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雷暴 霜 结冰
第五节 雷暴 霜 结冰 一、雷暴 平均雷暴期为137天,最长达189天(1977年),最短仅有113天(1965、1969年)。最早3月31日(1977年)闻雷,最晚6月8日(1954年)才有雷声。最早8月30日(1972年)即终雷,最晚10月27日(1955年)尚可闻雷声。 ...
第一节 地上水
第三章 水文第一节 地上水 境内主要大小河流共29条,除二道河直接注入黑龙江,科洛河属嫩江水系外,均属黑龙江支流逊河水系。 主要河流有: 黑龙江:由黑河市下马厂屯下游兔子通岛附近团山脚下流入县境,经由沿江乡在东头山脚下流人逊克县,流经孙吴县境36公里。境内江面宽约930—122...
第二节 地下水
第二节 地下水 全县河谷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尤为丰富,水埋藏深度4—11米,含水层厚3一25米,单位涌水量5—10吨/小时·米。 地下水类型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潜水、第三系松散砂砾岩孔隙潜水,总称为浅层水;白垩系砂页岩孔隙承压自流水,称为深层水和基岩裂隙水。 一、浅层水...
第一节 土壤
第四章 土壤植被第一节 土壤 按1982年至1985年孙吴县土壤普查结果,全县土壤大体可归纳为6个土类,15个亚类,28个土属,24个土种。暗棕壤、草甸土是本县主要土类,占93%以上。6个土类是: 一、暗棕壤土类 包括暗棕壤、草甸暗棕壤等5个亚类,分布面积广,是境内最大的土壤类...
第二节 植被
第二节 植被 本县地处小兴安岭林区之内,林业用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2.2%,森林覆盖率为44.6%,属寒温带针阔混交林带。除主要森林植被外,尚有疏林草甸、灌丛草甸、草原化草甸、沼泽等植被。 一、森林 县内森林,是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分布地区,柞树、桦树、落叶松是小兴安岭地带...
第一节 动物
第五章 野生动植物第一节 动物 本县野生动物在国家动物地理区划上,属古北界东北区长白山亚区。据不完全调查,境内野生动物近300余种,主要的有鸟类150余种,兽类40余种,鱼类分属11科47种。境内的马鹿、驼鹿、天鹅、棒鸡、鸳鸯、猞猁、水獭、银鼠等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二、三类珍稀动物。 ...
第二节 植物
第二节 植物 境内野生植物属长白山植物区系,种类多达400余种。 树木主要有红松、樟子松、落叶松、鱼鳞松、榆树、枫桦、黑桦、柞树、白桦、椴树、山杨、色树、水曲柳等。 天然牧草有沙草科的塔头苔草、球穗、碎米沙草等;禾本科的小叶樟、大叶樟、芦苇、狗尾草等;豆科的山野豌豆、广布野豌豆、...
第一节 洪涝
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一节 洪涝 境内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水灾、涝灾。据记载,民国6年(1917)至1985年的68年中,共发生水灾18次,其中1928年、1958年和1984年黑龙江发生的3次特大洪水损失极重。涝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重于旱灾,辰清镇和清溪、红旗乡尤为严重,几乎年年出现。据1954年...
第二节 干旱
第二节 干旱 据1954年至1980年间26年资料记载,旱灾机率为18.3%。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涝灾相比,程度要小些。 1965年春旱严重,5月只降雨45.3毫米。小麦苗没出土或刚出土就被干死,沙土岗地小麦、大豆大部分绝产,全县小麦平均亩产104斤,大豆71斤。 1971年全...
第三节 低温
第三节 低温 孙吴气象站根据多年的资料研究,确定5至9月平均气温总和低于72℃;6月和8月平均气温总和低于32℃;6至8月,日平均气温低于16℃的日数多于32天。凡同时符合以上3条的年份,为夏季低温年。依此标准,1954年至1985年间,出现过5个严重低温年份,其规律三、四年出现一次,使大田...
第一节 私营农业
第三编 农业第一章 所有制与经营方式第一节 私营农业 一、土改前农业 孙吴县农业始于17世纪末叶,原始耕作,个体经营,主要在沿江一带。1932年沿江、腰屯已形成部分村屯,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1932年日本侵略军入侵孙吴,随后从国内派来开拓民,为适应其军事需要,达到长期侵略的目的,大...
第二节 集体农业
第二节 集体农业 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2年,黑河地委和孙吴县委在第二区后协振屯(该屯于1968年因水质不好合并到前协振屯和东兴屯)联合试办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称何长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后改为丰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11户,男女劳力23名,耕畜20头(匹),耕种土地1...
第三节 国营农业
第三节 国营农业 良种场 该场建于1963年。1960年以沿江农场的农业科学试验站为基础建成独立的县农业科学试验站,建在沿江乡胜武屯。1963年迁至腰屯乡,改建为孙吴县良种示范繁育农场(良种场)。当年有职工24人,耕地面积1031亩,推广良种48240斤。1978年大豆单产239斤,是建场...
第一节 土地开发与管理
第二章 种植业第一节 土地开发与管理 一、土地开发 孙吴县土地开垦始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当时由宁古塔迁来的八旗人在境内开始开荒种地。之后,少量的达斡尔族人、鄂伦春族人陆续来到孙吴一带。以游牧为主,同时开垦少量土地,这些人大都生活定居在沿江一带。 1900年,四季屯、哈达...
第二节 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及产量
第二节 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及产量 据孙吴老人回忆,在孙吴这块土地上,康熙二十二年(1683)就有人在此耕种。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荞麦、糜子、燕麦、大麦、粟(谷子)、大豆、豌豆、苏子、麻、烟、蒜、萝卜、白菜、辣椒、茄子、芹菜、甘蓝(大头菜)等。中华民国时期,曾有人种过大烟(罂粟),四季屯黄...
«
1
2
...
13759
13760
13761
13762
13763
13764
1376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