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章 唐代至明代
第一篇 驻 军 据历史文献记载,战国时期,黑龙江地区已有了早期的由中华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并 组织了军队。但关于秦、汉、魏晋等时期军队的体制、编成、指挥和后勤供应等,文献资料 都极少涉及,因而无法系统记述。黑龙江地区历代驻军状况,只能从唐记起。
第一节 唐代渤海军和黑水军
公元713年,唐玄宗派人至震国(当时在吉林敦化附近)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并加授忽 汗州都督。后震国改称渤海,并迁都上京(今黑龙江省宁安东京城)。渤海属于唐朝的地方 政权。其疆域东起日本海,北达同江、萝北一线,西至吉林的四平市,南到鸭绿江流域。 渤海国的军事力量,时称强大。据史书记载:“地...
第二节 辽代宫帐军和部族军
公元916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今内蒙昭乌达盟八仙洞一带)称帝,建立辽朝 。 黑龙江地区全部在其统辖区内,属“黄龙府都部署司”管辖。 辽代的军事力量相当强大。据《辽史·兵卫志》记载:“有兵一百六十四万二千八百。 ”其体制大体上由宫帐、部族、京州、属国兵等组成。宫帐军(又称...
第三节 金代上京都元帅府和上京留守司
1115年女真族人首领阿骨打建立金国,1125年灭辽,尽领其地,黑龙江地区遂隶属金朝 治下。金王朝承袭辽制,建立了5京,设14总管府、19路、9散府、36节镇,国都设上京会宁 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黑龙江地域设蒲与路(今黑龙江省克东县东)、胡里改路( 今黑龙江省依兰县)、恤品路(今苏联双城...
第四节 元代在黑龙江地区的驻军
1234年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灭金,建立蒙古汗国。1260年忽必烈于大都(今北京)称帝 。1271年建立元朝。1290年(元至元廿七年)元世祖将全国划分为1个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 (简称“行省”)。中书省为中央,行省为中央派设地方代行中书省职权的政权机构,行省 下设路、府、州、县。今黑龙江地区大...
第五节 明代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及其卫所
明代中央政权对黑龙江地区的管辖更为严密,建立了更为完备、兼有军事性质的行政机 构,这就是“奴儿干都司”及所辖的“卫”、“所”。 明太祖朱元璋遣使招抚了女真各部,又多次派员对黑龙江下游吉列迷等部“累加招谕” 。 1403年(永乐元年),明廷派“邢枢偕同知县张斌往谕奴儿干,至吉烈迷诸...
第一节 宁古塔将军衙门
第二章 清 代 1644年(清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以盛京(今沈阳)为留都。外兴安岭以 南的整个东北地区,由盛京大臣节制。 1662年(康熙元年)清廷设“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其管辖范围:西起贝加尔湖以东 的鄂嫩河源头,东至库页岛,北抵外兴安岭山麓(包括乌第河流域),东南达日...
第二节 黑龙江将军衙门
黑龙江将军衙门于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10月建立,最初设于黑龙江左岸的旧瑷珲城 (今苏联境内维谢雪村)。1685年,清政府鉴于旧瑷珲城与内地来往公文等存在诸多不便, 于是将将军府迁于黑龙江右岸的托尔加城旧址,修筑新瑷珲城(今爱辉县爱辉镇)。新、旧 瑷珲城隔江相距12里,因滨黑龙江,又系黑龙江...
第三节 黑龙江将军辖区各副都统衙门
一、黑龙江城副都统衙门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首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第一批驻防官兵于此筑城,瑷珲同 时作为黑龙江将军和黑龙江城副都统的驻地。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将军移节后,这里仍 留副都统1员镇守。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黑龙江将军“移驻墨尔根,衙署遂为副都统署 。” ...
第四节 黑龙江驻防八旗军
黑龙江驻防八旗军原是清政府一支较为精锐的部队。这支队伍作为守备具有保卫边防和 兼管地方行政的职能;作为机动部队又是清廷逢战调遣的劲旅。在长期的征战中,黑龙江省 驻防八旗军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军事体系。 黑龙江驻防八旗军兵源来自旗民。“八旗子弟,人尽为兵”,凡16岁以上男子均可披甲...
第五节 黑龙江驻防新军
清朝末年,八旗军日渐堕弛,清廷开始改革兵制。1880年(光绪六年)在黑龙江设营务 处,专责训练新军,为与旧八旗兵区别,特称“八旗练兵”。最初编有1000人的马队,9000 人的步队。分驻于齐齐哈尔、呼伦贝尔、布特哈、呼兰、墨尔根、黑龙江城、兴安等地。18 82年(光绪八年)加增呼兰马队、兴安步队...
第六节 黑龙江水师营
1644年(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后,清廷为防沙俄侵略,从吉林水师营调拨部分战船移 驻黑龙江,归黑龙江将军节制。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定水师营制,在齐齐哈尔、墨尔根 、黑龙江城水师营设总管。1736年(乾隆元年)设呼兰水师营。以上4城职官水手,自总管以 下共1115名,大小舰只为230艘,均受...
第七节 黑龙江边防体制
清廷为强化黑龙江地区的统治和抵御沙俄的袭扰,从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起,着手 设立通往边境地区的驿站,并相应建立了卡伦(哨所)和巡边制度。 一、卡伦 相当于今天的边防哨所。最早于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在“呼兰设卡伦八处”,防止 内地流人窜入“龙兴之地”。1727年(雍正五...
第一节 黑龙江都督府、护军使府、督军公署、督办公署
第三章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黑龙江地区的军政建制极不统一,变动频繁。1912年(民国元年)3月15日, 北洋政府下令改各省总督、巡抚为都督,黑龙江巡抚宋小濂改任黑龙江省第一任都督,并设 立了黑龙江都督府。都督府是全省最高军事机构,统辖全省军队,归东三省都督节制。同年 7月17日,撤销了东三省...
第二节 驻黑龙江地区奉军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始设新军。派新军第一混成协由协统 朱庆澜率领进驻黑龙江。1912年10月改称为陆军第一混成旅,朱庆澜为旅长。黑龙江省原有 的“地方军”改称为巡防营,共计20营。1914年7月,黑龙江省驻军与巡防营改编为黑龙江暂 编陆军第一师,许兰洲为师长,同时编成...
«
1
2
...
3226
3227
3228
3229
3230
3231
323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