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水工建筑物
50年代初,黑龙江省创造了轻、巧、薄型装配式结构的水工建筑物,省水利厅王文凯在 五常县建成装配式渡槽。这种结构形式在广东等省推广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工建 筑物由单一的平底消力池消能,发展到低水头挑流式消能以及适合寒区低佛氏数水流特点的 栅网式消能。这种创新在吉林、辽宁、陕西等省推广应用。...
第四节 北部引嫩工程
为了解决大庆油田及化工急需用水和松嫩平原干旱及富裕、林甸等县防治地方病改水, 中共黑龙江省委决定修建北部引嫩工程。1970年由黑龙江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规划设计, 经国家水电部(71)水电综字第297号文批准兴建。该工程自1972年9月开工,至1976年9月竣 工,工程投资1.59亿元。同年12...
第五节 喷灌技术
1959~1960年,黑龙江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程知行在哈尔滨市道外松蒲公社进行蔬菜喷灌 田间试验。1962~1963年,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常文海在查哈阳农场水利试验站用喷灌 方法进行农田坡面暴雨径流和土壤人渗的试验研究。1970年,为解决北部引嫩灌溉后引起土 壤盐碱化问题,常文海提出“喷灌防止...
第六节 施工技术
50年代,水利工程的施工主要采用手推肩扛的人海战术。60年代,混凝土工程施工以轻 轨人力斗车和汽车为主。70年代,推土机、铲运机、汽车、电子称量、机械拌合、皮带运输 、机械碾压和爆破技术在施工中普遍使用。同时也开始研究喷射技术,并在70年代末应用在 水利工程施工中。80年代,广泛应用自卸汽车、湿...
第七节 测试技术
1958年,为解决我国冰上精密水准测量问题,水利部哈尔滨勘测设计院测量总队严林岩 、陈健民等在松花江上进行精密水准过江测量试验,用不同方法,异日异时进行过江往返测 量、取得闭塞精度达到003,国家首次冰上精密水准测量获得成功。该项技术已在东北地区推 广应用。1959年沿黑龙江、乌苏里江二等水准测...
第八节 水土保持
黑龙江省水土流失面积达6000余万亩,松嫩平原的山丘地区最为严重。从50年代起,省 水利厅曾经先后在克山县、泰来县、尚志县、宾县建立了4个水土保持实验站。克山站王维等 人进行的克山镇西大沟流域的综合治理,宾县站开展的英杰乡吉兴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基 本控制了水土流失,受到国务院嘉奖。其中的垅三改...
第七章 气象
两汉时期,在松花江、嫩江流域的夫余国有“水旱不调,五谷不熟”的记载(见《三国 志·夫余传》)。唐朝渤海国时期,渤海国的出使团中常设“天文生”(见《渤海史稿》) ,以占测旅途风雨。公元822年(唐长庆二年),引进并使用唐朝的《宣明历》,1859年(清 咸丰九年)传给日本,1862年(清同治元年)被...
第一节 气候
哈尔滨气象台资料组(现黑龙江省气候资料室),自1954年开始共收存国内外气象资料 43万册(份),天气图、雷达和卫星图片90多万张,系统整编出版全省30年气候资料,开展 基本气候和应用气候服务。 1964年10月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设置气候研究室,开始对气候进行系统研究。同年 出版第一...
第二节 天气预报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由地方观象台用小天气图作12~24小时天气预报。1950年2月20日齐 齐哈尔航空站开始作出航线天气预报。1956年7月向公众发播短期天气预报。3天以上的中期 天气预报和月、季、年的长期天气预报在内部向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服务。随着大气 探测网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天气...
第三节 农业气象
黑龙江省的农业气象观测始于1909年牡丹江市、一面坡镇、昂昂溪镇农事试验场。用气 象条件说明农业生产状况见于1911年《黑龙江省农事试验报告》书。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 ,在其观象台(所)设有自然物候观测,并有《农业气象报告》汇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农业气象工作得到全面发展。194...
第四节 气象仪器
20世纪50年代,气象技术装备沿用日本残留的仪器并靠部分进口。气象通信以邮电部门 为主、气象部门自设莫尔斯电台为辅的以哈尔滨为中心的气象通信网络,通过沈阳和北京气 象通讯中心进行亚、欧区域气象情报交换,用以进行天气预报。1959年11月开通了全省第一 条哈尔滨至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的50波特有线电传...
第七篇 医药卫生
黑龙江地区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利用动植物入药治病。唐代渤海国已有关于采集鹿茸、 人参等动植物药用的记载。明代达斡尔族“猎鹿取胎、茸,猎虎取骨以为药用”。至清代, 中医药已形成行业。1910年(清宣统二年)12月,清政府命天津陆军军医学堂监督伍连德到 哈尔滨主持肺鼠疫灭病工作,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相继...
第一章 医学
黑龙江地区于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始有医者行医,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英国 传教医师在阿什河(今阿城)开设基督医院。中华民国初期,地方政府开始设置医官,先后 创办官医院和公立医院,社会上个体诊所、药店随之增多,医疗设备与技术水平有所改善和 提高。 1910(清宣统二年)12月,...
第一节 预防医学
一、病毒性肝炎 60年代初,省卫生防疫站开始对传染性肝炎进行流行病学研究。 1979年,由省卫生防疫站牵头,在全省15个市、县、303个点,13584人群中进行病毒性 肝炎(包括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涉及的范围有临床检查、肝功能检查以及对甲型肝 炎抗体、乙型肝炎表面系统、系统...
第二节 地方病的防治研究
一、克山病 克山病又称地方性心肌病,病区人民原先通称“快当病”,流行于克山、克东、德都、 尚志、方正、林口等县,在其他市县亦陆续有该病发生。1907年~1945年,该病在克山县曾 3次大流行。由于发病原因不明,1935年以地方命名为“克山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克...
«
1
2
...
3300
3301
3302
3303
3304
3305
330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