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管理体制
第五章 教务教改第一节 管理体制 1984年10月,县里着手进行了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团结乡做试点,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和“校长任期负责制”。经过 1年的实践证明,此项改革是适应社会主义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故于1985年在全县推广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调动了乡、...
第二节 教育经费
第二节 教育经费 民国年间,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商税,学田税,基金生息及其他税捐的附加部分,由县财政科征齐按预算发给教育单位。 伪满时期的教育经费,由伪县署财政部门直接拨款。 解放后,全县各公办学校办学经费,包括人员工资,行政费用和基本建设费用等,均系国家拨款和地方财政开支。民办学校的费用...
第三节 教学改革
第三节 教学改革 建国后,县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学制等方面,进行了反复探讨,多次改革 一、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建国初期,执行“教育向工农开门,为生产服务”的教育方针。县内小学除开设文化课外,还深入到工厂、农村直接为生产服务。1952年以后,改深入工厂、农村为基...
第四节 考试制度
第四节 考试制度 解放以后,对旧的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学校分期中和期末考试,不单独举行学年考试,各类学校毕业学年的最后一学期期末考试,即为毕业考试。 100分为满分,是优秀。70~80分为良好。60分及格。不足60分的,要补考,补考后,仍然不及格的,则视其情况,不准升级和毕业。50年代至60代...
第五节 人材输送
第五节 人材输送 解放前,萝北县人少地广,经济落后,教育事业也很落后,到本省和外省高等学校就读者为数甚少。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发展,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材。1977~1985年,高中毕业生考取各类学校的人数达1 526 人。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六章 教师队伍第一节 发展概况 1949年,全县有小学教职员工31人。1952年增加到57人,1959年达到133 人。1972年,超过了260人。1978年,已发展到485人。1985年,经过调整后,有482人。 中学的教职员工增加的速度更快,1953年设立初级普通中学,有教职员...
第二节 教师培训
第二节 教师培训 县委和县政府对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水平十分重视。在政治上积极组织教师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使教师牢固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在文化业务上,建立学习领导机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定期轮训或参加函授进修。 1949~1957年,县文教科...
第三节 生活待遇
第三节 生活待遇 在解放战争时期,全县教师享受供给制待遇,由地方政府发给每人每月的食用粮油等物资,其粮油在当地政府征收的公粮中支付,一般以高粱米为主,其标准每人每月按45市斤折算。 1952年以后,由粮薪制改为工资分制。其工资金额,小学每人每月为20元至30元,中学每人每月30元至 45元...
篇下序
第二十篇 文化篇下序 解放前,萝北县文化生活十分落后。解放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文化事业逐步发展起来。文化管理机构于1957年 7月从文教科分出,单独设立文化科,以后与教育科时分时合。在“大跃进”的年代,文化事业发展较快。60年代开始稳定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化设施遭到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
第一节 文化馆(站)
第一章 文化设施第一节 文化馆(站) 1953年,建立县文化站 1处,由县广播站干部兼做文化站工作,利用广播、幻灯、黑板报等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开展全县图书流通工作。1954年10月,文化站与广播站一起由肇兴迁至凤翔,其站舍为 3间草房,位于现第三百货商店后院。1957年10月,在文...
第二节 图书馆
第二节 图书馆 1957年10月,文化馆内设立1处图书室,藏各种书籍3 000余册, 1名兼职干部负责组织借阅工作。1958年10月,在文化馆图书室的基础上建立县图书馆。1962年7月5日,图书馆撤销,其业务并入文化馆内。1979年3月,图书馆重新建立起来,配备专职图书干部4人,藏书 9 1...
第三节 档案馆
第三节 档案馆 1958年10月正式成立萝北县档案馆,配备干部 2人,隶属于县委办公室。以前的档案工作,由县委办公室兼管。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馆编制亦不断增加,1965年为 4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档案工作陷于停顿状态。1972年以后逐渐恢复档案的正常管理制度,对散失和积存的文件档案进...
第四节 俱乐部
第四节 俱乐部 县工会俱乐部建于1956年,房舍原为县人民委员会会议室。1978年 2月,搬至修复后的原县电影院。1983年10月,搬至县政府礼堂楼上。1984年7月,搬至县电影院。1978年3月正式放映电影。1983年 9月,因搬迁暂停放映。除放映电影外,还开设图书室、游艺室和体育室,每逢...
第五节 影剧院
第五节 影剧院 1958年11月,县电影院建成使用。此影院为二层楼砖瓦结构,总面积798平方米。有940个翻板椅座席,放映机为“解放一○一”型35毫米提包机。 1959年 3月20日,县人委职工俱乐部交县文工团管理使用,后来一直成为县剧团、文工团的剧场和活动场所。1978年2月,工会俱乐部...
第六节 电影公司
第六节 电影公司 1953年9月,松江省电影放映总队合江专署电影队到萝北县巡回放映电影。1956年8月,萝北县电影放映队正式成立,1台16毫米电影放映机,3名放映员。1957年7月1日,县电影放映队第二队正式建队,1台16毫米电影放映机,1台发动发电机,3名放映员。1958年,有4个农村流动...
«
1
2
...
12840
12841
12842
12843
12844
12845
1284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