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互助合作
第三节 互助合作 1947年春,县内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开始实行以个体经济的私有制为基础的互助生产组织,到1951年末,全县已有92%的农户参加了互助组。1952年初,县内开始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保留了社员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产品统一分配的方式,社员除按劳动工分得...
第四节 人民公社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958年9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即把基层政权和集体经济组织合为一体,它既是社会结构的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基层单位,又是社会政权组织的基层单位,还是劳动农民联合的集体经济组织。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县委在落实党在农村各项经济政策中,开始摸索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1979年以后,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全县农村干部、社员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起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把责、权、利同社员利益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对克服平均主义,打...
第一节 土地开发
第二章 农业生产第一节 土地开发 1636~1643年(明朝崇祯年间),达斡尔索伦部归服明朝后,陆续内移,本县境内讷谟尔河两岸开始有人定居。他们逐水草挨次落居村屯,以牧猎为主,很少开荒种地。1653年(清顺治十年),由于沙俄不断侵扰,世居黑龙江和精奇里江(今结雅河)流域的达斡尔、索伦部内迁...
第二节 农作物
第二节 农作物 一、粮食作物 1929年(民国18年),德都设治局设立,全局共有耕地30000垧(每垧为2880方弓),粮食总产量5708万斤,平均垧单产1903斤。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大麦、小麦、高粱、苞米、谷子、糜子、稗子、大豆、小豆。 1932年(伪大同元年),日本军国主义者...
第三节 耕作制度
第三节 耕作制度 一、土壤耕作制度 德都县自开垦以来,土壤耕作方式大体有以下几种: 1、镐作。1945年本县解放以前,广大贫苦农民无耕畜或少耕畜的较多,多数靠人力用铁镐刨开垦荒地,刨后用镐钩成垄种植农作物。建国以后,镐作耕种方式渐少,现今只有在房前屋后的小园田和私人零星开垦的荒地...
第四节 农业技术
第四节 农业技术 民国、伪满时期,德都县农业生产采用的是非常落后的生产技术。解放初期,仍沿用当地旧的耕作、栽培方法,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耕作粗糙,产量低,生产效率不高。 建国后,在沿用旧有农业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新的农业技术。1952年在三区(今建设乡富民村)成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
第五节 植物保护
第五节 植物保护 一、虫害防治 德都县境内农作物主要害虫有二类:地下害虫有金针虫、蛴螬(蛭虫)、蝼蛄、地老虎(截虫)、大豆根蛆、水稻负泥虫、萝卜蝇(白菜、萝卜地蛆);地上害虫有跳@d:德都县志imagesHZ640191ZA.jpg、大豆食心虫、玉米螟、蚜虫、草地螟、粘虫、水稻潜叶蝇、...
第六节 种子
第六节 种子 一、良种繁育体系 民国、伪满时期,全县没有农作物种子科学繁育和推广的机构,主要靠农家自选自用。建国后,党和政府开始抓良种的繁育和推广工作,制定了“就地选优、就地推广”的种子工作方针。1952年建立德都县示范繁殖农场,担负示范、栽培、繁殖农作物优良品种,解决原有品种不一、混...
第七节 肥料
第七节 肥料 一、农家肥料 解放前,德都县农民种地上粪不多,解放后,经过宣传,开始使用血泡、炕洞土、小灰、骨粉、麻菇、苏菇等细肥料和牛、马、猪粪尿肥料。1949年,推广用麻油、麻菇、血泡、牛油、牛马骨头灰拌种做种肥。1950年,全县施肥面积211157亩。其中:施底肥158246亩,施...
第八节 农田基本建设
第八节 农田基本建设 建国初期,德都县农田基本建设工程,有农民自行修建的小面积零星的农坊、地头埂、截水沟、排水沟等。1957年,县内农田基本建设进入有组织有领导的时期。70年代,农田基本建设进入“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时期。30年来,全县改良土壤、抗旱、抗涝、防风、水土保持、三田(方、...
第九节 土地管理和利用
第九节 土地管理和利用 一、土地管理机构 民国时期,德都设治局内没有土地管理的专门机构,只设有捐务处(后改为财政局)掌管耕地数目,负责土地税收,下设丈放城基事务所,负责县城的房基地的丈放。 伪满初期,土地管理由内务局实业股负责,1942年(伪康德9年),设立了地政科,负责土地管理...
第十节 经营管理
第十节 经营管理 德都县初级农业生产合作化以前,农村的经营管理以一家一户为单位,1952年开始转向集体经营管理。1956年全县实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化后,针对农村经营管理水平不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状况,1957年进行了以整顿经营管理、建立生产秩序为中心的整社工作,使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初...
第十一节 国营农场
第十一节 国营农场 一、德都县药泉山良种场 该场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德都县药泉山地方国营农场。1945年,本县解放前该场为药泉山钟灵寺僧侣经营的寺院耕地,解放后收归为县人民自治军独立营(1946年以后改为县武装大队)耕种的生产地。1949年,改为县公安大队生产用地,有耕地555亩,...
第一节 农机具
第三章 农业机械第一节 农机具 一、半机械化农具 德都县自有人从事农业生产以来到1947年,田间作业的农具主要有镐头、锄头、镰刀、木制弯钩犁、木制耲耙;场上作业有石滚子、扬锨、筛子、风车等;粮食加工有碾子、石磨等。农事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经营粗放。 1948年,县内开始提倡...
«
1
2
...
13833
13834
13835
13836
13837
13838
1383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