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六节 学术团体
第六节 学术团体 1958年 5月,庆安县成立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其主要任务是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扶持群众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并负责帮助基层建立科技协会或学会,组织会员开展学术讨论和技术交流。1959年 8月,庆安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改称为科学技术协会,其工作任务未变。1963年4月,县科...
第一节 人大常委会
第十一篇 政事第一章 人民政权的权力机关第一节 人大常委会 根据国家宪法的规定,庆安县于1980年4月召开的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庆安县人大常委会,定为常设机构,设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常委会设办公室,辖4个组:人秘组、国民经济组、科技文教组和法制组。1984年撤销4个组,...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46年 2月27日至3月1日,庆安县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议听取了省军区领导叶长庚和于天放作的形势报告以及县长尹东征作的总结报告。总结报告中肯定了庆安县民主政府成立以来在政治、经济、社会治安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提出了今后的工作任务。会议处理19...
第一节 清末县衙
第二章 地方政权机构第一节 清末县衙 一、余庆街分防经历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黑龙江将军文绪向朝廷奏请设绥化理事通判及呼兰城、余庆街分防经历。清政府奏准,于光绪十一年十月设立余庆街分防经历,隶于绥化理事通判厅管辖。分防经历管理地方缉捕和出纳文书;遇有案件,负责呈送绥化厅审理。首任经历孙...
第二节 民国县公署、县政府
第二节 民国县公署、县政府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余庆县仍沿袭旧制。民国2年3月,余庆县公署奉国民政府通令将县公署改称县知事公署,知县改称县知事。 是年,首任知事刘启坤扩展城垣,兴建衙署。衙署建在南二道街。前后 3层院落。共建82间房屋,建筑费用为3万两白银。民国3年余庆县改称庆城县。民国...
第三节 伪满县公署
第三节 伪满县公署 伪大同元年(1932年) 7月上旬,庆城县沦陷。同年成立伪庆城县公署,隶于伪黑龙江省公署。伪县公署成立后,实行参事官制度,将日本人任职的县救济员改为参事官,辅佐县长管理政事。 伪县公署内设一科三局:总务科,下设庶务股、文书股、会计股;内务局,下设行政股、实业股、教育股;警务...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 1945年11月16日,中共绥化中心县委派牟玉坤任庆安县长。牟玉坤到庆安 7天后奉命调离,11月23日省工委又派延安干部团的戴宗有、杨子荣、尹东征等人来庆安接收政权,并成立民主政府,隶属黑龙江省直辖,尹东征任县长。 庆安县民主政府内设秘书室、公安局、税局。1946年 3月庆...
第五节 基层政权
第五节 基层政权 庆安县政府成立后,便着手于基层政权的组建工作,到1946年底,全县共建立 8个区政府,设区长、副区长、秘书及财粮助理、公安助理、林业助理、通讯员。 1947年区下设工农会,工农会设主任、副主任。至1948年,工农会改称村政府。村设村长、主任、秘书、财粮委员、生产委员、民政委员...
章下序
第三章 人民政协章下序 1959年 7月20日,中共庆安县委召集有文教界、医药卫生界、工商界、宗教界、科学技术界、社会知名人士、少数民族、民主党派参加的座谈会,共同学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中共黑龙江省关于成立政治协商会议的指示精神以及山东省巨野县成立县政协的试点经验,并决定成立庆安县...
第一节 历届政协会议
第一节 历届政协会议 政协庆安县首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政协成立会议,于1959年 8月19日在庆安镇举行。历时 3天,出席会议的委员51人,列席52人。会议传达了省政协二届一次会议精神;听取并讨论了县委书记在县政协开幕式上的讲话,及中共庆安县委统战部的《几年来统战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选举政协...
第二节 政协工作
第二节 政协工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庆安县委员会,自1979年10月恢复组织以来,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重点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并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政协恢复工作以...
第一节 公安机构
第十二篇 公安、司法第一章 公安第一节 公安机构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余庆县设巡警所,有巡警10余人。宣统元年(1909年),余庆县改巡警所为巡警分局,受绥化府巡警总局管辖。巡警分局置分局长1人,下辖3个巡警事务所,共有巡警30余人。同年巡警分局建立警察队,由各乡抽出一些青壮年组成...
第二节 社会治安
第二节 社会治安 一、群众防范 县公安机关发动与组织群众进行防范工作,是从1946年 3月开始的。当时的主要组织形式有民兵、妇女会和儿童团等。妇女会和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民兵,在交通要道、村头,站岗放哨、盘查行人、检查路条和通行证,发现行迹可疑的人(外逃地主、富农及伪警、宪、特)和没有路条的...
第三节 户籍管理
第三节 户籍管理 民国时期,庆城县户口制度简易。仅在县城内建立人口花名册,每年只统计一、二次,农村户口不做管理,没有正规的户口管理制度。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伪庆城县公署成立后,开始建立户口制度,制定户口登记名册,在城乡发放户口本(又称民籍)和门牌,按保(村)编号,城乡由村(街)公所民籍系管...
第四节 消防
第四节 消防 清宣统元年(1909年)余庆巡警分局内设消防组织。伪大同元年(1932年)11月,庆城县建立消防队,归县警务局管辖,当时因人员少,设备简陋,灭火能力较差,直至1945年 8月,使用的灭火工具是旧式手压水车。 1945年11月,县公安局从伪庆安县治安维持会所属公安局把消防队接收过来...
«
1
2
...
13717
13718
13719
13720
13721
13722
1372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