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防汛工程
第二节 防汛工程 建国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县政府制定的《讷谟尔河两岸总体治理规划》,领导全县人民在讷谟尔河两岸分别开展了区域性治理工作,修建了青山镇、建设、团结3处防洪堤工程和龙头改河道工程。到1985年末,共修筑防洪堤25.85公里,占设计长度28.77公里的92.39%;共完成土方28...
第一节 水土流失
第四章 水土保持第一节 水土流失 德都县属于丘陵半山区,全县有80%的耕地分布在岗顶和坡面上。土侵食蚀形式以水蚀、风蚀为主,沟蚀次之。有许多地块受水蚀、风蚀的双重危害。 德都县地形高低起伏变化大,形成山丘、岗、洼不平衡状态。土壤多为黑土,表土松散,耕作层浅,土质粘重易板结,通透性能差...
第二节 水土流失的治理
第二节 水土流失的治理 建国初期,德都县只有个体农民搞的一些零星谷坊、地头埂、截水沟等简单水土保持工程。1958年后,开始有组织的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丘陵坡耕地上采取修谷坊,横坡打垄,营造水土保持林等综合措施治理水土流失。1965年,县政府成了水土保持办公室,加强了全县水土保持工作。1966...
第三节 二龙沟水土保持工程
第三节 二龙沟水土保持工程 二龙沟位于德都县城青山镇西部的和平乡境内,全长10.2公里,流域面积22.8平方公里。流域区内有新胜、新立、利民、解放、和平等5个村,共有耕地面积24549亩。这些耕地绝大多数分布在3~5度的丘陵漫岗上,最大的坡度9度。原来次生林布满沟坡,草原履盖率较高。60年代...
第一节 改水
第五章 水质改良第一节 改水 德都是全省的大骨节、克山病、地甲病和氟中毒“四大地方病”重病区之一,全县15个乡镇都有程度不同的“四大地方病”发生。根据1984年调查,全县“四大地方病”患者达3284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77%。德都县地处丘陵半山区,地质较为复杂,部分地区水质不好和贫水...
第二节 改水工程
第二节 改水工程 一、提河水工程 (一)向阳电力提水站 双泉乡向阳村电力提水站位于德都县城青山镇东北15.5公里的焦得布山南麓,讷谟尔河北岸2.7公里处。向阳村是1932年建立的村屯,是德都县克山病、大骨节病、地甲病的重病区。解放前,“三大地方病”严重地威胁着全村群众的生命安全。...
第一节 水库工程
第六章 水利工程第一节 水库工程 一、纲要水库(中型水库) 纲要水库是在1966年中共黑龙江省委确定德都县为全省10个产粮纲要县之一后,而兴建的中型水库工程,因此称之为纲要水库。 水库坝址位于德都县城青山镇东12公里处,在讷谟尔河支流温察尔河的中下游,南侧为兴隆乡复兴村,北侧为...
第二节 电力提水站工程
第二节 电力提水站工程 一、和平电力提水站 和平乡和平村电力提水灌溉站,位于德都县城青山镇西22公里处的卫星运河南侧。和平村在该处有大面积耕地,地势南高北低,较为平坦,土质较好。提水站水源来自卫星运河。 该项工程设计灌溉旱田面积3750亩。需架设10千伏高压线路2.2公里,低压配...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七章 水利机构队伍第一节 管理机构 建国初期,县内未设置专门水利机构,仅在农业科内设一名科员负责水利工作。1956年4月,成立水利科,配备9名工作人员。同年8月在和平乡利民村设立和平灌区管理站,主管和平灌区内的四平、和平、太平3个受益乡的水利工程。在胜利乡(后并入双泉乡)设立灌区管理站,...
第二节 服务机构
第二节 服务机构 一、水利机械钻井队 1977年8月,县内将县卫生科的水改办和打井队移交给水利科,组建为水利机械打井队。共有职工26人。其中:干部3人,固定工人6人,亦工亦农人员7人,合同工人10人。配有150型钻井机1台。1972年12月,水泥制品厂并入钻井队。1978年10月,水改...
第一节 鱼类
第六编 水产第一章 水产种类第一节 鱼类 德都县境内的水域中,共有常见鱼类13科42种。 七鳃鳗科有东北七鳃鳗、溪七鳃鳗;鲑科有哲罗鱼、细鳞鱼;狗鱼科有狗鱼;鲤鱼科有雅罗鱼、真@d:德都县志imagesHZ640311ZA.jpg、湖@d:德都县志imagesHZ640311ZB....
第二节 淡水生物
第二节 淡水生物 浮游植物:德都县水域中共有浮游植物生态类群48属26科8门。其中绿藻门种类较多,占十多属;其它有硅藻门、兰藻门、棵藻门、甲藻门、隐藻门、金藻门等。 浮游动物:主要有原生动物、轮虫、枝角和挠足四大类。 挺水植物:有芦苇稗、水花生、莲子草等。 浮叶植物:有菱角...
第一节 鱼类
第二章 水产养殖第一节 鱼类 德都县水产人工养殖历史较短。建国初期,群众自占河沟、泡塘,不投放鱼苗,利用野鱼进行繁殖,禁止他人捕捞,秋后个人捕获成鱼。1956年1月,县内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各乡建起集体养鱼池。1957年,县内共捕获养殖鲜鱼110吨。1962年,从爱辉县运回100尾...
第二节 其它水产品
第二节 其它水产品 一、麝鼠(俗称水耗子) 1959年前德都县境内各水域均无麝鼠。1959年,县内从兴凯湖向五大连池第4池移放80只麝鼠,1960年,又向永丰农场3分场移放38只麝鼠。1985年,麝鼠已遍布全县各水域。近年有人捕捉野生麝鼠进行室外人工养殖,但规模较小,养多的10~20只...
第一节 捕捞
第三章 水产捕捞第一节 捕捞 1628~1644年(明朝崇祯年间)德都境内讷谟尔河两岸,就有陆续内移的达斡尔族人民从事渔猎活动。1719~1721年由于火山爆发,境内形成火山堰塞湖五大连池。此后,池中生长出肥美的鲫鱼、鲤鱼、鳜鱼等,常有人捕而食之。 1931年(民国20年),讷谟尔河...
«
1
2
...
13836
13837
13838
13839
13840
13841
1384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