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募兵制和征兵制
第三章 兵役制度第一节 募兵制和征兵制 从清朝末年起,经民国20余年,到伪满康德7年(1940年)3月,基本实行募兵制,凡建制部队的兵员均由招募而来。地方武装如自卫团的兵员,则由当地官绅强迫健壮的男子( 主要是农民)充当,除武器外,衣食费用全部由服役者自理或由当地群众均摊。 1940...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和义务兵役制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和义务兵役制 日本侵略者统治萝北之后,出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及由此发展而成的抗日联军。抗联的兵员,全系志愿参加的群众。这是人民军队实行志愿兵役制的开端。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初期,仍实行这一兵役制度。1955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从此实行义务兵役制。 ...
第一节 清末民初
第四章 战事第一节 清末民初 一、俄军侵占观音山金矿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二十六日,俄国侵略军进攻观音山金矿(矿设太平沟),金矿护矿兵丁被沙俄击溃,观音山顶之观音庙亦遭焚毁。金矿员司,被驱赶于山中,司事蒋祖翼掉河溺死。俄军占领观音山金矿之后,劫掠达 6年之久,直到光绪三十二...
第二节 日伪时期
第二节 日伪时期 一、“老五团”抗击日军 伪大同元年(1932年) 6月,日本侵略军经绥滨进攻兆兴,被“老五团”三营击退。接着,五团又戬除了土匪。11月,日本侵略军 3 000余人,在小滨中佐的指挥下,再次侵入萝北县境,胁迫刘斌,率其所部去已沦陷的黑河接受日军改编。刘斌命令部队坚守阵地,与...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 一、凤翔突围 1945年12月,三江人民自治军富锦军分区派遣刘玉与牟仁同率一个排的兵力,到萝北收编地方武装,建立政权。当时,萝北县凤翔村维持会自卫大队大队长徐吉恒被国民党加委为先遣军旅长,盘踞凤翔,刘玉等拟改编徐部。15日,刘玉、牟仁同率部分乘两辆汽车去凤翔,在村东3...
篇下序
第十九篇 教育篇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萝北县的教育事业比较落后。1947年仅有 2所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必须到外县就读。 县人民政府建立后,相继创办了村镇小学和冬学,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翻身之后,渴求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需要。尽管布点分散,物质条件差,教师数量不足,但教育事...
第一节 学龄前教育
第一章 初等教育第一节 学龄前教育 新中国建立以后,始有幼儿教育。1956年,县设混合制幼儿园2所,有幼儿30人,保育员3人。1957年,县成立1所机关幼儿园,招收幼儿52人,教职员4人。农村也相应建立季节性的幼托组织。1958年,全县办起了各种形式的幼儿园18所,在园幼儿 522人,...
第二节 小学教育
第二节 小学教育 一、发展概况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兴东兵备道署所在地兴东设私塾1处。民国时期,私塾发展到5处,有学生45人,塾师(先生)5人。课程设置: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言杂字》以及《四书》、《五经》等。教学方法,全是死记硬背。民国3年7月,县城设有公立...
第一节 普通中等教育
第二章 中等教育第一节 普通中等教育 1953年9月,建立松江省萝北县中学,这是县里第1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当年招生 1个班,学生55人,教职员工6人。1957年9月成立朝鲜族民办普通初级中学,招收2个班,学生100人,教职员工12人。1959年8月,团结建立1个民办普通中学班,学生54...
第二节 职业中等教育
第二节 职业中等教育 一、职业高级中学 1984年9月,第三中学改制为职业高级中学,学制为2年。文化课设有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职业道德、体育等七科。专业课设有财会、幼师、电器、农学等 4个门类。专业课教师,采取自己培训就地取材与聘请其他部门的专业人员担任。1985年,有专业班 4...
第一节 农业大学
第三章 高等教育第一节 农业大学 萝北县农业大学,于1958年“大跃进”中建立,设有农学、园艺、机械三个系(班),在校学生86人(农学25人,园艺28人,机械33人),教职员工42人。校舍是当年建成的 2 5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现属一中)。1959年秋,经过了调整、整顿后,与宝泉岭的...
第二节 电大工作站
第二节 电大工作站 1980年成立了电大工作站,配备了1名校长,3名教师。先后招收物理、化学、英语、数学 4个班,共有120名学员。1982年,毕业1个单科班。1984年9月,又有3个专科班60名学员毕业。1983年9月,招收党政干部脱产班1个,学员40人,学制二年,开设课程有语文、数学、政...
第一节 农民教育
第四章 其他教育第一节 农民教育 自从民主政府成立后,全县农民业余教育采取了各种措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948年冬,全县各村屯都建立了冬学、夜校、识字班和读报组,同时还利用图书馆、俱乐部、黑板报开展活动,把农民组织起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1951年,...
第二节 职工教育
第二节 职工教育 伪满时期的职工教育旨在灌输奴化思想,由协和会组织,成立语学院,设有日语部,初等班学生75人,高等班学生55人。满语部(学习汉语)学生23人。日语教员由萝北小学校教员担任。满语(汉语)教员由学校的汉族教师担任。 1950年开始兴办职工教育,有50名职工参加文化学习。到195...
第三节 残疾人教育
第三节 残疾人教育 1959年 9月建立聋哑学校,由教育科、民政科合办。经费由民政科支付,业务由教育科管理,班级1个,学生7人,教师1人。校址设在肇兴中心校院内。 聋哑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肇兴第十作业区附近,多数通学,只有 2名住宿,在小学食堂就餐。教室由中心校提供,课桌凳、黑板和一切教具均...
«
1
2
...
12839
12840
12841
12842
12843
12844
1284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