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六节 招生考试
第六节 招生考试 民国时期,各类学校均实行考试制度。一般分期中、期末两次,成绩不及格者( 60分为及格)不准升级。 小学毕业升入上级学校都自行选定报考的中学或师范。由招生学校命题考试录取,未被录取的富家子弟,可自费升入私立中学。日伪时期仍沿袭这些制度和做法。 建国后,1949年至1966年...
第七节 教育改革
第七节 教育改革 一、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满足四化建设对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改变中等教育结构单一的状况,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1979年秋,绥化地区首先在海伦、肇州、肇东、绥化 4县进行了改革中等教育结构,试办农职中学的试...
编下序
第二十篇 科技编下序 解放前,绥化地区科学技术研究和管理机构甚少,只是民间有些人根据季节变化和气候、物候规律,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和总结了一些农时及植物种植、栽培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编成农谚流传开来。 建国后,党和各级人民政府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逐步地建立了科研、科普和科技管理机构。特别是中...
第一节 机构
第一章 机构队伍第一节 机构 绥化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前身是松花江专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立于1959年8月。当时有工作人员5人。同年各县陆续设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 1960年,松花江专署科委扩编到17人,设农业、工业、林业、情报4个科和1个办公室。 1962年,专署科委撤销,其工作...
第二节 队伍
第二节 队伍 1949年建国后,绥化地区从旧社会留下来的科技人员不足百名。 50年代初期,各县较大的工矿企业都有了技术人员。50年代中期,各农村人民公社陆续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配备农业技术人员2至3人。 1959年,在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中,科技队伍得到了发展壮大。全区的人民公社、厂...
第三节 科技体制改革
第三节 科技体制改革 为深入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和 1986年省科委对全省农村科技体制改革提出的科技体制模式(简称“632”体制)的要求,地区于1986年,首先在肇州县兴城乡进行了乡级五站变实体的小区实验,即把各乡镇...
第一节 科学实验与活动
第二章 科技活动第一节 科学实验与活动 绥化地区的科学技术活动,最早见诸于医疗卫生和农业事业。 民国4年(1915年)8月,绥棱县成立了农事试验场。同年,绥化县也成立了农林试验场。试验场下设作物、园艺、森林、蚕桑、花卉等5个部,主要从事农事、园林的种植试验工作。 民国11年(192...
第二节 科技攻关与星火计划
第二节 科技攻关与星火计划 一、科技攻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区的各级科技管理和科研机构逐步健全。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的科技攻关活动。 1976年,国家对科学研究开始拨给三项补助经费。到1985年全区先后列入省、地科研计划项目291项,共投放资金784.4万元,对科研项目进行验收和鉴...
第三节 科技情报专刊
第三节 科技情报专刊 1970年,全区科技管理机构恢复后,地区科委内部设立专事科技情报的机构和人员。各县科委都设立了情报组。 1978年以前,科技情报主要是用于交流。情报人员收集当地和外地的科技成果、科技工作经验等,编印成简报或小册子与省内外科研、科普部门交流。地区与市县创办了定期和不定期...
第四节 科技专利
第四节 科技专利 1985年,全区积极宣传贯彻国家颁布的专利法。10月份经省专利管理局批准,成立了绥化地区专利事务所,设所长1人,有经国家批准的兼职专利代理人3人。专利事务所成立后,大力开展专利法宣传,先后举办专利普及培训班 18次,有1 000余人次参加,举办专利技术信息发布会6次,发布有...
第五节 科技市场
第五节 科技市场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信息交流的需要,安达、青冈、肇源、绥棱、望奎、绥化等市县于1985年相继创办了科技市场和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当时没有固定编制,多由科委人员兼职管理,主要是进行科技成果、科技信息交流和科技咨询服务。 1986年,安达科技市场设立门市部,正式开展有偿服务。...
第六节 科技培训
第六节 科技培训 1958年以来,为解决科技人才不足的问题,全区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主要培训对象是城镇的在职职工、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和乡镇干部。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学习实用技术,以适应生产的需要。在60年代初期,农村科技培训对象,大多是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内容主要是拖拉机原理、维修与保养。 ...
第七节 科技引进
第七节 科技引进 1979年,绥化县种子公司从美国引进种子烘干设备一套,年加工种子能力5200吨。到1990年,累计加工玉米种子8505吨,水稻种子230吨,大豆种子50吨,玉米商品粮2250吨。 1980年,肇东毛皮厂连续聘西德、意大利、日本、德国、瑞士等国家 7个专家组,来肇东传授人造...
第一节 成果
第三章 科技成果第一节 成果 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各级人民政府特别重视科技成果的总结、推广和实际应用。 60年代,海伦米厂研制高产米机超过了日本“中野牌”米机产量,提高工效3倍。 1965年,绥化县综合机械厂技术员朱道海设计的立式砂辊碾米机,在全国杂粮机械展销会上被认...
第二节 推广
第二节 推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区各县进一步重视了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大力加强了各级推广组织,健全了推广应用措施,使科技成果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推进速度、提高效益的作用。 1980年,行署批转了行署科委《关于在全区推广应用一批重点科技成果的意见》,要求从1970年以来全区科技成果的...
«
1
2
...
12115
12116
12117
12118
12119
12120
1212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