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民需木材
第四节 民需木材 德都县自50年代开始,为群众解决民需木材。民需木材的生产每年按省、地下达的民需木材指标,由县林业部门直接组织群众上山采伐和运输。1951年生产民需木材150立方米,1952年生产民需木材2500立方米,1954年生产民需木材727立方米,1956年生产民需木材1280立方米...
第五节 木材综合利用
第五节 木材综合利用 德都县木材综合利用生产始于50年代初。1950年12月~1951年3月,在朝阳山南坡烧了144.1吨。1958~1979年,利用采伐剩余物烧炭3300吨,收益15万元。1959~1960年,建立木板烤胶厂(后撤销)。1969年,开始筹建小加工厂。1971年开始生产扁担、...
第一节 森林病虫鼠害及防治
第三章 森林保护第一节 森林病虫鼠害及防治 一、病害 樟子松疮锈病、樟子松瘤锈病 此两种病害为国内检疫病害,1985年在朝阳林场15年以上的人工林内发现瘤锈病,在病区内发现呈单株分布的疮锈病树。瘤锈病为害面积1350亩,发病株率10%。防治方法是采取截掉病枝,伐除病株,集中烧毁,铲...
第二节 护林防火
第二节 护林防火 一、组织机构 1950年,建立县护林防火委员会,县长任主任,公安局长、法院院长、武装科长、林政科长任副主任。全县7个区均建立了以区长为主任的区级护林防火委员会。设立龙镇、二龙山、讷谟尔、团结、五大连池等5个护林站,有专职护林员17人。1951年,在靠近林区的15个村建...
第一节 国营林场
第四章 国营林场、苗圃第一节 国营林场 一、焦得布林场 该场位于东经126°28′,北纬48°45′,在德都县城东北35公里处。施业区总面积773280亩,有林地290055亩,活立木蓄积量52767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7.5%,林木年生产量8805立方米。天然林主要树种有红松、水...
第二节 国营苗圃
第二节 国营苗圃 德都县国营苗圃只有1处,名为青山苗圃位于县城青山镇西南部,总经营面积565亩,其中:防风林24亩,房建用地32亩,副业用地16亩,人工樟子松林56亩,可用于育苗面积273亩。自建圃以来育苗种类有: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樟子松、鱼鳞松、沙松、水曲柳、黄波罗、红松、山丁子、文...
第一节 林政管理
第五章 林政第一节 林政管理 民国时期,县内无专门的林政管理机构和人员。伪满时期,设有格拉球山和哈拉巴歧山两个森林警察队,主要任务是镇压东北抗日联军和人民群众的抗日活动,林政管理只是次要任务。 1945年8月德都县解放以后,政府对林政工作十分重视,1948年4月县政府通知各区、乡政府...
第二节 林业生产责任制
第二节 林业生产责任制 1957年,德都县植树造林开始实行“三包”(即:包种植、包抚育、包给生产队)、“三保”(即:保栽、保活、保成株)的林业生产责任制。1964年,推行“层层负责、按垄定人、一包到底”的植树造林责任制。 1982年12月,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规划承包宜林荒山、宜林荒地...
第三节 林业队伍
第三节 林业队伍 1950年设置专门林业管理机构后,全县林业职工队伍共有28人。其中:林业科5人,区林业助理员6人,护林员17人。1951年,全县有林业干部15人,专职护林员93人。1965年全县有林业职工441人。其中:干部133人,国家固定职工90人,临时工30人,合同工188人。197...
第一节 建国前水利建设
第五编 水利第一章 水利建设第一节 建国前水利建设 1935年(伪康德2年),在吴家烧锅(现双泉乡三合村)修建自流灌区1处,拦截石龙河水灌溉水稻。这是德都县有史以来第一项水利工程,也是德都县水稻种植之始。1940年(伪康德7年),在张大窝堡(今团结乡三永灌区)修建自流灌区一处,引石龙河水...
第二节 建国后水利建设
第二节 建国后水利建设 建国初期,德都县水利建设规模较小,只对原有灌区工程进行维修。个体农民也修建一些零星的谷坊,地头埂、截水沟等,以防治水土流失。1951年,县政府组织496人,清理吴家烧锅和龙头2处灌区渠道15.5里。1953年特大洪水之后,原有4处自流灌区遭到严重破坏,个体农民无力修复...
第一节 治涝
第二章 农田水利第一节 治涝 一、治涝概况 德都县有低洼易涝耕地145000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4.5%。15个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涝洼地,给农业的生产带来很大危害,是造成本县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德都县开展治涝农田水利建设始于1956年,当时有低洼易涝耕地6145...
第二节 灌溉
第二节 灌溉 一、农田灌溉 1945年县城德都解放前,全县仅有4处自流水田灌区,供当时日本开拓团中的日本人、朝鲜人种植水稻,灌溉水田面积5525亩。1949年,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400亩,全部用于水稻种植。1956年,全县实现农业高级合作社后,开始有组织的兴修农田灌溉工程,当年全县...
第三节 机电井建设
第三节 机电井建设 一、机电井分布标准及效益 德都县地下水资源丰富,县内从1967年开始打机电水,开发利用地下水灌溉农田,改良水质和解决贫水区水源。截止1985年末,全县共有机电井100眼。其中:旱田灌溉井14眼,蔬菜灌溉水井18眼,改水井47眼,贫水区深井21眼。 三、机电井管...
第一节 防汛
第三章 防汛及工程建设第一节 防汛 德都县洪泛灾害的主要地带是讷谟尔河两岸的河滩地。由于该河属于山区和浅山区性河流,从发源地到土泥浅水文站长达372.5公里,干流长,流域面积大,支流多,上游河道比降大,迳流条件好,加之汛期降雨集中,有时造成县境内讷谟尔河两岸洪水泛滥成灾。德都县每3~5年出...
«
1
2
...
13835
13836
13837
13838
13839
13840
1384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