回法庭。1955年 3月派出丰乐、兴城两个人民法庭。1980年又派出永乐人民法庭。 二、人民陪审员 县1955年开始审理刑民案件实行陪审合议制,人民陪审员由人民代表...
第一节 民国时期
第四章 司法行政第一节 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在警察事务所内设有司法股,民国十八年(1929年)警察所改为公安局,内设司法股。
第二节 伪满时期
第二节 伪满时期 伪满大同二年(1933年)四月一日奉令公安局改为警务局内设司法股。 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警务局下设司法股,置股长1人,置科员2人,雇员多名。专司刑事案件之假预审及解送,检举刑事犯人及搜查脏物、搜查证物、调询证人...
第三节 人民司法
第三节 人民司法 1946年9月10日成立了司法科,后撤销。1981年1月16日,又成立县司法科,1984年 1月14日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决定,撤销司法科,改为县司法局。 一、法制宣传教育 法制宣传教育是司法部门的主要...
第一章 社会救济
第十三篇 民政第一章 社会救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县多数年份都遭到程度不同的自然灾害。人民政府除了发动人民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和互助互济外,还给予必要的救济。1956年至1979年间,国家共发放救灾款872,149元,平均每年36,339元。1985年遭受旱、涝、风、雹等灾害,受灾农户24...
第二章 社会福利
第二章 社会福利 福利工厂 1958年在肇州、丰乐、大同镇分别建立了福利工厂,安排了 582人就业,其中盲聋哑残42人。1960年大同镇福利厂移交给大庆区,1963年丰乐镇福利厂移交给工业部门。 1960年与1977年福利厂情况比较表 敬老院 敬老...
第一节 优抚
第三章 优抚安置第一节 优抚 一、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建国以来,每当新春佳节都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各区、村人民都自觉地组织起来,给烈军属清扫院子,淘米、磨面、包豆包、包饺子、拆洗被褥,送慰问品 (肉、面、鱼、粉条、大米等), 送年画...
第二节 安置
第二节 安置 1950年至1980年,全县共接收复员转业退伍军人 10,313人。根据“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绝大多数人员安置在农村参加生产劳动,一部分人员安置在国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1955年从农村外调 80名转业军人安置在...
«
1
2
...
11656
11657
11658
11659
11660
11661
1166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