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地震监测
一、测震 1971年5月,黑龙江省地震办公室开始筹建牡丹江、齐齐哈尔测震台,到1980年1月加上 陆续建成并投入正常观测的宾县、鹤岗、绥化、加格达奇、五大连池、密山、依兰、哈尔滨 等共10个测震台,形成全省的测震台网。各测震台应用的各种仪器(如表5-1)将地震发生 时所产生的地震波记录下...
第二节 地震预报
1972年,全省开始地震预报,直到1985年先后对布特哈旗(布特哈旗地震区:包括喜桂 图旗、阿荣旗、扎莱特旗、龙江县、甘南县、泰来县)、绥化、萝北、密山等地区作出中强 地震背景的长期预报;对阿荣旗,德都等地的中强地震作出中短期预报;对绥化等地发生地 震后有无再发震的预报。 一、中强地震背...
第三节 工程地震
黑龙江省中小型工程项目的地震设防是依据1976年出版的由辽宁省地震局编制的1:200 万《东北地区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该图采用确定性原则,首先划分地震区带。在东北地 震区,次级划分为松辽地震东带、西带。然后使用地质构造类比法及历史地震的重演性确定 潜在震源区,再参考地震的衰减规律,划分出不同烈...
第四节 地震工程
1955年~1978年,在哈尔滨的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工力所)由刘恢先 主持,完成了《地震工程研究》。内容有强震观测、地面运行、地震力理论、各种工程结构 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抗震设计规范的编制、震害考察、土力学与土工抗震、振动测量仪器 的研制和实验室的建立等。此项研究,不但可满足国...
第五节 仪器设备
1960~1962年,工力所林崇义、何启智、刘颖等研制成国家第一台电磁式振动三轴仪, 用于研究土的动力特性,促进土动力研究的开展,对处于地震活动区的三线建设工程作出了 贡献。 1970~1978年,工力所黄浩华、白树津等研制成“701型拾震器和放大器”,这是当时全 国第一套完整的晶体管化...
第五章 测绘
黑龙江地区的测绘工作始于清初,当时绘制了《两汉四裔图》。1710年(清康熙四十九 年),圣祖玄烨为测绘《皇舆全览图》,曾命法国传教士雷孝思、杜德美和弗里德里诸人, 勘测北部疆域直至黑龙江口。绘制了《乌苏里江图》、《黑龙江口图》,测定齐齐哈尔城, 并在当年末测绘完成了《皇舆全览图》的黑龙江地区部分...
第一节 大地测量
1710年(清康熙四十九年),为绘制《皇舆全览图》,清廷指派法国传教士用天文仪器 测定黑龙江地区天文点11个,其中齐齐哈尔城为北纬47°24′30"(即当时北极出地高)经 度为东经7°27`40"(以北京为子午中心)。还在齐齐哈尔城南,北纬41°~47°间,每度 实地引绳丈量,发现纬度愈高,每度...
第二节 地形测量
1710年,康熙皇帝为测绘《皇舆全览图》,聘用西方传教士到黑龙江地区测量,从而把 西欧测绘技术传人中国。在天文大地测量测得各地经纬度的基础上,用三角测量法测得地面 高程,作为施测地形图的基础。这次测绘,首次以经纬度作地图骨干控制,用简易测绘法实 地测绘了黑龙江地区版图。图上绘有自外兴安岭至北海(...
第三节 地图制图
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绘制成《乌苏里江图》、《黑龙江口图》。1899年(清光 绪二十五年)出版了《黑龙江舆地图》共74幅,屠寄任总纂。这是黑龙江省最早的地图集。 1911年(清宣统三年)黑龙江省调查局编制出版了《黑龙江全省舆地图》共29幅。清末,沙 皇俄国在黑龙江省曾擅自测绘部分地图。东...
第四节 资源勘察与工程测量
一、农垦测量 1914年全国土地普查时,成立黑龙江省清丈兼招垦总局,查勘了全省土地,测绘出版了 《黑龙江省清丈全图》共39幅。1939年,伪满洲国在查哈阳地区进行过垦殖测量,控制面积 约10.5万亩。1949年,东北人民政府机械农场为主在黑龙江地区组建第一勘测队,开展了荒 地勘测、农场设...
第六篇 农业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土地肥沃,山青林密,草场肥美,河流纵横,湖泊颇多。全省土地 面积达45.39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第六位。其中,耕地、林地面积居第一位,牧地 面积居第七位,荒地面积居第三位。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全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 条件,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早在商、周时期,黑...
第一章 种植业
据史志文献与考古研究资料记载,距今3000多年前(相当于商、周时期),黑龙江地区 一些较先进部族由渔猎为主向养殖和种植业过渡,开始出现原始农业。汉代以后,由于中原 经济、文化影响和铁制工具的传入,黑龙江地区古代农业有了很大发展。但从清朝开始实行 封禁政策,阻碍了中原的先进农业技术引进。随着中原灾...
第一节 作物育种
一、大豆新品种选育 1928年,哈尔滨王兆屯农事试验场从陶赖昭引入农家大豆品种进行整理选育。1929年转 至东省铁路哈尔滨农事试验场继续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选育出优良大豆品种西比瓦。 1931~1945年,克山农事试验场用纯系选育成紫花4号、金元2号,亩产量分别为120公斤 和81...
第二节 耕作栽培
一、耕作 黑龙江地区气候寒冷,无霜期短,一年种一茬庄稼,为一年一熟制。辽金时期开始垄作 ,实行扣,到清代咸丰和同治年间,耕作有休闲、轮作两法,直到民国时期,才逐步形成 了耕作、轮作和施肥制度。至1948年,由于地多人少,有依赖旧式农具和畜力耕种为主,中 耕作物多等特点,在耕作上采取扣交替...
第三节 土壤肥料
黑龙江地区的土壤肥料研究可上溯到1909年(清宣统元年),嫩江府农业小学堂已有研 究作物土壤的记载。1923年,中东铁路北铁农业试验场设农化科,开始了比较正规的土壤肥 料研究。 东北沦陷期间,日本侵略者成立了大陆科学院哈尔滨分院、国立农业试验场哈尔滨分场 、克山分场、佳木斯分场及哈尔滨农...
«
1
2
...
3297
3298
3299
3300
3301
3302
3303
...
17821
17822
»