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工副业
第五节 工副业 开垦创建阶段,主要力量放在生产建设上,只是搞了一些急需的工业项目,如粮油加工、制砖和机械修理。这些也都比较简陋。烧砖用树枝子,修理靠小烘炉,如当时的伊拉哈荣军农场修理所长迟子祥,就是硬靠干劲,自己动手打铁,制造了一些急需的小零件和镰刀、锄头、锹镐。 发展壮大时期,由于贯...
第六节 建筑
第六节 建筑 在开荒建场之前,先遣人员安营扎寨时住帐蓬,就着日本开拓团扔下的破房框子,搭草棚先安身,然后动手盖简易马架子,有了落脚点才开始修建宿舍和必须的生产用房。当时曾提出了“生产、基建是国营农场的两大基本工作”。主要建筑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生产方面,如修理厂、作业站、仓库、油库及道路、桥梁...
第四章 工资形式沿革
第四章 工资形式沿革 九三垦区职工工资分配形式,大体上经历了供给制、工分制、工资制、计时奖励、计件工资、浮动工资制、家庭农场自负盈亏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节 供给制
第一节 供给制 实行供给制,是沿袭部队指战员的办法,按人员等级供给生活必须品和津贴,实行伙食包干。这种办法主要是由于伊拉哈荣军农场,在建场时由原荣军农场的荣誉军人集体迁移,加上齐齐哈尔、讷河等荣校的学员集体调转来场,保留了原来的供给制分配方法而延续了两年。自1949年至1952年初,伊拉哈荣...
第二节 工分制
第二节 工分制 1952年4月9日,东北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调整职工工资的决定”,5月份起,按照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工资会议精神,对职工实行新的工分制的规定,全场只用七天时间统一实行了工分制。新的工分制比调整前报酬有增加,基本上是每人增加一级,原则是以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为主,适当照顾资历,体现...
第三节 工资制
第三节 工资制 国务院决定,在1956年4月份开始进行全国性的工资改革,九三荣军农场自1956年9月至12月进行了工资改革工作。 一、工资改革 工资改革是处于全国人民社会主义建设热潮正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生活的原则,为了更好地巩固与...
第四节 计件工资
第四节 计件工资 1956年初,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厅制订了“一九五六年度省属农牧场推行计件工资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草案)”。按此规定,在1956年和1957年两年生产中,实行了计件工资的办法。 实行计件工资,贯彻了按劳付酬,多劳多得的原则,加强了企业计划管理,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
第五节 奖励工资
第五节 奖励工资 1960年6月20日,九三荣军农场以(九荣)人字第28号文件,下发了“综合性奖励制度试行草案”,规定凡是参加工作六个月以上的固定职工、临时工中的生产工人,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分场长以上干部不实行)实行奖励工资。奖励条件分集体奖励和个人奖励两种,主要条件是:完成工作定额,质量...
第六节 平均主义工资
第六节 平均主义工资 1967年生产建设兵团接收了大批城市知识青年,兵团司令部发出通知,规定“接收城市知识青年的工资,一律定为农工一级标准月薪日记。劳保福利等各种待遇与原农场职工同”。但是,这个规定执行不久,就被认是为“多出工多给钱,少出工少给钱,硬往青年脑子里灌输一个‘钱’字,实质上是修正...
第七节 实行经济责任制
第七节 实行经济责任制 1978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指出:“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坚决反对平均主义”,“联系产品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这对垦区实行经济责任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79年2月,国...
第八节 家庭农场自负盈亏
第八节 家庭农场自负盈亏 1983年在各农场实行了试办家庭农场的办法,职工个人申请,组织批准,自办家庭农场和专业承包户。实行土地承包,定额上交,一切费用自负,盈益全部归己。共试办93个家庭农场,拥有土地面积72,000亩。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有耕地774亩。1984年又增加了一些家庭农场,收入有...
第一节 管理局
第五章 管理局建制第一节 管理局 九三国营农场管理局是黑龙江省农场总局所属的九个管理局之一,一切生产建设、财务管理、物资供应、文教卫生、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公安政法等统由省农场总局直接管理,列为事业单位。管理局的主要领导干部(正副书记、正副局长、“三总”纪检委书记、工会主席)由省委任命...
第二节 管理局驻地
第二节 管理局驻地 九三国营农场管理局驻地统称局直。居住职工3,328户,总人口13,145人。又分局直和双山车站两个部分,占地总面积24,000多亩,两地相距4公里,以老莱河分界,两地在向一起发展。它是九三垦区政治、文化中心,工农副业年总产值达3,470多万元,占全局的14%,住宅面积...
第一节 人口
第六章 人口民族第一节 人口 九三管局创建时的1949年,共有人口300人,到1983年上升到174,387人,增加了581倍。人口寿命延长了,文化素质提高了。1983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年龄分组构成情况是:在170,255人中,20周岁以下的为84,867人,21—30周岁的为29,...
第二节 民族
第二节 民族 九三垦区的开发建设中,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其民族构成以汉族为最多,其他民族共有十二种,与汉族居住在一起,但仍有一些民族保留着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并受到尊重。 以1983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九三垦区的民族构成情况表明,各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如下: 在这些民族中至今还留有165...
«
1
2
...
15386
15387
15388
15389
15390
15391
1539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