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玻璃纤维和钢窗
第四节 玻璃纤维和钢窗 一、玻璃纤维 1969年,全区第一家玻璃纤维企业兰西县玻璃纤维厂建成投产,当年生产玻璃纤维布76.6万米。全厂职工241人。 1973年,青冈县玻璃纤维厂建成投产,至此全区有国营玻璃纤维厂2家。主要产品有玻璃纤维纱和玻璃纤维布2种。 1975年,全区共生产玻璃纤维纱1...
第一节 造纸
第九章 其他工业第一节 造纸 民国初期,全区境内有的县镇已有家庭纸坊,手工生产“双抄纸”出售。 伪康德3年(1936年),全区各县均有私人经营的纸坊,规模较大的有绥化县的同合纸店,兰西县的焦家纸坊、冯家纸坊等,主要生产窗户纸、呈文纸,大西纸。 1945年东北光复后,各县民主政府陆续接管了私人经...
第二节 木器
第二节 木器 清顺治五年(1648年)后,肇源、肇东等地陆续出现车铺和棺材铺等木器加工业。工匠多为关内流人人员,只能制作车棚、棺材、简单农具等木制品。 民国元年(1912年)后,各县开始出现以制作日用家具为主,兼做棺材、车棚、简单农具的木匠铺。大县一般五六家,小县二三家。 伪满时期,随着人口的...
第三节 陶瓷
第三节 陶瓷 清朝末期,今绥化地区境内就有人用小土窑烧制花盆,蒜缸、药罐等陶瓷物件。 解放以后,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陶瓷工业逐渐兴起。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中,安达、绥化、肇源、青冈、肇东5个县建立了陶瓷厂,总投资500万元,形成年产20万件日用陶瓷件的生产能力。1959...
第四节 印刷
第四节 印刷 民国元年(1912年)以后,绥化地区境内先后建立了一些印刷作坊和小印刷厂,如绥化县的振兴书局、世合书店印刷厂,兰西的永胜印刷局等。这些厂一般只有四五个人,主要从事书报、票据印刷,使用的设备大部分是日本制造的。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推行奴化教育,1931年至1945年...
第五节 烟草
第五节 烟草 绥化地区烟草工业始于70年代,分为卷烟生产和烟叶复烤两大系列。现有卷烟厂1家(绥化),复烤厂3家(绥化、望奎、兰西)。 一、卷烟生产 绥化卷烟厂是区内唯一的卷烟生产企业,建于1970年5月。由当时的绥化县政府投资4000万元资金,绥化县服装厂协助筹建的。建厂初期,厂址在县城南门里...
第一节 私营
第十章 经营管理第一节 私营 绥化地区的私营工业始于明末清初,最早出现的是手工作坊,逐步发展成为手工工厂。当时由于人员少,产品单一,没有固定的管理形式,生产的产品品种和数量,主要是由厂主自行决定。 最初出现的手工业作坊大都是一家一户开办的“前店后厂”,多为父子店、夫妻店、兄弟店坊等形式,站“栏柜...
第二节 集体
第二节 集体 解放后,绥化地区各县人民政府把手工业者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1951年起各县相继建立了手工业者领导机构,在县人民政府内设生产合作股,负责向广大手工业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令。1952年各县先后成立了手工业者合作社或联合社,负责对手工业者的管理工作。合作社或联合社领导由本社社员选...
第三节 国营
第三节 国营 1945年,东北地区光复后全区境内各县都先后建立起一批国营企业。初期大都称为“新华”、“大众”总工厂,下辖若干分厂。总厂书记和厂长由上级委派。厂部设生产、财务、供销、总务(含人事、保卫)等职能部门。各分厂设厂长1人,管理员、会计、总务各1人,当时在劳动管理上比较松散。录用工人时,经在...
第四节 个体
第四节 个体 解放前,个体工业者无人管理,只是官府定期征收各类捐税,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完全由业主自行确定。 建国以后至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前,个体工业者由各县工商联合会管理或协调。 1957年至1966年,各县手工业管理局下设“个体工业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个体工业人员。 1966年至19...
篇下序
第六篇 乡镇企业篇下序 解放前,绥化地区境内的广大乡村中没有什么企业,只有一些零散手工业匠人,走村串户为农民维修和制造小型的生产和生活用具。在较大的集镇中。才有烧锅、油坊、铁匠炉、木匠铺、杂货店等。建国后,1956年,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多数匠人和小作坊走上了合作道路,在全区部分乡、镇...
第一节 地区机构
第一章 管理机构第一节 地区机构 1976年 5月,地区成立了社队企业会战办公室,编制20人(实有18人),内设秘书、生产、供销3个组。1978年3月,社队企业会战结束,将会战办公室划归行政公署第二轻工业局,改为社队工业科,编制5人。1979年2月,社队企业又由二轻局分出,成立人民公社社队企业...
第二节 市县机构
第二节 市县机构 1976年前,各县社队企业工作由手工业管理科负责,当时称社队企业办公室或社队企业会战办公室,领导成员1至3人,工作人员 3至15人,归口农林办公室。1977年,撤销社队企业会战办公室,与第二工业科合并,科内设社队工业股,由一名科长主管。1978年,社队企业从第二工业科分出,建立...
第一节 队伍发展
第二章 职工队伍第一节 队伍发展 1958年,社队企业兴办之初,企业较少,从业人员也不多。 1978年,全区掀起了大办社队企业的会战高潮,到年末,全区社队企业发展到 6 148个,从业人员增加到 100 710人。1979年,中央发出了《开创乡镇企业新局面的通知》后,全区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到...
第二节 职工来源
第二节 职工来源 乡镇企业兴办初期,多数是由公社干部或大小队长、党支部书记到企业当厂长、经理和生产管理人员,职工多是来自农民群众。职工队伍人员组成是:一、乡村中的木匠、铁匠、皮匠、泥瓦匠和被服、理发等手工业工人,他们是乡镇企业初办时的技术骨干;二、生产队的青壮年或有一技之长的社员到企业当工人,特...
«
1
2
...
12094
12095
12096
12097
12098
12099
1210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