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质量管理
第五节 质量管理 1978年后,随着企业发展,产品不断增多,各企业都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生存的大事来抓。地、市县、乡镇企业管理部门,加强了产品质量管理工作,都在生产科、股中设专人抓质量工作。每个企业都有 1名厂长或经理负责本厂的产品质量检测工作。较大的工厂设质量检查室,配一定数量检查员,车间、班组...
第六节 设备管理
第六节 设备管理 60年代,乡镇企业设备简单、陈旧,数量也少,对设备的管理工作有所忽视。1978年后,随着企业和生产的不断发展,各种设备大量增加。特别是1980年以后,全区乡镇企业购进一批现代化设备。1986年统计。全区乡镇企业拥有主要机械设备1 300台(套),动力设备544千瓦。1990年,...
第七节 安全管理
第七节 安全管理 乡镇企业建立初期,由于生产规模小,设备简陋,安全管理还没纳入日程。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设备增加,工厂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安全生产得到重视。各企业均有一名厂长或经理抓安全生产工作,另设负责安全生产的技术员。车间、班组设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制定了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各企业普...
第八节 经营体制改革
第八节 经营体制改革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全区乡镇企业普遍实行了以生产岗位责任制为中心,以定额管理为内容的“五定一奖一惩”责任制。“五定”,即定任务、定费用、定利润、定劳动、定分配;“一奖一惩”,即完成任务受奖,完不成任务受罚。 1980年,在“五定一奖一...
篇下序
第七篇 交通邮电篇下序 元朝以前,今绥化地区境内的道路,都是人们踏出的原始自然道路,长期处于时有时无状态。 元朝时期,朝廷开始在今绥化地区境内设驿站,开辟驿路。随着屯田的兴起,以肇州 (今肇东八里城) 为中心,通往各地的道路逐渐增多,主要有肇州至呼兰河流域,肇州至蒲与路,肇州至第四铺,蒲与路至...
第一节 陆路
第一章 交通第一节 陆路 一、驿 道 绥化地区境内的驿道,是古代交通的主要道路,始于元代。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朝廷在不达迷(今宾县乌河一带沿江古城)至赵州(即肇州,今肇东县八里城)之问设驿站、站赤 3座,以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当时,设在今绥化地区境内的站赤仅1处,即肇州站(今肇东市...
第二节 水路
第二节 水路 一、航 线 绥化地区境内自辽代开始就有水路交通。每逢夏秋季节依江顺河利用简陋的独木船进行互相联系。运送采集的山货和猎物。 金代,开辟了肇州至胡里改(今依兰县城郊)水路通道。全程约750余里。 明永乐七年(1409年),设置了海西东水路城站,开辟了由中原通往奴儿干都司 (于黑...
第三节 铁路
第三节 铁路 绥化地区境内的铁路运输,始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当时滨洲铁路自肇东县东南至西北贯通全境,全长 74公里,沿线设五十六号小站(今曹家站)、宋站、五十七号小站(今五里木站)、五十八号小站(今尚家站)、蒙古站(原满沟,今肇东站)、五十九号小站(原名鲁赤果,今姜家站)、六十号小站...
第一节 公路运输
第二章 运输第一节 公路运输 一、运输工具 绥化地区境内在元朝设驿之初,邮递公文、军报、贡品、商货,全靠马匹驮运。随着道路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逐步由简单向复杂、由落后向先进演化。各个时期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有:爬犁、人力车、畜力车、拖拉机和汽车。现在以拖拉机、汽车为主。 1951年 ...
第二节 水路运输
第二节 水路运输 本区境内自辽代开始就有水路运输,主要工具是木筏和独木船。每逢夏秋季节,人们依江顺河,互相运送采集的山货和捕获的猎物。明永乐年间,随着造船工艺的提高,内河舟楫既便利,又安全舒适,胜于陆行骑马乘车,故官员往返多取水路,随之黎民百姓以船代步的日渐增多。 民国初期,绥化地区境内水路运...
第三节 铁路运输
第三节 铁路运输 一、肇东站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设满沟站(今肇东站),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正式通车。满沟站自然形成为邻近各地的货物主要集散地。 建国后,肇东站铁路运输有很大发展。列车对数,1959年前为十几对,1960年后发展到31对;客运量。建国初期,年平均为11万人次,...
第一节 邮政网络
第三章 邮政第一节 邮政网络 一、邮路网络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绥化厅设立全区第一个邮政支局时,全区境内有邮路2 条,南至呼兰城、呼兰厅(今巴彦),北至海伦、拜泉。 康德4年(1937年),绥化局开始负责经转庆城(今庆安县)、铁力和望奎的邮件。 1945年,东北解放后,邮路建设发...
第二节 邮政设施
第二节 邮政设施 解放前,全区的邮政设施十分落后,设备陈旧,房屋简陋,营业场地和服务设施都很差。 解放后,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各级人民政府注意邮政设施的改善与建设,兴建了邮电楼,设置了,营业厅,购置了邮运车辆,不断更新生产设备。 1975年,建成报刊发行站1 641处,邮票代售处2 116个...
第三节 邮政业务
第三节 邮政业务 一、函 件 函件作为邮政,是起源最早、发展最快、使用最广泛的业务之一。自有驿站以后,书信便成为主要传送的邮件。在未成立邮政局(所)以前,函件多为官府的文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绥化厅设邮政支局以后,民间通信才开始出现。随着各县邮政局(所)的开设,民间通邮才逐步发...
第四节 邮政管理
第四节 邮政管理 一、管理体制 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各县邮局,实行官吏负责制的管理体制,局内事务均由局长1人负责。 伪满时期,日本侵略军派人进驻各县邮局,整个局务活动完全操持在日本人手中。 1945年至1949年建国前,邮电合并,实行“三级管理”,即东北邮电管理局辖省管理局;省邮电管理局辖各市...
«
1
2
...
12096
12097
12098
12099
12100
12101
1210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