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职工培训
第三节 职工培训 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技术水平,各企业一般都兴办职工业余文化学校,从当地学校聘请教师和工厂的老师傅教授文化知识和生产技术;有的还采取以师带徒的方法,传授生产技术;多数企业开办脱产或不脱产的培训班,培训各个专业的技术人员。1979年,全区举办了亚麻、红砖、粮油、畜牧、机械、财会...
第一节 乡村企业
第三章 企业形式第一节 乡村企业 1958年,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于急于实现公社工业化,加快向“一大二公”过渡,在原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办起了小钢铁厂、土化肥厂、粮米加工厂、食品厂、榨油厂、制酒厂、砖瓦厂、被服厂和农具修造厂等企业。到本年末,全区办起社队企业4 010处。其中社办1 391处...
第二节 局直属企业
第二节 局直属企业 1978年,地、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开始办局直属企业,企业性质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全区最早一家局办企业,是肇东县乡镇企业管理局于1978年 5月办起的工业三科门市部,是全民所有制企业,主要经营工业品。到1983年,地、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办起的工业、商业、建筑、饮食服务等企...
第三节 个体联户企业
第三节 个体联户企业 1984年,地委、行署根据中央精神下大力量抓乡镇企业,打破乡镇企业“官办”或“半官办”的局限,开创了“四轮驱动”(乡、村、个体、联办),“五大行业” (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安装、商业饮食服务业) 同时发展的新局面。首先,是海伦县向荣乡向华村,几户农民办起了小型塑料鞋底...
第四节 联营联合企业
第四节 联营联合企业 1981年,在中央“保护竞争、推动联合”的方针指导下,全区积极发展联营联合企业。各乡镇采取多方投资入股联办,一方出资一方出其他条件共同联办,与大工厂协作搞专业化生产,组织同行业的产品联营联销公司,以种养业为基础,搞农(牧)工商联合企业的形式,大办联营联合企业。到年底,全区办...
第一节 农业企业及其主要产品
第四章 产业结构第一节 农业企业及其主要产品 1958年,实现人民公社化以后,部分公社和大队划出一些土地,从生产队抽出一批劳力,兴办起农场、畜牧场。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把“种、养”业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批判,绝大多数企业被砍掉,财产分光,人员回队参加生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大力...
第二节 工业企业及其主要产品
第二节 工业企业及其主要产品 1978年以前。社队工业本着“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为大工业服务、为出口援外服务”的“三就四为”方针办厂,当时办起的工业企业比较少。随着生产的发展,省财政每年下拨大量专款,扶持社、队兴办工业。各市县也采取大厂包公社的办法。...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 乡镇交通运输企业,最早开办于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时期,当时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各地都兴办了运输队,作为农业社的一个副业。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运输企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到1978年,全区有乡镇运输企业40个,从业人员1 237人,总产值153万元。 1984年根据中共中央...
第五节 商业饮食服务业
第五节 商业饮食服务业 一、商 业 1958年前,农村商业主要是乡、村两级供销合作社。1959年后,有些公社办起了百货商店,经营日用百货和小五金等商品。有部分公社还建起了食品加工厂,采取后厂前店的办法,销售本厂产品。1962年,在国民经济调整中,由于片面强调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先生产后生活...
第一节 原材料
第五章 产品流通第一节 原材料 一、农产品 以农产品为原料,主要有粮、豆、薯、亚麻等。由于乡镇企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所以大量地产资源没有被开发利用。1976年,全区各级乡镇企业管理部门建立后,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从而才使地产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1985年,全区乡镇企业粮食加工167 435 ...
第二节 产品销售
第二节 产品销售 一、企业自销 乡镇企业生产的产品,绝大多数是自己销售,占总销售额的 90%以上,只有少量产品列入计划,由有关部门包销。70年代,乡镇企业是根据资源安排生产,经常造成产品积压,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80年代,企业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了以销定产的办法,首先与有关单位签订...
第一节 计划管理
第六章 企业管理第一节 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包括企业的计划编制和计划考核两个方面。1976年前,乡镇企业年度计划编制的粗细不一,格式不等。以后,各级乡镇企业管理部门内设专业机构,有专人负责计划工作,全区统一了编制计划的内容和格式。各企业也由分管生产的厂长或经理主管计划工作,财会人员具体负责。 ...
第二节 财务管理
第二节 财务管理 1958年,社队企业兴办初期,只有少数企业设专职财会人员,多数企业是兼职或由社队的财会人员代管。以后,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各企业从生产队挑选身体好、办事公道、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社员担任财会工作。为了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各级主管部门每年都举办一至两期财会人员训练班,学习专业知识...
第三节 劳动工资管理
第三节 劳动工资管理 乡镇企业的职工来源,均为农民群众。在选择务工人员上,各地把农村军烈属、贫困户作为重点,然后是身体健康、品行好、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壮年社员,经过岗前培训,充实到乡镇企业职工队伍。 一、用工制度: 亦工亦农制 社队企业兴办初期,定型产品少,活源不足,从业人员则有工务工,无...
第四节 技术管理
第四节 技术管理 60年代,乡镇企业初办之时,绝大多数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各企业为了改善从业人员的技术状况,采取以师代徒和举办业余学校的办法,传授生产知识,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同时,请有技术的人进厂当技术员指导生产。一般企业都有一名领导负责技术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批判“...
«
1
2
...
12095
12096
12097
12098
12099
12100
1210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