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制药
第三节 制药 绥化地区的医药制造始于清光绪年间。当时全区有私人开设的中药店69个,西药店4个,中西药店25个。经营的药品大多是从大中城市购入,少部分丸、散、膏、丹各药店自己加工而成。 20年代末期,从河北省武安县流入肇源县一些药工,长于制造中成药,中成药的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开始出现丸、散、膏、丹...
第一节 粮油
第五章 食品工业第一节 粮油 一、米面加工 绥化地区米面加工业在清朝中后期开始起步,至清光绪末年(1908年)全区各县城及较大村镇都建有米面加工作坊。少数作坊有简单的生产设备,大部分作坊仍靠手工生产。 民国12年(1923年),黑龙江省广信公司投资,在绥化县西大街创建了广信火磨。招用工人120...
第二节 糕点糖果
第二节 糕点糖果 民国元年(1912年),全区境内已有制作油炸面食和利用甜菜熬出的“糖稀”制作糖果的“果香铺”之类的私营小作坊。当时只能做手揪光头、刀切炉果、模压月饼之类的糕点和芝麻糖、棒棒糖、大糖球之类的糖果。 伪康德9年(1942年),各县城镇均建有规模大小不等的果子铺,仅海伦一县就有生产糕...
第三节 制糖
第三节 制糖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肇州县境内就有由殷实富户、富裕手工业者经营的小糖场,以甜菜为主要原料生产土糖,卖给当地居民食用。 民国元年(1912年)后,全区各县均有大小不等糖场二三处,生产糖稀、红糖等向居民销售。 伪满时期,由于日本侵略者对民族工业的压制和排挤,全区大多数私营糖场...
第四节 肉食乳品
第四节 肉食乳品 一、肉食 民国元年(1912年),绥化地区境内就有私人屠宰铺。屠宰猪、羊及不能驭用的牛、马、驴、骡。大部分屠宰户将屠宰的牲畜肉直接出卖,也有的屠宰户将肉加调料煮熟出卖。 伪满时期,屠宰业有所发展,熟食加工品种亦有所增加,如酱牛肉、酱猪手等。 解放后,各县土产公司或食品公司均...
第五节 酿造
第五节 酿造 一、制酒 本区早在后金朝时,境内就有军队驻扎,由于天气寒冷,兵士自行造酒,以酒御寒。也有一些猎户和牧民用粮食发酵造酒。造出的酒量少,互相赠送或换取物品,大部分自家饮用。 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朝时,本区随着汉人的大量流入,驿站的不断增设,站人定居,推动了手工业的迅速发展,酿酒...
第一节 棉纺
第六章 纺织工业第一节 棉纺 民国元年(1912年)左右,境内的绥化县开始出现以棉花为原料的棉纺业手工作坊,当时只能生产一些花旗布、花条布等粗糙织品。 民国8年(1919年)以后,随着木制大型织布机的引入,各县开始出现织布机房。当时海伦、绥化等县有棉纺机房20余处,已能生产细纺布和毛巾等织品,较...
第二节 毛纺
第二节 毛纺 绥化地区的毛纺行业起步较晚。 1956年,绥化县成立了针织合作社,当时有职工22人,只能生产羊毛毛线。 1965年,安达县建立棉毯厂,后改称毛毯厂。区内开始生产毛毯,当时的产量不稳定,产品质量亦很低。 1970年6月,国家投资541万元,筹建肇东县毛纺厂。同年绥化针织厂亦改称绥...
第三节 原麻
第三节 原麻 伪康德元年(1934年),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我国的财富,在海伦县设立了海日亚麻株式会社,资本金为600万元,年生产能力1000吨混合麻。该社经理为日本人小野,下设4个系,系长均为日本人。 伪康德5年(1938年)。日本侵略者又在兰西县城东刘家窝堡屯东路南建起了亚麻原料厂,生产亚麻纤...
第四节 麻纺
第四节 麻纺 绥化地区麻纺工业起于清朝末年,当时肇源、肇州、海伦、绥化等较大县城开始出现以加工麻绳为主的麻纺作坊。 民国3年(1914年),海伦县的李麻绳铺年生产麻绳1000斤以上。此后,各县都相继成立大、小麻绳铺。生产麻绳的主要原料是大麻、黄麻、线麻等,均为地产自供。主要产品是大绳、小绳、马笼...
第一节 服装
第七章 缝纫业第一节 服装 民国初期,绥化地区境内各县已有成衣铺,当时只能缝纫中式坎肩、短褂、长衫等服装,服务对象多为富豪人家、商人和部分公职人员,贫困人家极少问津。 民国19年(1930年),全区各县的成衣铺少则五六家,多则十余家,全区境内达百家。 伪康德6年(1939年),全区缝纫铺达20...
第二节 鞋帽
第二节 鞋帽 清朝末年,绥化地区境内各县县城内就有鞋帽铺,当时仅能生产牛马皮制作的靰鞡和用狗皮等畜类皮吊制的棉帽。 民国9年(1920年),各县的鞋帽铺多的二十余家,少的十余家。除能生产鞋帽外,并能生产布鞋、皮鞋,较大的店铺还能生产皮靴。制帽业除能生产简单的棉、单制帽外,还能生产棉毡帽、貉壳帽、...
第一节 砖瓦
第八章 建材工业第一节 砖瓦 清朝初期,现绥化地区境内已有青砖、青瓦生产。青砖分长砖和方砖两种,青瓦均为马蹄瓦。清初营建的肇源衍福寺就是使用朱家窑(今肇东市五里明镇境内)烧制的青砖、青瓦。 民国时期,青砖、青瓦生产已遍及全区境内各县。当时操持砖瓦生产的私营作坊,主要是来自山东、河南、河北等省的移...
第二节 沙石
第二节 沙石 绥化地区的沙石资源,主要分布在诺敏河、呼兰河流域及松花江沿岸,资源分布较为零散。解放前,虽有零星开采,但始终没能形成较大规模生产。 建国后,沿江河各县先后建了沙石厂,开采沙石。到1990年,全区共有沙石厂30家,其中全民所有制3家(建材系统所属2家),集体25家,个体2家,年开采工...
第三节 水泥及制品
第三节 水泥及制品 一、水泥 绥化地区第一家水泥厂是海伦县水泥厂,始建于1958年。建成φ1.6×6m土立窑1座,当年生产水泥138吨。1962年下马停产。1965年,海伦县水泥厂重新上马生产。同时,安达、肇东、绥棱、绥化等县也先后建起了水泥厂。全区共有5台土立窑,8台球磨机,形成了2.5万吨的...
«
1
2
...
12093
12094
12095
12096
12097
12098
1209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