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邮政管理
第二节 邮政管理 望奎清末民初,邮政管理归属海伦府邮局。建县后设三等邮局,1925年升为二等局,直辖于奉天邮务管理局。 伪满时期,望奎邮政局直辖于哈尔滨邮政管理局。县局设邮务课、庶务课,于西南二道街路北办公,由属官充任局长,管理两个所一个信柜8条邮路。 解放初,县邮政局系统遭到破坏,邮路中断...
第三节 电信管理
第三节 电信管理 望奎电报局符号1535,创始于民国5年(1916)7月,属奉天电政管理局管辖。长途电话局创建1924年,设在电报局。市政电话局创建1926年10月,四乡电话局1929年由农商两会筹款设立。 1932年 6月日本侵入,电报局归属伪满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哈尔滨管理局所辖。在株式会社管...
篇下序
第七篇 商业篇下序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通肯段开垦,境内始有商业活动,仅限于牲畜、布匹、盐等日用杂品与粮食等价交换。随着大量拓荒者入境,居民增加,山货、日杂、饭铺、客栈等商业渐趋繁荣,为集市贸易提供了市场。 民国年间,外货大量输入,民国4、8、14年虽三次抵制日货,但商业仍凋敝不振。其...
章下序
第一章 国营商业章下序 1946年中共中央下发“五·四”指示后,开展反奸清算。由市民会没收 8家配给店,成立群众合作社与工人合作社,以及公营大众商场,国营与集体商业始在望奎兴起。翌年 1月成立望奎贸易局,并接收了“大众商场”和“益民药店”,设立望奎第一、二百货商店。随着国营商业信誉的提高。经营商...
第一节 网点
第一节 网点 建国后,商业网点经历自由、限制、放开三个发展变化阶段。网点由多到少,由私营到联销乃至合营,逐步发展为国营商业与集体的销售网。改革开放以后,渐次由少到多。 1979年以来集体、个体商业大量增加,并同国营网点遍布城乡。 百货业:1947年国营两处,年底“大众商场”、“益民商店”改称...
第二节 采购
第二节 采购 1948年县土产部开办了牲畜、蛋禽经营业务,以支援解放战争和供应市场。私人屠宰规模逐渐缩小。1954年分设食品公司,私营已联购、联销、国营收购独树一帜,当年收购完成1.62万头生猪,比1949年增加9.54倍。牛789头,增加30.6倍,羊 291只,鲜蛋3 170担增加7.52倍...
第三节 销售
第三节 销售 建国初期,国营商业经济力量较弱,日用商品仍以私营为主。贸易公司经营商品占市场销售总量的 50.4%。1951年国营商业掌握了粮食、棉布、棉花、石油、食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控制市场,稳定物价。一些私商经营逐渐转向小百货、小五金、小杂货。国家对私商采取加工订货、经销、代销办法。...
第四节 仓储
第四节 仓储 仓储联系着购、销、调运各方面。“六五”期间的仓库由70年代的半砖瓦结构,发展为全砖铁皮盖顶与油毡纸盖。商业系统拥有商品库42栋,总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砖瓦结构96.4%,简易占3.6%。其中:日用工业品库13栋建筑面积2 324平方米,糖酒库 9栋1 541平方米,五金交化库...
第五节 经营管理
第五节 经营管理 一、管理机构 1949年国营商业行政管理隶属工商科,购销业务条条直辖。1950年 7月贸易公司并人工商科,统辖商业行政、业务。1952年5月工商科分设手工业联社与商业科。1956年2月由商业科中分设福利公司(1957年改称服务局)。1958年3月商业科,服务局、县社三家第一次...
第一节 私营商业
第二章 私营 集体 个体商业第一节 私营商业 望奎开辟后为海伦厅辖境双龙城,偏僻一隅。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私营商业与日俱增,当时多系冀、豫、鲁、晋等地商人来此投资经营。本地商人资本不足与关内客商相抗衡。 一、商人队伍的构成 清末出放街基,商人经营各类手工艺品和迷信品及杂货,开铺摆摊,酒...
第二节 集体商业
第二节 集体商业 一、公私合营 1953年秋,国家加强了对工业、手工业产品统购包销,私营商业主要货源被割断,大部分私商转为国家经、代销。从历史上解决了私商“投机钻营和小合理、大不合理”的局面。随着流通体制的改变,国合商业网点不断增多,市场销售比重加大。私商社会零售额仅占 27%,到私营工商社会...
第三节 个体商业
第三节 个体商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个体工商户迅速发展。1980年全县个体户一人店、夫妻店开业323户,从业人员381人。网点遍布背街小巷,昼夜经营,方便群众。 截止1985年底个体工商业3 559户,从业人员 4 168人,销售额635.9万元,占社会商品销售额的6%...
第一节 网点
第三章 供销合作第一节 网点 解放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用品的需求, 解决城乡商品交流问题迫在眉睫。1948年9月,开始组建通江区坤头、正蓝三;惠头区厢蓝头、惠头、水头;海丰区厢白头;莲花区宽五;厢白区白后二;灵山区正蓝后头等 9个农村供销合作社。年末又组织起通江区通江、正蓝二;海丰区信三;...
第二节 采购
第二节 采购 供销社负责收购农副产品,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为外贸出口和国内市场提供货源。 1949年收购粮食有小麦、大豆、高粱、糜子、谷子等。土副产品有大麻、麻油。畜产品有猪、牛、蛋等。收购总值77万元。 1956年收购土副畜产品有大麻、白瓜籽、晒菸、土豆、粉面、笤帚、土篮、簸箕、粪箕、笸箩...
第三节 销售
第三节 销售 1955年前的供销社贸易形式,基本两种:一种现钱交易,包括守门待客或送货到门;一种代购代销,合作社资金少,商品采购受限,通过与批发商业签定赊销合同赊销商品销出付款,从农民手中购进农副产品先记帐,销售之后再行结算。 1956年到1965年,供销社的显著特点是生产收购下达计划,统一支...
«
1
2
...
13739
13740
13741
13742
13743
13744
1374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