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水库
第三节 水库 绥化地区水库工程,始建于1953年。海伦县海北区爱和社(今海伦市爱国乡爱和村盖家屯)群众利用“鸭子湾”的自然泡子地形,在1953年秋修建了两道底宽2米,高1米,长5公里的土坝,截坡水而成水库(后称海北一库,即今星火水库前身)。 1958年“大跃进”时期,全区水库工程纷纷上马。阁山、...
第六节 灌溉
第六节 灌溉 清宣统三年(1911年),朝鲜族农民吴昌海在宋德先屯(今庆安县同乐乡宋德先屯)西北1.2公里处的尼尔根河上压一柳条拦河坝,在河左岸开掘一条4公里长的引水干渠,在宫王屯一带种植水稻。此为绥化地区境内灌溉工程之始。民国和伪满时期,又先后修建了一些拦河坝和引水渠,引水种稻。但工程均比较简易...
第七节 机电井
第七节 机电井 一、概况 绥化地区机电井灌溉,是从城郊菜田灌溉开始的,是抗旱的主要工程。 1959年1月,安达县先锋公社大丰收管理区(今安达市天泉办事处新青村)打成了1眼菜田灌溉机井,每小时出水量80吨,此为全区机电井建设之始。1965年以后,机电井建设逐渐转向农村,农田井猛增。到1967年,...
第九节 水利机构
第九节 水利机构 一、绥化地区行署水利局 1957年3月,设绥化地区专署水利工程队,1958年7月改称绥化地区专署水利局,1962年5月撤销,同年7月恢复,1968年9月又撤销水利局。1970年3月成立绥化地区水电革命委员会,1972年3月改称水电局,1973年8月恢复绥化地区水利局。1983年...
第一节 饲养管理
第六章 畜牧业第一节 饲养管理 一、畜牧业生产 元朝时期,今肇东、肇州、肇源、青冈、明水、安达、望奎等地就移入了大批蒙古族人民。他们逐水草游牧而生,以畜产品与中原地区互通贸易,换取中原地区的粮食、布匹、铁器等生产生活资料。清王朝建立后,视东北为“龙兴之地”,于康熙七年(1668年)实行了一系列封...
第二节 繁殖改良
第二节 繁殖改良 一、繁育改良体系 伪满时期,绥化地区境内部分县先后建立了种畜场、种马场和猪禽繁殖场。伪康德元年(1934年),绥棱县在上集镇建立种畜场1处,有阿拉伯及贝尔逊种马3匹,并引进了“巴克夏”种猪。伪康德4年(1937年),肇东县立种畜场成立,有种马14匹,巴克夏种猪20头,种羊165...
第三节 疫病防治
第三节 疫病防治 一、疫病种类 绥化地区境内,流行过的畜禽疾病共有210种之多,其中传染病有66种,普通病109种,寄生科病35种。此外,还发生过亚硝酸盐、有机磷、龙葵素、3911农药中毒等症。 建国后。在全区流行较严重,对畜禽危害较大的有马3号病、马鼻疽病、家畜炭疽病、家畜5号病、猪瘟、猪肺...
第四节 种畜禽场
第四节 种畜禽场 一、地区种畜(禽)场 1959年至1960年,松花江专署曾建地、县合营及专区直属种畜(禽)场近20处。1961年后,先后下马停办或移交给各县。到1990年,地区所属种畜(禽)场只有绥化地区沙园种禽场1处。 1959年10月,由松花江专署投资43万元,建立了绥化宝山猪场、兰西县...
第五节 草原草场
第五节 草原草场 一、草原种类及面积 绥化地区草原主要有松嫩草原和山间草场、河套草原,总面积12171898亩。其中松嫩草原面积9561973亩,占78.5%。山间草场、河套草原面积2609925亩,占21.5%。 (一)松嫩草原 安达、肇东、肇州、肇源、兰西、青冈、明水等西部7市县的草原,...
第六节 管理机构
第六节 管理机构 一、绥化地区行署畜牧局 1957年至1958年7月,全区畜牧工作由绥化专员公署第四办公室领导。 1958年8月,设松花江专署畜牧局和畜牧兽医科研所。负责全区的畜牧政策、兽医卫生、牲畜繁殖改良、畜禽疫病防治、草原保护和种畜基地建设等项工作。 1962年5月撤销松花江专署畜牧局...
第一节 水产资源
第七章 水产第一节 水产资源 一、水面 全区总水面共有264.13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5%,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可养鱼水面196.4万亩,占总水面的74.4%,占全省可养鱼水面的19.4%,居全省第二位。已利用水面97.9万亩,占可养鱼水面的49.8%。 西部有流经肇源、肇东两市县的嫩江...
第二节 水产产量
第二节 水产产量 绥化地区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鱼产区之一。松花江、嫩江在境内流长380余公里,呼兰河水系在境内有大小河流30余条,并有大、中、小型水库近百座及大量湖泡、沼泽。具有发展渔业生产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 解放前,绥化地区境内渔业生产十分落后,丰富的水产资源未能得到很...
第三节 水产捕捞
第三节 水产捕捞 一、自然捕捞 绥化地区渔业生产是从自然捕捞开始的。自然捕捞分明水期捕捞和冰下捕捞两种形式。明水捕捞期,从每年的4月下旬到11月,冰下捕捞期从每年12月到次年2月。在肇源县白金宝古人遗址和海望屯遗址的发掘中,曾发现了陶制网坠和鱼骨,表明早在3000多年前这里就已有人使用网具捕捞鱼...
第四节 水产养殖
第四节 水产养殖 一、鱼种生产与水产养殖 鱼种生产全区鱼种生产始于1952年。当年,郭尔罗斯后旗(今肇源县)茂兴湖水域内的喇嘛寺(现属杜蒙自治旗)修建了1个放养场,同时建了1个孵化场。1956年,建了八家河水产养殖场。此后,肇源县乡乡建养鱼场,大搞人工育种。并创造了“冬季干运鱼种”的经验,受到了...
第五节 渔政管理
第五节 渔政管理 一、管理机构 1958年末,在地区商业局内设水产科,负责全区水产生产指导及管理工作。 1965年设绥化地区水产站,为科级单位,编制8人,实有3人。 1966年至1971年,地区水产站归入地区供销社下属的农副指导站,称水产组。 1975年重设地区水产站,编制8人,实有4人,...
«
1
2
...
12091
12092
12093
12094
12095
12096
1209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