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章下序
第二章 物价章下序 解放前,由于通货膨胀,经济停滞退缩,物价飞速上涨,人民生活极度困难。解放初期,市场物价还在剧烈波动,经过一系列扭转措施,使市场物价逐步趋向稳定。建国37年间,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平均每年上升1.6%,人民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平均每年上升1.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了加快农...
第一节 物价变动
第一节 物价变动 民国初年,望奎由于金融紊乱,货币种类繁多,引起物价动荡不定,设治后渐趋平稳。民国5年(1916)食品,每0.5公斤价格:面粉江帖1吊、合现洋5分9厘,豆油4.8吊,合现洋2角8分4厘,粉条3.3吊,合现洋1角9分5厘,白糖9吊,合现洋5角3分3厘,红糖6.1吊,合现洋3角6分1...
第二节 物价调整
第二节 物价调整 解放初期,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人民生产生活遭受战争威胁,物资缺乏,价格上涨。国家掌握足够数量粮食和纱布,稳住城市、稳住农村。遏制投机资本家高抬物价,使物价在一定幅度内波动。 建国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降低工业品价格,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从1953年至1979年农产品大豆、水...
第三节 物价管理
第三节 物价管理 建国后至1957年,物价管理由贸易公司,以及商业部门代管。1958年计委内设物价科,两人管物价。1960年成立市场物价管理局,下设望奎镇、莲花、通江、卫星 4个物价管理所。人员配备16名。1966年到1972年管理机构被削减,先后由财经、生产委员会中设 1人代管物价。1973年...
章下序
第三章 标准计量章下序 清末民初,境内交易之计量器具种类较繁多。如粮谷用升、斗;金银用天平;药材用戥子;果品杂货用秤,16两为 1斤;布匹用直尺;酱园、烧锅下脚料用斛。夹以俄制分条秤流入。伪满时期改用米制的进位,有些计量衡器一直沿袭使用。新中国的建立,颁布了《国家计量管理条例》,统一了全国度量衡...
第一节 计量管理
第一节 计量管理 民国年间,计量器具使用处于自由状态。土地丈量、粮栈、手工业作坊、工商业店铺进行物资交易,使用的主要器具是斗、升、弓、尺、提、秤、戥、斛等。长度单位:有弓,1弓为5尺,尺有裁尺,10寸为1尺,1尺约合34.7厘米,用于量布;有营造尺,分10营造寸,1尺合32.3厘米,用于丈量地积...
第二节 标准化
第二节 标准化 标准化管理分为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企业标准三级。1978年,对全县定型和批量生产的132种产品进行了普查登记,其中有质量标准的产品为92种。属于国家标准的产品1种,部级标准的产品21种,企业标准的产品70种,无标准产品40种,占产品总数的 30%。1979年,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中...
篇下序
第九篇 财政 金融篇下序 望奎民国时期,财政支出靠扩大财政收入去实现。收入项目有经常收入、有临时收入,税赋逐年递增。亩捐从1913年改垧徵银,租赋负担加重,丁佃纳租尚替土地占有者纳赋,业户纳捐名目繁多。金融业在境内创设钱粮信托公司,广信城钱粮店、钱庄、当铺等等。货币流通中银锭、银元、铜元同纸币...
章下序
第一章 财政章下序 民国年间,县内以收地租、亩捐为主,田赋谓国家之正供。其中亩捐留给地方补助行政费之不足,以及警费、民团、学费之用。税收中国家税上缴,地方税供地方团体支付。惟县公署、司法、监狱的薪俸、办公、杂费、囚粮费统由省拨款。 日伪时期,财政拮据,入不敷出,垧捐伪县公署 15%提成,地方税...
第一节 预算管理
第一节 预算管理 一、管理体制 土地改革后,城乡经济呈现向荣局面,财政管理重点:一是做好公粮徵收;二是努力收税,解决财政赤字。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全国实行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的同时,地方预算收入统一上缴,支出由省拨付报账,并按1951年中央颁发“关于财政收支系统划分的规定”,财政分中央、大区...
第二节 财政收支
第二节 财政收支 一、解放前财政状况 民国年间,县内财政资金来源,主要靠税收。国家税除田赋皆由征收局征收,如数上缴国库。地方捐税统归县署经收,各项捐款除垧捐每年约收5万元左右,粮捐则为大宗,约收5.5万元。民国6年(1917)租赋已由江帖改征大洋,地租每顷纳大洋5角2分5;三费,顷纳大洋4分6...
章下序
第二章 审计章下序 “三反”、“五反”运动后,加强了全面财经监察工作。县财政科配专职监察干部,以机关、企事业为重点,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财政纪律大检查。对违纪问题,及时处理,限期改正。1962年财政局配副科级财政监察员。“文化大革命”期间,规章制度打乱,各行其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财政监察重新被...
第一节 财政监督
第一节 财政监督 解放后龙南地委与督察专署,于1947年 1月28日作出整顿财经制度,克服各自为政及小单位主义,集中和发挥财经力量的五条规定:①财经统一步骤;②清理物资;③迅速征齐公粮;④节省开支;⑤供给标准按实物。1948年建立了严格预决算审计制度,非经批准一律不报销。 建国后,财政管理上采...
第二节 审计
第二节 审计 1983年9月建立审计机构,配编10人,其中有专业职称8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以大户为重点,开展经济效益的审计:至1985年查出影响经济效益的金额 102.8万元。1984年对县食品公司预测亏损40万元,进行试审,查漏洞、找原因、算细帐、挖潜力,使企业采纳建议,年终减亏3...
章下序
第三章 税务章下序 望奎县自光绪二十三年(1897)开垦以后,土地租税,分大租小租。民国 3年(1914)加收税赋,改征银款,即将大小租名革除。总名地租,是为租赋之始。 清末税、租课分7种,杂税19种,杂捐19种。 民国税,租赋分6种,国家税22种,地方税18种。 伪满税捐,1934年税4...
«
1
2
...
13741
13742
13743
13744
13745
13746
1374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