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铁路
第四节 铁路 各农牧场每年要从铁路运进、运出大量的农用物资和出口大豆。每次运进的原煤、化肥等物资,要占用车站大量货位。各场必须按车站指定时间运走,超过时间即行罚款。有时站内无货拉,就在站区以外将货物卸下。由于运输不方便,不能及时抢运回场,经常受罚,货物丢失也比较严重。 1979年,管局...
第五节 通信
第五节 通信 绥化垦区各农牧场自组建时起一直到1967年,通信联络的管理i作,都由行政办公室负责。 1968年,独立一、二、三团,设了通信股,具体管理通信工作。 1976年,各场将通信联络工作移交给武装部管理。管局武装部设了通信科。 1978年,总局成立了通信处,要求各管局...
第六章 建筑业
第六章 建筑业 绥化垦区的建筑业,经历了从事业型向企业型发展的过程。1980年以前,房屋建设的性质是公建公有。当时为满足生产与生活的需要,本着节省开支的原则,不追求高标准,自行设计,自己组织队伍,自行施工,不计算产值和盈亏。建筑业被列为行政管理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形...
第一节 房屋建筑
第一节 房屋建筑 绥化垦区在1954年以前,没有砖瓦结构的房屋。组建初期,在缺少技术人才和资金的情况下,只能就地取材,建一些“马架子”、“土坯拉哈辫”、“草伐块”、“干打垒”、“杆夹泥”等简易房屋。此阶段,属草木泥结构房屋建设时期。 1955年,肇源农场为生产需要,建起了第一栋砖瓦结构...
第二节 建筑队伍
第二节 建筑队伍 绥化垦区各农牧场在1954年以前,没有基建队伍。有的只是几名木瓦工,仅能盖草木泥结构的简单房屋。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搞房屋维修。 1955年,肇源农场成立了基建科,并成立了一个由23人组成的建筑工程队。只能建土木结构的平房。当年因建筑任务加大,使这支建筑队伍扩大到103人...
第三节 重点建筑工程
第三节 重点建筑工程 一、嘉荫农场场部(双兴镇) 省农业厅组建嘉荫农场,在开始建场时就十分重视对各项设施的合理安排与布局。 该场场部原名“双兴镇”。开始建设以前,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沼泽地,1970年4月,值班分队和工程二连进驻双兴镇,开始营区建设。工地指挥由杨清海、姜克大担任。...
第七章 服务业
第七章 服务业 绥化垦区的服务业从50年代开始只有简单的项目。60年代开始建设公共服务设施。70年代在多种经营思想指导下,积极开发经营门路,广泛开展了社会性服务。到80年代,服务业开始转入个人承包和个体经营上来。
第一节 公共服务设施
第一节 公共服务设施 1962年,红光农场建起了招待所。1972年,建起了职工食堂带招待食堂。1976年,建起了幼儿园。1979年,建起了职工俱乐部。 1962年,和平种畜场建起了职工俱乐部。1973年,建起了招待所加食堂。1980年,建起了职工浴池和托儿所。 1965年,嘉荫农...
第二节 服务队
第二节 服务队 50年代初,红光农场为了满足职工副食品的需要,办起了豆腐坊,受到职工的欢迎。1970年,场部成立了服务队,继续办豆腐坊,但加工方式由畜力拉石磨发展到电机带动石磨。进入80年代,开始采用电动磨浆机,工效显著提高。1981年场投资购置一套冰棍冷冻机,服务队建起了冰棍厂,结束了吃冰...
第八章 副业
第八章 副业 绥化垦区的自然山林、水域、草场盛产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植物及其他各种资源。为副业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 自1955年开始进行副业生产,项目不断增加,产值屡屡上升。成为垦区经济发展中一项不可缺少的事业。
第一节 采集
第一节 采集 自1955年开始,到1985年,采集业生产从未间断。它既是职工家庭收入的一项重要门路,又促进了农垦经济的繁荣。 采集业的重点区域在红光、绥棱、嘉荫、铁力、海伦、和平等农牧场。 采集的品类有山果类,如山梨、刺梅果、山里红、都柿、榛子、松树籽、柞树籽等;山野菜类,如蕨菜...
第二节 狩猎
第二节 狩猎 绥化垦区嘉荫、绥棱、红光、铁力、海伦5场,处在山河环绕,林木茂密,杂草丛生的山区和半山区地带,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农场组建初期,发生许多趣闻,如汽车撞死野兔,野狼追赶拖拉机,狍子被追得跳进河,拖拉机车灯撞死野鸡,钓鱼不用钩和杆,手拿菜刀砍粘鱼,表明了这里野生动物...
第三节 养殖
第三节 养殖 绥化垦区副业生产中的采集和狩猎是养殖副业的基础。这里的人们在实践中摸索到,养殖土特产品比采集和猎获土特产品的效益更高。养殖生产主要分饲养与种植。 一、捕养山貉、貂、水耗子 山貉、貂、水耗子等是绥化垦区的各贵野生动物,其毛皮价格昂贵,多产于东部和北部5场。建场初期,这...
第四节 采运木材
第四节 采运木材 绥化垦区各农牧场组建初期,积极组织人畜两力上山采运,换取资金和木材。 人工导运木材的俗话叫“导套子”,将山上伐倒的树,经过截枝,从山上导到山下“楞场”。此项工作多在高山采伐区,山高林密,机械畜力上不去,只有依靠人力。由于劳动强度和危险性很大,往往要出较高的工钱。 ...
第五节 采砂石
第五节 采砂石 砂石是农场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绥化垦区东部和北部5场有砂源和石山,采砂石是这5场的重要副业生产。 50年代,对于砂源开采没有管理措施,谁用谁采,那里方便就在那里开采。虽然满足了营建和筑路的需要,但使许多土地遭到破坏。 6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开采,即“五统一”制度...
«
1
2
...
15547
15548
15549
15550
15551
15552
1555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