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章 地方边境易货贸易
抗日战争胜利后,黑龙江地区的边境贸易初始为民间的互市贸易,但规模较小。1946年 以后,黑龙江地区的边境易货贸易是由地方政府主持进行的,虽然历史较短,但规模较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边境贸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由商 业部门经营时期;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由于...
第一节 商业经营
1957年,经中苏两国政府批准,黑龙江省的边境地(市)与苏联远东地区之间进行边境 易货贸易。当年黑河专员公署商业局与苏联远东地区阿穆尔州消费合作社首先开展了边境贸 易。1958年,牡丹江专员公署与苏联滨海边疆区消费合作社结为贸易伙伴。此时,合江地区 专员公署商业局与哈巴罗夫斯克消费合作社也建立了...
第二节 外贸经营
1982年1月,国务院批准黑龙江省恢复地方边境贸易。同年4月16日,中苏两国对外贸易 部换文,确认黑龙江省与苏联远东地区继续开展边境易货贸易。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决 定边贸工作归口由省对外贸易局管理,并责成省对外贸易局组建边贸机构。5月30日正式成立 黑龙江省贸易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调查...
第二章 贸易口岸
贸易口岸是经国家批准的进出口贸易(包括边境贸易)的出入境口子。贸易口岸均设有 海关、商检、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边防、安全检查等国家职能机构,行使维护国家主权 、经济利益和检查管理出入境人员、货物安全的权力。黑龙江地区除了在边境开设口岸以外 ,在内陆也曾开埠设口岸。1905年根据中日签订的不平等...
第一节 绥芬河
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南部,其东部与苏联的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26公里。 全市总面积为410平方公里,人口2.3万(1985年统计)。绥芬河有铁路、公路与苏联边境市 格罗捷阔沃相通,是黑龙江省对苏联贸易的重要陆路口岸之一。 1901年3月,哈尔滨至双城子(乌苏里斯克市)的铁路(中东...
第二节 黑 河
黑河市(原名大黑河屯、瑷珲),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黑龙江南岸,与苏联远东阿穆尔 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市隔江对峙,是历史悠久的口岸城市和中苏两国边境贸易 中心之一。 黑河成为对外贸易口岸始于1858年不平等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签订之后,沙俄在原属 中国的黄河屯,兴建了布拉戈维申斯克...
第三节 同 江
同江,清朝时称拉哈苏苏,中华民国3年(1914年1月)改称现名。位于松花江和黑龙江 的汇合处的右岸,又称“三江口”,是扼守松花江的门户,也是新型的重要港口城市。东接 抚远县,南连富锦县,西隔松花江与绥滨县为邻,北与黑龙江对面的苏联哈巴罗夫斯克边疆 区,犹太自治州的下列宁斯阔耶相望。早在1904年...
第三篇 对外经济
黑龙江省从50年代末期开始有少量的对外经济活动,主要是对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和少数 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基本处于停顿状态。进入80年代,国家实行 改革开放政策,对外经济工作日趋活跃。恢复了对外经济援助,开始接受外国政府贷款、赠 款等国外援助;开展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引进技术...
第一章 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即借入国外资金,吸收外国投资,接受国外捐助。黑龙江省利用外资起步较晚 ,形式比较单一,从1979年开始至1982年主要搞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和少数政府贷款。 1983年以后,利用外资的步伐加快,规模逐年扩大,从使用中国银行贷款发展到利用外 国银行贷款;从来料加工发展到合资经营企业;...
第一节 中外合资
一、龙孚实业有限公司 1985年4月11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报请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由香港中孚行、中国土 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黑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厅机关服务公司三家联合投资 兴办龙孚实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86万元,其中外商投资3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90万元),占 总投资金...
第二节 中外合作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方针的实施和对外交流的增多,黑龙江省同东欧国家的生产技术合作 领域逐步扩大,已从友好往来,相互考察访问,发展到了进行实质性生产技术合作阶段。 国家鼓励同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以下简称南、罗)等国家进行生产技术合作,根据各 地方业务开展情况和条件,逐步放宽政策,减免进出口关税...
第三节 外国贷款与援款
一、外国政府贷款 1983年黑龙江省开始利用外国政府贷款,1984年利用丹麦政府无息贷款789万美元,从丹 麦引进乳品加工全部设备及材料。并由丹麦设计安装建成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乳品 加工企业——黑龙江乳品厂。 黑龙江乳品厂设在安达市东郊,工厂设计规模为日处理鲜奶200吨...
第二章 经济技术合作
经济技术合作包括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对外经济援助、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等国际间 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 50年代,根据国家计划,苏联援建的重点建设项目156项,安排在黑龙江省22项。这些项 目的建成投产,在黑龙江省各行业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初步奠定了黑龙江省的工业基础。 60年代初到...
第一节 对外经援
黑龙江省自1959年开始,由省电力局最早承担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任务,是全国承担对外 经援工作较早的省份之一。由于当时任务少,由国家有关部门直接组织。随着对外经援工作 的开展,为适应需要,1963年在省计委内开始设立军工援外处,负责抓援外工作。1964年承 担的援外筹建项目和协作项目已增至15个,在...
第二节 技术引进
以50年代的技术引进为基础,黑龙江省形成机械等一些优势行业。技术设备引进工作对 加速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挖掘优势行业潜力起到了很大作用。机械行业引进项目 在全省技术引进项目中占32%,用汇比例占25%。由于这些优势行业技术力量雄厚,引进前的 准备工作比较完善,引进的技术设备利用效果比较好...
«
1
2
...
3050
3051
3052
3053
3054
3055
305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